曾迪琰:需提高海南全岛人对自贸区和自贸港的经济形态认识

2018年12月08日 19:36  

本文3445字,约5分钟

“要全方位的提高海南全岛人对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的经济形态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事物将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发展的机遇,不仅仅是停留在领导干部层面。”12月8日,世界低碳城市联盟首席顶层设计专家曾迪琰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主办的“2018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世界低碳城市联盟首席顶层设计专家 曾迪琰

曾迪琰指出,我们首先要理解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区别,自贸区是指货物的交易的国际市场,自贸港是指商品和货币的自由流动经济区。所以为什么我们总书记在讲在建好自贸区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自贸港,也就是说第一是货物的自由贸易,第二是货币的全面推进。

谈到的税收,大家一定要清楚,为什么在自由贸易区或者自由贸易港里一定要低成本和低税收?事实上低成本和低税收的目的就是要对标国际市场。海南自由贸易区税的问题更多研究的是海关内的税,而不是海关外的税,一定要把这个区分弄清楚,关内的税和关外的税是不一样的。

以下是会议实录:

主持人:谢谢,下面一个问题给曾老师,因为刚才李所长谈了一下自贸区的税收,您能不能谈一下海南三亚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海南三亚定位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谢谢。

曾迪琰:我对三亚自贸区的研究和海南自贸区的研究是从2017年开始,在2017年为了研究整个海南自由贸易区政策做前期小样的调查研究,因为我是做顶层设计的,专门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谈到海南自贸区的时候,它和其他省市的11个自贸区有两个最显著的区别,一个区别是海南自贸区是全域自贸区,这也是全世界在做自贸区决策的时候第一次放大。它的第二个区别是比其他11个自贸区多了一个自贸港,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区别,自贸区是指货物的交易的国际市场,自贸港是指商品和货币的自由流动经济区。所以为什么我们总书记在讲在建好自贸区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自贸港,也就是说第一是货物的自由贸易,第二是货币的全面推进。而自贸区的货物特色专注于做产品的批发,而自由贸易港是专注于商品的买卖,所以在自贸区里是没有免税店的,自贸港是有免税店的,这是它们两个的区别。

同时,自由贸易区这个事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种业态,第二个特点是它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工具。怎么来理解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经济业态呢?我们可以看到在土地和空间的发展过程中,第一发展是发展的农业,第二发展是工业,在土地上是工厂,第三阶段是城市,是房地产,这是业态的理解。现在海南省整岛升级转型发展,在这个事物里面要种植自由贸易区这个业态,这个业态是把出口商、进口商、制造商、装配商、品牌商、投资商、服务商凝聚起来,产生一个新的经济的体制机制的效应,而它的根本是用低税和低成本在本土置换建立国际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所建构的新的业态是在我们的家门口建国际市场。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中,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楼宇经济和体制机制经济,它高于现在的其他经济,由此就决定了我们现在在三亚还是在海南,首先要招商的是两大类型,第一是要招自由贸易区项目的投资建设商,第二是要招自由贸易区项目的运作和经营商,相当于替代了房地产的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如果我们自由贸易区的项目建设投资商上来了,自由贸易区的项目经营商上来了,就可以合理的过度,所以我现在在对一些具体的项目在做策划。谢谢。

主持人:因为您刚才讲海南三亚的自贸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全域,还有一个是自贸港,这种情况在全球有这样的现象吗?

曾迪琰:在全球的三千多家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边境、自由贸易配置等区域里面,在我们眼前可以看到全域的是香港和新加坡,但他们的全域也不是宣布每一寸土地都是,是在它的里面发育了百分之六七十的自由贸易的特色。而习总书记为什么在413讲话时宣布海南省全域自由贸易区?全域解决两个问题,我们过去自由贸易区划一个区域围起来,这个区域里该搬迁的搬迁,然后建立好新的自由贸易区机制体制,进行运行投资建设。而现在要在海南岛提出的最重要的课题,首先是要解决已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自由贸易,我们过去的这些企业、这些运作、这些经济结构不是自由贸易区的,但是现在一个政策、一个决定下来了,整个区域都是自由贸易区了,首先要解决我们已有的这些企业、这些商家、这些社会经济的运行怎么样自由贸易区化,这是第一个课题。

第二个课题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建设新的自由贸易区的体制机制的运行结构。所以总书记在讲话里面提到了,我们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模式。在过去,从1947年到现在,没有一个自由贸易区解决了把已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存量做自由贸易区化的,而我们海南是首一个提出来的,所以在这个的解决过程中,比如说现在的商业区,现在的开发区,现在的工业园,怎么样让它自由贸易区化,赋予它什么样的机制、体制、政策、运行方式,它的创收、它的投资等等,把这些问题要首先赋予这个区域。这是很重大的课题,现在我也正在这方面做一些着力的研究,谢谢。

主持人:但是非常难的地方是你怎么样从操作的层面让它落地?好多人都说海南从来也没缺过政策,究竟问题在哪?

曾迪琰:所以刚才我为什么要讲对自由贸易区的业态的理解,也就是整个海南的经济贸易的转型,我们的政策在海南是政策密集型,有短期的政策、长期的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现在这一次对于海南的整体政策是结构性政策,目前我正在做一件事,就是在策划13街商业项目,我们用自由贸易区去改造它,我们现在的策划是把它做成东盟13街,就是让海南的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制产生对接,然后把这13个巷改为自由贸易十三街,注入进去的功能就是它的展示功能,自由贸易的商品是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它要实现的经济形态是楼宇经济,它要完成的经营是产权经营,这样的话,带动和推动现在商品街的1600家企业和商品,让他们成为首先的获益者,然后去对接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东盟13个国家产生对接,同时配套我们将要在2020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再一个,通过这个项目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改造现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把它呈现为自由贸易区里面的自由贸易文化和自由贸易时尚的展示区。

主持人:对于增值税议论也比较多,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老师还写过一篇文章,他的意思是说增值税没减反增。另外我们最后给曾老师一个问题,在您看来,在三亚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您觉得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曾迪琰:我在这边的调研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全方位的提高全岛的人员对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的经济形态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事物将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发展的机遇,不仅仅是领导干部。同时,要让新的外面的和内部的商家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发展机会,目前在过程中,大家只感受到了热情,还没有真正明白这个机会。刚才谈到的税收,大家一定要清楚,为什么在自由贸易区或者自由贸易港里一定要低成本和低税收?事实上低成本和低税收的目的就是要对标国际市场。海南自由贸易区税的问题更多研究的是海关内的税,而不是海关外的税,一定要把这个区分弄清楚,关内的税和关外的税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自由贸易区有18个重要功能,其中有一个功能是区域外的商品货物进到区内就视为出口。听起来这个概念很简单,但视为出口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进到海南的商品要退税。这个带动有多大?过去我们要完成整个进出口的过程,从离岸到到岸完成了才进行退税,现在可以说广东的、深圳的产品进到海南就视为出口了。

还有一个功能是再出口功能,也就是说我把所有进来的东西组装起来重新贴个牌就出口了,赵部长讲到的特色服务,特色服务就是我们一个idea在这里形成一套商业符号,放在我们区内的商品上,就可以在满世界进行交易。刚才赵驹行长谈到的结算问题,事实上在贸易区里面是货币经济。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现在老老少少都懂得房地产赚钱,但是现在老老少少还不懂自由贸易区怎么赚钱,接下来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是个最大的问题。比如我在这边已经知道了一些企业,它可以事先布局来对接,比如汽车工业,有一些汽车全靠零部件支撑的,直接到这里来装配出去。

现在第二个制约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硬伤是我们的空中枢纽、海上枢纽和陆地枢纽都不具备自由贸易区的有效配套,比如说琼州海峡桥还没有架好,这就是非常大的弊端。现在海口的机场和三亚的机场空中航线与北京、上海、广州的差距太大,海上枢纽也还没有建构起来。还有我们的港口,滞后于湛江的港口,滞后于广东的港口。这一类问题怎么样尽快的建构,三亚在这些方面要尽快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