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分饮食成甜蜜陷阱,征收“糖税”或能控糖?

《财经》记者 贺涛 赵天宇|文 王小|编辑  

2019年01月01日 18:48  

本文4968字,约7分钟

个人的饮食选择不是独立的,销售行业的作用不容低估,政府应提早采取综合措施控糖,一旦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控制起来将很难。

每一天,宋康要给自己打针。三餐前、睡前共注射四次胰岛素,加上清淡饮食,才能帮他抵挡住糖尿病。

想当年,宋康可是百无禁忌,南北通吃,尤爱喝饮料。早上买一大桶2升装的可乐拎到办公室,足够喝一天,基本不再喝水了。

“渴了却不愿喝水,就想喝点饮料,简直有点嗜糖成性。”过度饮用含糖碳酸饮料,让宋康产生了某种依赖感。不分寒暑,这样喝了两年后,在一次公司的例行体检中,宋康被检出空腹血糖已经超过20毫摩尔/升,远高于标准值3.9毫摩尔/升-6.1毫摩尔/升,医生直接建议住院。

那年宋康38岁,确诊结果显示,他患上了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开始出现,宋康手上的皮肤开裂出一道道口子,一层层掉皮。如今有七年糖尿病史的宋康回想,暴饮含糖饮料的习惯就算不是患病的全部原因,但也大大增加了健康风险。

研究显示,过多摄入添加糖会对健康带来危害,包括增加患龋齿、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所谓添加糖,指的是生产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在不少国家,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最大来源。

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等种类繁多的含糖饮料,包裹着层出不穷的新品包装,利用人类对糖与生俱来的愉悦感,维持着不错的销量。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饮料类的零售总额达到1508亿元,同比增长9.2%。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目前添加糖的摄入虽然还不是高水平,但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儿童添加糖的摄入明显高于成年人,其中主要来源之一是含糖饮料。由北京大学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提出,需要警惕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对儿童健康带来的危害。

及时刹车,抵住甜蜜的诱惑,降低长期累积的健康风险,各国正在尝试多种方式,中国政府也应将控糖提上日程。

人类对甜味有生俱来的偏好,往往会忽略过多摄入糖分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图/中新

甜蜜的负担

科学家早已证实含糖饮料会增加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的风险。与水果中的糖分不同,饮料和食品中的“甜蜜”更有可能为健康带来负担。

在食品、饮料中添加的糖,被称为“游离糖”。它能够快速被人体吸收,引起体内代谢的大幅波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水果中的糖存在于细胞中,细胞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因此吸收速度比饮料中的糖慢得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为吃水果而增加的糖没有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糖是在填平阶层门槛后,才成为“甜蜜的负担”。2000多年前,人类已掌握从甘蔗中提取食糖的技术,但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甜菜的发现使制糖业迅速发展并机械化,糖才从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人对甜味的偏好与生俱来,这是因为人的味觉细胞中有很多甜味受体,人喝了含糖饮料后,甜味将通过神经传导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特别是含糖的碳酸饮料,被戏称为“肥宅快乐水”,二氧化碳气泡在舌尖上爆开的甜蜜激荡,堪称是最廉价的、唾手可得的放纵选择。

饮用含糖饮料后,口腔里的细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残渣发酵,参与形成牙菌斑;碳酸饮料有一定酸度,长期饮用会酸蚀牙齿,增加患龋齿风险。由于含糖饮料能量含量高、饱腹感较差从而增加食欲等原因,经常过量饮用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同时,也可能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另有研究显示,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对血压、血脂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美国一项从1986年开始,在40389名男性中追踪超过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饮用4.5份-7.6份含糖饮料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高于不饮用饮料的男性(1份为1标准杯、听或瓶)。

相比于成年人,儿童更难以抗拒糖分的魅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的团队在1998年、2008年和2015年分别做过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好喝是儿童喜欢喝含糖饮料的首要原因。“好喝”一直是儿童喜欢喝饮料的最主要原因,而含糖饮料中含糖量越高则口味可能越好,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对饮料的选择。

儿童碳酸饮料的饮用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可能与近些年来对碳酸饮料营养知识的普及有一定关系。不过,《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显示,固体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其他含糖饮料和茶饮料的饮用比例,近年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在最担心的是儿童青少年,根据我们调查,城市里,无论是频度还是摄入量,都已经变成常见的行为了。”马冠生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无论是亚洲国家如黎巴嫩、北美洲国家墨西哥,还是整个欧洲,不同类型含糖饮料消费量的排序基本是以软饮料为首,其次为水果/蔬菜饮料和咖啡/茶饮料,与中国儿童少年经常饮用的饮料种类一致。

2015年中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过多饮用含糖饮料被普遍认为可能与龋齿有关。

WHO在2016年发布的《终止儿童肥胖》中指出,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风险,吃糖的收益又如何呢?从营养角度,人类饮食中并不需要添加任何糖。糖是以葡萄糖的形式给身体提供能量的,但人体会将碳水化合物甚至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而且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中天然就含有糖分,这些糖分是和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纤维“打包”在一起,并缓慢释放进血液里的。

WHO强烈建议将所有年龄组中的糖摄入量减少到总能量摄入量的10%,最好低于5%。这相当于每天摄入量不超过通常饮用的一份(至少250毫升)含糖饮料。

在中国,摄入糖的问题虽还不是特别严重,但马冠生说,如果不提早采取措施,添加糖的过量使用一旦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控制起来就难了。

离控糖还有多远

在控糖的路上,世界各国正在尝试多种方式,征收糖税是目前控糖行动中最广泛使用的手段。

WHO建议,在饮食和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财政政策中,提高含糖饮料的税率,零售价提升至20%或更高,这能最有效地抑制含糖饮料的消费,从而减少整体的糖摄入量。

WHO驻华代表高力博士(Gauden Galea)对《财经》记者介绍,根据一个营养框架计划,全球有36个国家正在实施针对含糖饮料的某种形式的税收。

以墨西哥为例,该国在2014年征收含糖饮料税,使得其零售价提升10%,实施一年之后,征税含糖饮料的销售减少了6%;在匈牙利,自2011年以来,对能量饮料和预包装甜饮产品按每升/千克征收不等的税费,至2012年和2014年之间,匈牙利能量饮料的消费减少28%,糖甜型软饮减少了20%。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征税实施15个月后,人均高糖饮料的购买量减少3.4%的体量,相当于减少4%的卡路里摄入。

目前,中国是否采用糖税政策,尚在调研中,卫健委等有关机构在进行评估研讨。马冠生介绍,首先需要对我国人群的糖摄入量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摄入量有多少,都来自哪些食物。以往的全国性调查中,缺少这方面的信息,因此相应的风险评估做起来就难一些。

不过,作为解决非传染性疾病的高负担战略的一部分,原卫计委在2017年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其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添加糖无处不在。除了控制喝含糖饮料,少吃糕点、甜点、冷饮等食品,中国特有的红烧、糖醋等烹饪方法的节制,都可帮助控糖。

在减少公共消费不健康的产品方面,一个积极的例子是控烟。2015年烟草税提升,烟草消费随之减少。考虑到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和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超重,高力说,完全支持中国政府采取监管措施,并采取提价和其他干预措施,包括对健康食品的补贴或降税,以鼓励人们选择更健康的饮食。

根据《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数据,2008年中国儿童的含糖饮料消费每天715毫升,与1998年的329毫升/天相比,增长了一倍多。

尽管医学专家和卫生组织建议限制含糖饮料的消费,但由于这些饮料充斥市场,销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力说,在北美、大洋洲和西欧,2009年-2014年,含糖饮料销售下跌,但在包括中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在内的所有新兴市场中,销售正在急剧增加。

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中国碳酸饮料销量至2014年达到峰值1793万吨。至2017年,这一数据仍在1700万吨以上的高位波动。但需要考虑到,功能饮料、乳酸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等含糖饮料,花样翻新同期进入市场。

2018年4月开始,英国已经开始对生产高糖饮料的制造商征税。每100毫升含糖8克以上的饮料,面临每升24便士的税率;每100毫升含糖量在5克-8克之间的,税率为每升18便士。

根据BBC的报道,英国人对糖税的态度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是成功的,因为一些饮料公司降低了糖含量;也有人认为现在判断其影响还为时过早,研究机构Mintel一项2000人参与的调查指出,只有不到一半的英国人认为不健康产品的征税会鼓励其削减开支;相比之下,更容易理解的营养信息,会使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改变购买习惯。

糖税对于消费者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仍待证明。高力表示,迄今对含糖饮料征税的评估表明,增加税收,导致零售价提升,会减少销售量,有助于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当糖税与健康教育、食品补贴等其他措施一起实施时,健康食品、营养标签和法规所累积的积极效应将很强大。

中国饮料行业也开始关注糖的控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曾向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询问过相关趋势。从2016年至今,该协会每年围绕着健康与营养,发布一份宣言或倡议书,2017年提出,协助开展中国居民糖摄入调查;明确降糖目标,使含糖饮料对糖摄入的贡献率不断降低。为便于消费者做出合理选择,应增加低糖、无糖产品,提供小包装产品。

对于控糖,很多企业已经看到这种趋势,包括主动减糖,或者用一些甜味剂来代替。雀巢集团事务部廖莅媛告诉《财经》记者,到2016年底,该公司部分产品中已经减少了总计3.9万吨(平均8%)的糖,承诺到2020年,进一步减少产品中10%的盐分和5%的糖。百事公司2016年在印度上市了含有甜菊糖苷的七喜,该公司人士说,此产品将登陆更多市场。中国红牛的厂商华彬快消品集团,已推出无糖型红牛,该公司人士认为,单独靠加税还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现在低糖是一个大的趋势,更多的需要宣传,需要企业自律,通过市场调节的行为来解决,而不是要加税”。

企业也在担忧糖税与销售之间的微妙平衡。企业界担心,饮料行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如果贸然针对饮料行业增加糖税,恐加重企业负担。

在高力看来,糖税应该是全面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计划的一部分。控制含糖饮料的过量饮用,需要综合措施。

考虑到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WHO建议在校园建立一个健康的环境,如提供安全饮用水,禁止销售含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品给学生,并为5岁-17岁的孩子,制定每日至少有6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体育活动。

针对儿童做广告,孩子们暴露在广告中,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易受影响。马冠生认为,应该有一些措施去限制含糖饮料销售,尤其是学校内部及周边的零售店、自动贩卖机等。

人类热爱甜味,因此糖的替代品——无糖甜味剂,由于低卡路里或没有热量,而常被使用。目前,世卫组织营养指导专家咨询组正在编写无糖甜味剂摄入量指南。

华彬快消品集团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中国消费者普遍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低糖及无糖产品在口感和价格方面还未能获得多数消费者认可,在市场上仍属于小众产品。

饱受糖尿病之苦,宋康对自己孩子的健康非常注意。他坚持着不给孩子购买碳酸饮料,仅偶尔买点乳酸菌饮料。

高力说,个人的饮食选择不是独立的,销售行业的作用不容低估,应有法规同步限制能源密集型食品的销售,特别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这将有助于创造一个健康的食品环境,也可鼓励工业界进行产品提升,选择生产更健康的食品。

(本文首刊于2018年12月1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