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龙飞船测试成功,PPP航天时代即将开启

《财经》记者 王晓枫 /文 郝洲/编辑  

2019年03月03日 14:26  

本文2582字,约4分钟

若SpaceX在7月的真人测试中成功,那么将获得美国航天局认证,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私人公司,可进行常规国际空间站载人任务。

3月2日,可载人的龙飞船(Dragon2)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次试飞成功极具意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称之为八年来“最接近从美国本土用美国火箭将美国宇航员送往太空”的时刻。

图/视觉中国

这是美国私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首次执行载人龙飞船的无人测试发射,不仅将为载人航天业务带来格局性改变,还会带动商业航天领域的新一轮竞争。测试成功将向NASA证明美国宇航员可以乘坐SpaceX的飞船往返于国际空间站。NASA和 SpaceX 为此筹备9年,期间一再推迟,因为载人航天是一个极其复杂系统,技术上需要多次验证可靠性,NASA对商业航天公司评估也非常谨慎严格。

本次首飞代号为Demo-1,发射升空11分钟后,龙飞船就进入预定轨道,预计于北京时间3月3日19点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对接完成后,将于3月8日与国际空间站分离,返回地球。

龙飞船内有7个座位、3个窗户,能够搭载7名宇航员,此次测试并未搭载真人,而是放置一个假人模型,用来记录真实宇航员承受的各项数据,SpaceX工程师称呼这个假人为Ripley,以电影《异形》中的女主角为原型,NASA则把它称之为“拟人试验装置”(ATD),内置传感器将测试人在飞行时所承受的力量和加速度。此次飞行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携带大约180公斤物资。

NASA在火箭发射成功不久就宣布称:“发射升空!美国载人航天系统新篇章中的下一次重大飞跃已经离开了发射台。”

“这次试飞将初步验证载人龙飞船各项技术指标,打破美国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无载人航天能力的尴尬窘境,标志着美国在载人宇宙飞船的研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创始人&CEO 张昌武对《财经》记者表示。

2011年,随着代表美国太空探索辉煌时代的 “亚特兰蒂斯号” 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处境尴尬,必须借助俄罗斯实现国际空间站人员输送,NASA为此只能高价购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太空运送服务,搭载单人报价是8100万美元。若SpaceX在7月进行的代号为Demo-2的载人试飞中成功搭载两名真人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那么将获得NASA认证,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私人公司,可进行常规国际空间站载人任务。这会为美国日后载人航天运输节省不菲的开支,因为SpaceX制造的飞船单人报价约为5800万美元,每送一位宇航员上天可以为美国节省2300万美元。

SpaceX龙飞船项目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科研人员的努力,也得益于先进的投资开发模式。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指出,这是首次发射由商业公司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为人类建造和运营的空间系统,是让人类登上月球、火星及太空中更远地方的革命性一步。

SpaceX与NASA的合作开发始于2010年,随着航天飞机即将退役,奥巴马政府要求NASA 通过PPP模式支持本土有竞争力的公司研发航天运载系统,恢复美国向国际空间站的运载能力。“我们希望充分利用NASA的传统和专业知识,并将其与美国独特的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 奥巴马总统太空政策顾问菲尔·拉尔森(Phil Larson)说,正是拉尔森指导了该计划的发展。

在PPP模式下,美国在2010 年 2 月启动第一轮商业乘员开发(CCDev)计划,意在完成系统概念和关键技术研发,5 家公司共享 5000 万美元订单。经过几轮研发竞争,SpaceX和波音公司最终在2014年分别与NASA签署价值26亿美元和42亿美元的载人发射合同。依照合同,波音和 SpaceX 被要求通过 5 个认证阶段,NASA 根据两家公司的阶段完成情况支付款项。

PPP模式优势是商业航天公司在设计上更具灵活性, SpaceX和波音公司也将自己资金投入到航天器研发中,他们还可以拓展私人客户。这种承包方式与成本加成模式相比为NASA和美国节省数十亿美元。对于这种模式前景,美国航天领域著名评论人士埃里克·博格(Eric Berger)认为,如果这种资金提供方法有效,而且运载人类安全着陆,那么华府决策者和NASA可能会采取更大胆合作方式让私营公司将创新想法和节省成本方式一起带到政府航天项目中,特别是随着NASA探索项目扩展到太阳系。

与美国已经成熟的商业航天行业相比,中国的民营航天业务刚刚起步。张昌武表示,载人龙飞船首飞成功代表着美国通过扶持商业航天发展,利用社会力量开启了美国载人航天新纪元,这是美国商业航天的一次巨大胜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商业航天尤其是火箭的发展,是基于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可回收火箭领域的持续创新,始终是创新驱动的。政策的鼓励支持是一方面,SpaceX这类企业的创新基因才是根基。中国目前对商业航天已经非常支持,需要的是企业有自主创新的魄力、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即使政府鼓励,也发展不出中国的SpaceX。

SpaceX的成功案例不仅带动政府与私企在航天领域合作模式创新,也带动投资风口。近年来,很多科技企业巨头纷纷投资商业航天项目,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投资创立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已成功发射并回收New Shepard亚轨道飞行器火箭。日本软银集团向美国卫星公司OneWeb注资12亿美元,OneWeb还吸引高通、空客、维珍集团和可口可乐等大企业投资。

在中国,2014年工信部发布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那之后,已有多家民营火箭公司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序幕。从融资和估值来看,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目前的第一梯队。中国的民营火箭们还处在技术和商业探索的初步阶段,仅成功发射了探空火箭,与将有效载荷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龙飞船测试成功是否会带动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公司投资热潮,张昌武认为,在国家军民融合和鼓励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掌握核心技术、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商业火箭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这将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到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里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