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魏立华:振兴奶业应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文  

2019年03月08日 11:51  

本文1023字,约1分钟

中国奶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卖奶难”问题频现,倒奶杀牛现象时有发生,连主产区的中小规模养殖场也大量退出,导致奶牛存栏量大幅下滑,危及到奶业发展的根基。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魏立华在公布的两会提案中建议,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保护奶农利益,进一步推动奶业振兴。

究其原因,在魏立华看来,我国奶业的整体发展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问题。在上游的奶牛养殖业,每天的产奶量基本稳定。但在下游的消费端,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导致奶剩、奶荒现象交替出现:奶多时奶农倒奶、杀牛,奶少时奶企抢奶,造成奶牛养殖效益不稳定,加工企业经营压力大,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长期不均衡。

同时,记者了解到,很多乳制品加工企业,一方面出于市场竞争的成本考虑,不得不选择部分进口大包奶粉。另一方面为保护国内奶源建设成果,又必须向本土养殖业收购生鲜牛奶。在无法由市场完全消化的情况下,企业只得将收购来的鲜奶制成大包奶粉储存入库,喷粉后的价格也依然没有竞争力,造成亏损,在给企业造成巨大经营压力的同时,也挫伤了企业收奶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内养殖模式与国外不同,土地成本和饲料成本也较高,导致国内的原奶成本远高出国外近一倍,这也让国内原奶极易受到进口大包奶粉的制约甚至冲击。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的乳制品达247万吨,折合成原奶1485吨,占国内产量的40.6%;2018年上半年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22.8%。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奶业发展的原奶根基。

对此,魏立华建议,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牵头,协调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在奶多时喷粉收储,奶少时投放市场,平缓“奶剩”“奶荒”的峰谷差,实现有效价格平抑机制,防止奶价暴涨暴跌,保护奶农利益。通过预先配给的方式,助力奶牛养殖行业和乳品加工企业统一布局和科学规划,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动荡和行业损失,推动奶业稳健发展。

事实上,国际上一直存在通过奶粉收储进行奶制品储备的惯例,比如在欧盟,当乳制品价格出现上涨时,欧盟执委会将启动“干预性应急库存”,将其抛入市场进行干预。

为了更好地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魏立华认为,有关部门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并为国产奶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提振民众对国产奶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