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京:如何巩固成果改革突破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财经》新媒体 王小贝 徐徜徉/文  

2019年03月23日 13:05  

本文1595字,约2分钟

3月23日,在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坚持扩大开放 促进合作共赢”峰会上,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如何巩固已有成果、不断进行改革突破,已成为各方关注及探索的焦点。

财讯传媒集团总裁 戴小京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认为,从当前的财政政策配置格局中,可一窥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他进一步解释道,就财政赤字规模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今年财政政策安排的赤字率为2.8%,较之前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也应注意到,赤字率仍保持在3%以下,这与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其实并不匹配。“和十年期的财政政策配置格局相比,我们能看到如今结构性改革对财政赤字配置的深刻影响。” 高培勇表示。

此外,在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减税降费政策体现出诸多新变化。“两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是落在增值税和社保缴费上,着力于给企业降低成本,而非扩大企业需求,这也体现了结构性改革在减税降费上的影响。”同时高培勇表示,对于减税降费带来的政府收入亏空,是通过缩减政府开支来弥补,而非扩大政府赤字,“这也和以往有很大不同。”

他强调,“此逆周期调剂不同于以往的逆周期调剂,此财政政策不同于此前的财政政策。”因此,要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理解财政政策配置。

在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看来,经济发展不能仅依靠持续不断的投资来拉动,考虑到中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适时调低GDP增速、强化结构性改革,是非常明智的举措。

“在未来二十年,若中国GDP增速可达到3%-4%便已足够,这一目标也完全可以实现,但若仍要维持6%以上的增速,便是难以想象的。”肯尼斯·罗格夫表示,如今中国除了需要调整GDP增速,还要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保护及国企改革等诸多挑战,只有加速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软着陆。

对于未来的改革方向及具体举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认为,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但尚未触及更重要、更深层次的问题。他认为,今后应拓展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不再集中于“三去一降一补”,而是要通过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等,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发展活力。

同时,还应弱化行政性手段,减少政府对资源的决定性配置,同时推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减少抵押贷款的比重,扩大抵押物范围;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推动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看来,具体到能源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应加快再电气化进程,推动清洁高效能源的大规模高效利用,加速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中美经贸磋商,戴小京表示,美方也曾提出“中国要进行结构性改变”,那么中美贸易磋商的走向会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何种影响?

对此杨伟民认为,通过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贸易谈判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一直奉行“进出口平衡”的贸易方针,从未提出过进行“贸易闭关”。目前,中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不断拓展,如出台《外商投资法》就是进行规则性改革的一个体现。今后,中国会在更多的领域会开放投资,金融业也会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与美国所提出的“结构性改变”是不谋而合,因此贸易谈判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财经》新媒体 王小贝 徐徜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