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高增长、高派息获资本市场青睐 深耕三四五线市场前景可期

金煜/文 舒娟/编辑  

2019年03月24日 18:37  

本文3311字,约5分钟

房企迈入“后千亿”时代,如何突破规模限制实现稳健发展成为新的挑战,碧桂园找到了突围的路径。3月18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下称“碧桂园”)发布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总收入约3790.8亿元,同比增长67.1%,净利润同比增长68.8%至485.4亿元。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内外投行给予碧桂园买入、增持或推荐评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系统性的资金管控下,碧桂园掌握了充足的现金。截至2018年期末,公司现金余额约为242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4.9%。同时,现金余额对于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比例达到1.92倍,经营稳健。碧桂园将继续挖掘三四五线市场空间,实现地产、农业、机器人三大核心业务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8年碧桂园的主营业务持续多年稳健而强劲的业绩表现,为碧桂园升级企业战略及优化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以科技赋能多元化,打造“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成为突破行业天花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碧桂园加速对机器人、现代农业等领域布局,多元化战略将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自身资源优势相结合,具备了相当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

营收、净利双增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及资金面均面临严峻挑战的2018年,碧桂园凭借强大的营运能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数据显示,碧桂园2018年营收为3790.8亿元,同比增长67.1%。毛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024.8亿元、48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3%、68.8%,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股东应占利润、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为346.2亿元、34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38.2%。

受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利用效率提升的影响,2018年碧桂园每股收益为1.61元,同比增长30.9%。全年派息总额为106亿元,占核心净利润的比例为31%。这意味着,不仅碧桂园利润增长派息比率得到提升,而且投资者也获得稳定高额收益。

2018年,碧桂园房地产权益销售现金回笼约4557.9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高达91%。正是由于回款率较高,截至2018年末,碧桂园账面现金余额为242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9%,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连续第三年为正。另外,碧桂园的现金余额对于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比例达到1.92倍,并有约3017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资金储备方面较为充裕、偿债能力较强。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碧桂园2018年的销售规模从连续数年的高速发展转向有质量的增长,即重视全方位的质量提升,包括产品质量以及规模增长的质量。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优秀的房企通常确保三项指标即增长率、收益率、负债率的平衡,碧桂园这三个指标是相对均衡且平稳发展的。

在西南证券分析师胡华如看来,2018年碧桂园实现了高质量、高回款的销售。考虑公司销售单价稳步提升而新增土地楼面价均低于2500元/平方米,未来毛利率稳步增长趋势或将持续。同时,在2018年下半年三四线城市转冷的情况下,碧桂园全年销售去化率高达76.4%,体现出其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操盘销售能力。

前景可期多家机构给予“增持”评级

自3月18日碧桂园公布2018年财报后,海通国际、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野村、中金、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内外投行给予碧桂园买入、增持或推荐评级,对其设定的目标价在每股12.82—22.9港元之间。

其中,高盛研报显示,2018年碧桂园核心盈利年升38.2%至341.3亿元,符合市场预期,净负债比率改善至49%优于该行预测,因此予碧桂园“买入”评级,目标股价为每股13.9元。

摩根士丹利预测碧桂园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核心盈利将分别达到415亿元、501亿元及568亿元,并将碧桂园目标股价设定为每股12.82港元,给予其投资评级定为“增持”。

摩根士丹利认为,一方面,目前碧桂园可销售资源达7800亿元,能支持2019年的合同销售有所增长。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末,碧桂园总可销售资源为2.87万亿元,足以支持其5.7年的销售。

从全国布局方面来看,截止报告期内,碧桂园项目分布于中国内地31个省、269个市、1156个区和县,项目总数达到2148个。不可忽视的是,截至2018年末,该公司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权益可售资源的建筑面积超过2544万平方米,权益可售货值达到3721亿元。

中指院报告显示,全国均衡布局是碧桂园把握城市轮动发展机会,规避区域市场波动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地域销售额贡献度来看,按项目所在地分,位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销售金额比例为36:64,而2017年时,碧桂园全年销售额的58%来源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销售额贡献同比提升6%。

在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看来,三四五线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原因在于,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大趋势将向房产均价每平方米五六千元的城镇迁移。目前,中国有60%的县碧桂园还未进入,如果公司能合理控制成本和销售均价,在这些地区仍有巨大市场空间可挖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此前中心大都市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主要是人口,周边的卫星城都成为了睡城。但在“都市圈”等政策的影响下,从房地产行业来说,离核心城市比较近的次中心和周边的三四线城市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机遇。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业绩增长的关键是拿地策略。精准拿地,后续的销售也会较为顺利,对业绩和股价起到较强的拉升作用。目前,碧桂园的土储总量和分布均具有抵抗市场风险能力。

科技赋能打造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除房地产主业之外,碧桂园还在探索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从地产、酒店、教育、医疗、家居领域向物业、农业、机器人、新零售等多元化业务拓展。

年报中可见,碧桂园费用支出方面首次出现了“研发费用”。2018年该部分的支出为12.24亿元,较2017年的6.93亿元同比增长77%。对此,碧桂园方面解释称,该项支出是对改良建造技术的投入。

据悉,碧桂园计划未来五年内投入至少800亿元,研发方向包括服务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

杨国强表示,机器人产业是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的领域,也是未来社会产生大量需求的领域范畴。这项业务对提升房屋建造的安全和质量有较大益处,并且公司有大量项目可作为机器人产业的实验和应用场景。

杨国强进一步称,今年建筑机器人有望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预计在2020年开始大量投入使用。

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碧桂园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000个项目,业主超400万。针对2019年的规划,碧桂园将挖掘房地产价值链内业务及资金价值,继续聚焦城镇化带来的住宅及相关需求,打造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整合平台。

除了不断升级“全生命周期”战略,“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则是2019年碧桂园的新定位。据杨国强介绍称,未来房地产只是该公司多元业务中的一部分,碧桂园的三大核心业务将是地产、农业和机器人。该公司发展的现代农业,可通过“凤凰优选”渠道为社区居民和消费者提供丰富安全的产品,同时,未来机器人业务不仅提供适用的建筑、装修机器人,也将适配安保、家居等诸多应用场景,三大核心业务将实现协同。

丁祖昱指出,目前提出机器人概念的企业不少,但真正能够用于基建、开发的机器人仅碧桂园一家。虽然,目前机器人给碧桂园带来的利润或有限,但对整个行业技术提升和发展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严跃进分析认为,在地产开发主业之外,碧桂园在2018年积极探索多元化业务布局。其中,机器人产业既是中国新型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支撑。该公司率先选择将地产、物业等传统业务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有望提升碧桂园旗下各板块业务的竞争力,并形成房地产行业全生命周期配套的全产业链覆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