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金融:从特例走向通识|我们的四十年

《财经》专题制作团队  

2019年04月11日 15:16  

本文3616字,约5分钟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特邀民营金融机构的掌舵者、实践者: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和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梓木,共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金融的发展路径,分享探路者的经历与经验,探讨当前新形势下的挑战与前景。

致敬中国改革开放,2019年4月11日《财经》推出新专题:“民营金融:从特例走向通识|我们的四十年”。

此前,《财经》先后于2018年10月12日、19日、26日,11月2日、9日、18日、23日、30日,12月7日、14日、18日、28日,2019年1月5日、11日、18日、26日,2月1日推出有关农村改革、民营经济、深圳特区、国家体改委、价格闯关、国债发行改革、创建资本市场、建立证监会、分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加入WTO、国企改革和城镇化、房地产市场的诞生、外汇体制改革、国有银行改革等专题,社会反响良好。

历经40年改革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已经从最初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更是孕育出实力雄厚的国际翘楚。与之相伴相生的民营金融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民营资本从初啖金融市场的草莽、无序,到如今的规范化、建制化;民营金融机构则从当年的特例特设走到当前的常规化批筹。近些年来,更是在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扶持民营经济中,有着不可限量的空间。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特邀民营金融机构的掌舵者、实践者: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和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梓木,共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金融的发展路径,分享探路者的经历与经验,探讨当前新形势下的挑战与前景。

(左起:洪崎、王波明、王梓木)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金融业尚处于“大一统”架构下,国有银行还是专业银行,但为了满足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陆续出现一些城市信用社,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一批个体工商户、自然人,投资入股城市信用社,作为创始股东,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民营金融的发端。

洪崎回忆,当初政府采取的是“默许”态度,并无明确的政策。但到了1987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的时候,中国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要成立一家真正的股份制银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的交通银行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营业,总部设在上海。虽然当时名为国有股份制银行,但交通银行实际采取多级法人体制,即除了总行有股东,省市分行还有二三级股东,其中政府财政出资为主,但下属分行股东中,已出现民营企业股东的身影。

上世纪90年代,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了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框架,现代金融体制改革破局:中国人民银行转换职能,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1995年发布实施《商业银行法》⋯⋯现代金融理念的逐步确立为民营金融事业开启了空间。与此同时,中国民营企业也从80年代的个体工商户成长为更具资本实力的实体企业,且融资需求日渐强劲。1996年是民营金融具有历史性突破的一年,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诞生,同年,华泰、泰康、新华三家全国性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

(资料图:1996年4月至2004年6月,位于北京正义路的民生银行总行办公大楼。)

199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静递交关于让私人银行入股成立一家商业银行的提案,43位民营企业家联合签名。当年11月,在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企业家们再度提出成立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诉求。时任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写了亲笔信。

洪崎回忆,经老的信是1993年12月30日写的,隔了一天,1994年元旦,朱镕基便批给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和戴相龙:是否可以试一家。

1996年1月12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3.8亿元,59家股东中,民营企业占了85%。

(资料图: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成立。首任董事长经叔平在成立庆典上致辞。)

同年,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为第一家全国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当时在国家经贸委任副司长的王梓木,辞职下海,作为发起人,找寻中海油、中石化、宝钢、华润、招商、远洋等63家股东,其中民企六七家,以13.3亿元注册资本金起家。

(资料图:1996年8月2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和王丙乾为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王梓木回忆,与民生银行一样,华泰从成立之初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搭建公司治理。虽然国有资本占主体,但经营方式要改变国有,当时的口号是“国有,民营”。

由于股权极为分散,符合出任董事资格的股东有22家,超过了《公司法》限额,于是采取董事轮换制,即把22家股东分为四组,有一组做监事会,到第二年监事会这一组人轮换成董事会。

相对于银行业的监管审慎,中国的金融决策者们对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态度,时至今日,民营资本在保险业中的占比为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领域中最高。但民营资本对于金融保险的经营理念的认知,则经过了一番磨砺。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民营金融历史性突破,民营资本被压抑多年的发展冲动,随即迸发。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同步,民营企业实力迅速壮大,资本极度饥渴,而现有金融体系尚不能提供充分的融资渠道。民营资本逐步渗透控制现有金融机构,而监管配套的不完备以及对金融风险意识的匮乏,使得个别受控金融机构沦为大股东“提款机”。部分民营企业甚至脱离实业,转向资本游戏,导致金融险象不断,甚至出现投资失控、企业现金流崩盘。

王波明举例德隆事件。德隆系上世纪90年代崛起,1996年2月注册成立“新疆金融租赁公司”,自此频频收购金融机构作为融资平台,打造实业和金融两翼,鼎盛时期旗下公司逾200家,高杠杆下,最终投资失控,并遭遇熊市,在2004年崩盘,轰动一时。

此一时期,投资热引发金融乱象,治乱之下,信托等领域的金融机构锐减,金融牌照发放收紧。

继民生银行成立后,18年间,银行领域未有新民营牌照发放。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除了投资设立新的民营金融机构,民营资本还借势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改制、增资扩股或者受让的方式,悄然掀起几轮金融投资高潮,逐步实现对原有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控股。

一是1998年全国城信社大规模整合重组为城商行,吸收企业入股;二是2004年后,中国加入《巴塞尔协议》,各城商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行增资扩股;三是2003年开启,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农信社批量改制农商行,民营资本借增资扩股进入,并实现控股。

2014年新一轮民营银行批筹再次开闸。当年,原银监会批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5家民营银行试点。截至目前已批复开业17家民营银行。

(2014年,原银监会批复5家民营银行试点,分别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图为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前海微众银行,并见证首家互联网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图/中新)

2016年原银监会发布《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

谈及民营金融的未来,王梓木表示,中国的发展一定是一个国有、民营比翼齐飞的状态。因而,没有必要明确划分资本属性和所有制,而应按照标准企业实体提供服务,一视同仁。

(资料图: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深圳水贝珠宝市场调研小商户。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设立了专门的黄金珠宝小微专业支行。)

竞争中性,一个前提是国有企业也要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洪崎称,在公平竞争的道路上,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只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需要的,就应该发展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服务与之相匹配。

王波明总结道,民营企业实际并不需要多少优惠,只要公平。

(《我们的四十年》系列专题,由《财经》、和讯联合呈现)

【往期回顾】

农村改革:在希望的田野上 | 我们的四十年 

民营经济:起于微末的国之重器 | 我们的四十年 

当年万人逃港事件,促使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我们的四十年 

回顾国家体改委:当好经济改革“参谋部”| 我们的四十年 

寻回“看不见的手”:价格改革之路| 我们的四十年

国债发行改革: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的四十年

创建资本市场:从0到1的突破| 我们的四十年​

证监会的成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的四十年​

分税制:挽救财政危机的改革|我们的四十年​

金融体制改革:各方合力的顶层设计| 我们的四十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起点|我们的四十年​

WTO:十五年漫漫“入世”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国企改革:做对了什么,还要做什么|我们的四十年

城镇化:农村包围城市的变革| 我们的四十年

98房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 我们的四十年​

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走向国际|我们的四十年​

国有银行改革:绝地重生|我们的四十年​

城镇化前路:小城镇孕育大能量 | 我们的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