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型贷款诈骗案高发 互金平台风控体系亟待智能化升级

《财经》新媒体 王婧雅/文 舒志娟/编辑  

2019年05月10日 16:29  

本文1451字,约2分钟

随着数字金融快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温床的金融诈骗愈发猖獗。5月9日,360金融研究院联合360集团公布的《2018智能反欺诈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指出,近年来贷款诈骗发生率正在显著上升,包括“假冒客服没放款先收费”、“包装资质承诺下款”、“花钱消除征信污点”等金融类电信诈骗和网络贷款欺诈高发。

报告显示,目前金融诈骗呈现出受骗报案量占比高、受骗金额高、受害者低龄化的“两高一低”趋势。2018年,在360手机卫士手机先赔接到的诈骗举报投诉案件中,金融诈骗损失金额占比高达35%,报案量在全部诈骗类型中占比14.9%。同时,在网络普及呈现低龄化、中青年群体金融需求的日渐提升等趋势影响下,80、90一代正成为手机诈骗的重点目标,在金融电信诈骗受害者中,90后占比达37.6%。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欺诈技术的发展,黑中介和黑产团伙出现深度融合的态势并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相较于个人欺诈,团伙欺诈的波及范围更广、社会危害性更高。目前团伙欺诈已呈现出“智能化、产业化、攻击迅速隐蔽、内外勾结比例上升、移动端高发”五大特征。

据悉,黑产团伙会利用大数据、AI技术等手段扩大欺诈覆盖面和精准度。围绕欺诈目的,黑中介伙同黑产团伙构建了集用户数据获取、身份信息伪造和包装、欺诈策略制定、技术手段实施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在团伙欺诈中,黑中介会着重选择一些新上线、不上征信、风控较为薄弱的平台为攻击目标,通过不断地挖掘平台风控规则的漏洞或弱点,进行信息包装或伪造、远程助贷等欺诈操作。部分黑中介还通过社群、传销、面授班等形式,向其他中介和个人提供技术传播、骗贷教学。黑产则从技术上为黑中介实施骗贷提供技术便利,如批量采集用户信息,窃取金融机构和平台数据库,包装伪造证件信息、银行流水,伪造通讯记录等。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仅依靠企业征信体系已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风控需求,传统风控策略亟待智能化升级。在360金融反欺诈技术专家张峰看来,目前互联网科技巨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前沿技术,可以获得丰富、精准的信息采集来源,并利用大量数据制定更个性化、定向化的风险定价模型,完成更科学、严谨的风险决策过程。

记者了解到,诸如360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已经采用包括用户身份信息认证、黑名单对比、智能反欺诈模型在内的多层面的欺诈检测方法。

以360金融为例,360金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的反欺诈模型和反欺诈策略,一方面可以利用机器对数据的大规模以及高频率的处理能力,将申请人相关的各类信息节点构建庞大网络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欺诈模型并对其进行反复训练和实时识别;另一方面,基于庞大的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监测整个互联网的风险动态,当发现信用表现出现风险,及时做出风险预警,启动“先知”的防御机制。

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反欺诈风控体系,截至2018年12月31日,360金融M3+逾期率为0.92%,由欺诈造成的亏损率为0.2%。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申燕认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风控体系时需要考虑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来源、数据体系、贷款资金用途等控制点。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平台提高风控能力,当平台在客户流量资源和技术端拥有优势后,便可在行业内快速建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