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备案试点攻坚:考验地方监管者“火眼金睛”

特约作者 吴霏/文 袁满/编辑  

2019年06月05日 16:22  

本文6270字,约9分钟

原定2018年6月完成的P2P备案试点,至今已延期1年,尚未有通关者。业界重将试点备案启动锁定于今年6月,而对于地方监管者来说,如何在频频暴雷的P2P行业中,辨识出风险可控、运营合规的机构,无疑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从兴起、火热,再到如今一片冷清,网贷市场参与者们在跨过“山和大海”之后,依然在找寻答案。而与前途未卜的P2P 平台公司同样经受煎熬的还有地方金融监管者。

今年4月坊间流传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下称《试点方案》),首次指出将挑选部分省市作为先行试点地区。有媒体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厦门等11省(市)有望进入网贷备案试点新节奏。

根据《试点方案》,各地争取在2019年下半年开展部分省市的试点备案工作,力争于2019年末完成少量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试点地区准备工作的启动时间不应晚于2019年6月末。在2020年完成全国范围内存量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

记者从多名接近监管的行业人士处了解到,《试点方案》确实存在,但并未正式下发。与此同时,尽管当前不少地区合规检查已经结束,但包括上述报道中提及地区的部分地方监管,对进入首批备案试点仍心存疑虑,有的甚至打算不参与试点。其担心,“放行”部分平台后,一旦其中出现不可控风险,监管很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何在频频暴雷的P2P行业中,辨识出风险可控、运营合规的机构,当前对于地方监管者来说,无疑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整肃中余震不断

近两年来,一系列连环暴雷令曾经顶着互联网金融创新光环的P2P行业,神光退去的同时亦成为监管整肃的重地。

2016年8月,原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联合此后发布的网贷备案登记管理指引、资金存管指引、信息披露指引等文件,野蛮生长的网贷行业逐步走上规划化发展道路,市场出清加速,部分平台开始以被动或主动的形式退出,部分平台则 “撸起袖子”,不遗余力只为拿下备案。

按照2017年底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但现实情况是囿于整改验收工作量大、行业实际发展情况较为复杂等因素,网贷备案延期近一年,仍未有通关者出现。

现实中,伴随着监管整肃的同时,P2P暴雷余震不断,甚至在2018年出现行业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危机导火索是号称具有央企背景、累计成交额过百亿的网贷平台唐小僧倒下。去年6月15日,唐小僧发布公告,称将进行系统升级,期间暂停运营。紧接着的6月17日,其母公司资邦金服被曝出遭警方查封。随后,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上海警方对唐小僧立案调查。唐小僧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8月,平台累计交易额超750亿元。

此后的2018年7月-8月,牛板金、投之家、钱爸爸、银豆网、草根投资等网贷平台相继暴雷。由于这些平台交易规模和投资者用户数量较大,市场悲观情绪一度到达顶点,挤兑势头随之加剧。那个阶段,几乎所有在营网贷平台都遭遇流动性危机,熬不过去的最终倒下,熬下来的也“元气”大伤。

行至2019年,依旧“雷声”滚滚。今年3月28日,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对东莞团贷网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团贷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团贷网累计撮合融资总额近1308亿元,借贷总余额为145亿元。关于团贷网案件的最新进展,东莞公安局称,截至5月23日,已累计收回“团贷网”案平台出借资金5.14亿元人民币。

此后,包括鑫合汇、口袋理财、网利宝等在内的多家网贷平台相继倒下。近日,信和财富旗下两家网贷平台信和大金融、金信网更是被曝出均遭警方查封。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914家。而这一数据在行业巅峰时期达到了3500余家。

备案攻坚:地方监管承压

上海某网贷CEO认为,今年6月会是一个重要节点,能否备案应该会有一个答案。

按照2018年8月下发的《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监管将合规检查总体分成三个步骤: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

记者从多家不同地区的网贷平台处了解到,目前各地合规检查进度不一,包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网贷平台已于今年春节前先后完成行政核查。

北京、深圳的行政核查稍慢一步,目前仍在进行中。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思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网贷平台数量占全国存量平台较大比例,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按计划将在6月完成核查,但也得看每个区的实际情况。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分地区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继续排名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前三位,分别为196家、195家和93家。可以看到,上海地区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跌破百家。

另据王思聪透露,目前北京进入行政核查阶段的平台大概有120余家左右。此外,今年下半年全国或将启动行业分批试点备案。

王思聪所说的时间进展与从上述《试点方案》的安排存在一定的契合度。根据《试点方案》,各地将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开展部分省市的试点备案工作, 2019年末完成少量机构的备案登记。

对于试点地区的选择,《试点方案》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称“两小组”)拟在风险出清程度高、合规检查质量较好、政府对风险把控能力强、风险底数清晰的地区中挑选部分省市作为先行试点地区。其中,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应于2019年4月末前制定本地区网贷机构有条件备案,并报两小组审核同意后施行。准备工作的启动时间不应晚于2019年6月末。在2020年完成全国范围内存量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

据此,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厦门等11省(市)有望进入网贷备案试点新节奏”。但记者近日了解到,虽然部分地区已完成合规检查,但当地监管对于进入第一批备案试点并没有太大“兴趣”,主要顾虑还是风险因素。

“虽然有消息称我们所在地区或进入第一批备案试点,但是跟监管沟通后的反馈并不乐观,毕竟之前这儿出现了几起较大的网贷平台‘爆雷’事件,监管总体态度比较谨慎。”一名华东地区网贷平台高管说。

地方监管的考虑属情理之中。一名接近华南某地地方金融办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如一家网贷平台行政核查刚结束,监管亦反馈没有太大问题,但几天后就出现兑付困难,甚至被立案。

“更可怕的是立案后的兑付问题,可能需要地方金融办牵头进行。监管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催收,只能带队到其他网贷平台‘取经’。”一名头部网贷平台负责人直言,即便没有新的《试点方案》,也很难有一家平台可以说自己完全合规。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第一批备案试点名单的平台,其历史上的一些不合规行为很可能被挖出来并放大审视,予以“放行”的监管机构面临很大压力。

总体来看,当下无论大小网贷平台,都或多或少存在违规点。据记者从多家网贷平台内部人士及部分地方金融办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违规情况主要还是集中在信息披露、大额标的消化、标的真实性、资金/资产期限错配、股权结构等问题上。与此前检查中存在的风险点相比,变化不大,但平台想要在第一批备案试点前彻底整改达到合规,挑战不小。

上述接近华南某地金融办的知情人士进一步指出,监管主要是对网贷平台底层资产质量没底,且部分地方监管对网贷行业未来发展并不看好。如果“抢跑”进入备案试点,平台之后曝出问题,当地监管很有可能成众矢之的。对很多地区的监管者来说,当下放慢“脚步”,静观北京等地监管“动作”,显然会更稳妥些。

除了备案推进时间的不确定性,让网贷机构更担忧的是《试点文件》对从事网贷业务的机构明确提出了注册资本金、风险准备金、债转次数、自动投标、出借人限额等方面的要求,这触碰了部分网贷平台的“敏感神经”。

据记者从多名接近监管的行业人士处了解到,《试点方案》尚处于讨论修改中,预计最终版本在大框架上不会出现大变动,但在细节上应该会结合地方反馈和平台实际情况作出一定调整。

分化、重组和退出

监管整肃过程中挑战不小,但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网贷行业的分化和转型。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P2P涉及公众资金,监管思路是提高准入门槛、强化运营监管、控制平台规模,当前运营平台数量近千家,绝大多数实力弱小,不适合从事P2P业务。对监管而言,P2P行业仍有两件大事:一是备案,二是推动行业分化、重组及有序退出,这两件事可以通过备案门槛的设置有机统一起来。

自去年开始,网贷备案工作在推进的同时,多家网贷平台已开始主动陆续退出网贷市场,这其中有平台自身难以维系正常经营的因素,亦有监管的“定向指导”。记者此前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部分平台都接到过监管的“口头通知”,要求平台待收余额低于某个数值便主动退出网贷市场。不过每个地区的数值设定有所差异,如杭州某区金融办设定的标准为待收余额低于1亿元。

除了清退,监管也在引导平台之间的兼并重组,但部分平台则认为,这种合作吸引力不大,毕竟各平台不清楚彼此的资产和风险状况,谁都不愿意去“接盘”。

在监管采取备案与清退两条路线并进的同时,有的平台依然坚守,全力以赴备战备案试点;有的平台转身离开;亦有平台谋求转型。当前,助贷或网络小贷等业务方向渐成“香饽饽”。

进入试点备案名单成为现存不少平台的首要目标。一名头部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平台内部已将备案工作细分为几大战役,下决心逐一攻坚。比如尚未明确的网贷平台借款利率标准,为了在备案时不存在争议,现在已强制按照更为严格的IRR口径将利率降至36%以下。与此同时,公司也在不断“瘦身”,年后集团已裁掉近1000人。目的就是在“三降”要求下,通过缩减成本先保证自己能够活下来。

在试点备案“抢夺战”中,亦有平台“另辟蹊径”,意图通过登陆资本市场稳定投资人信心,并为备案加分。但当前是否是海外上市的一个好时点,恐怕尚需划上问号。

据悉,包括玖富等在内的部分网贷平台,有在今年赴美IPO的计划。据一名接近玖富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玖富原计划最晚2019年年底前登陆美股市场,应该会剥离网贷业务,以科技业务为主体申请。但当前整个互金中概股表现堪忧,上市计划很有可能搁置。

事实上,多家此前有赴美IPO计划的网贷平台均告诉记者,目前已陆续按下“暂停键”。上海一家头部网贷平台品牌负责人直言,机构投资者考虑到国内监管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进入较少。基本没有流通盘,最后大都是互金公司出手回购股票护盘。这个节点去登陆美股,并不能给平台带来实际的价值,最多是又花了一笔不小的品牌营销费。

从目前互金中概股表现来看,虽然大部分公司业绩喜人,但确实并未支撑股价持续上扬,甚至有公司面临退市风险。不久前,网贷平台信而富就曾收到纽交所的告知函,被告知其美国存托股票(ADS)在连续30个交易日中的平均收盘价格低于1美元/股,已不再符合纽交所相关标准。

转型出路何在

一方面,有网贷平台为了拿下备案“各出奇招”;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开始谋求转型,瞄准助贷或互联网小贷等新方向,这亦是监管给平台转型指出的可行道路。今年年初,监管发布《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而此次市场流传的《试点方案》也指出可引导网贷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机构。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朝怎样的方向转型,对不少网贷平台来说,都并非易事。

从助贷来看,转型的门槛主要在于持牌金融机构认不认平台的资产、风控和业务能力等。上述上海网贷机构CEO认为,助贷的难点在于,真正的P2P类优质客群和银行喜欢的客群并不是同一客群,即便把客户给到银行,银行也未必敢收。此外,若平台在流量上也没有先发优势,转型做助贷难度就更大。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百舸新金融智库创始人陈文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P2P机构转型助贷,目前比较成功的都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平台。因为这些平台的数据已经跑通,数据可以展示给合作机构,以便让对方了解平台逾期水平等情况,这直接关系到最后平台在合作中需要提供多少保证金,而保证金背后其实又反映出一个平台的资金实力。

另一方面,即便转型成功开展助贷业务,盈利空间也可能相当有限。河南一家助贷机构高管告诉记者,平台主要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但纯做助贷业务的日子并不好过。从线下找客户,陪客户填写信息,再将客户信息数据输入持牌消金公司系统,均是由平台来做,但净利润仅有0.66%。

而就网络小贷这条路来看,现阶段由于相关牌照处于暂停审批阶段,因此网贷平台想通过申牌转型互联网小贷尚不可行。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坦言,对于已经获得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平台也不容乐观,大规模开展业务的机构很少。资金来源受限、资产出表太难,导致互联网小贷公司展业困难重重。 此外,部分机构正在通过联合贷款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合作规避杠杆限制。但是,银行等合作方要求较高的出资比例以及对于联合贷款的规模限制,也导致此路难以大规模推进。

基于此,按照目前的监管政策,转型互联网小贷公司,消化网贷存量业务对于诸多网贷平台积极性不高。王诗强进一步指出,诸如持牌消金机构等转型方向,看似是一条鼓励转型之路,事实却是空中楼阁,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门槛要求极高,绝大部分网贷平台的股东或者关联方很难达到相关要求。

照此来看,监管对于网贷行业未来的发展究竟持怎样的态度?一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情况对P2P行业确实不太乐观,但其实应该看到,即便在风险爆发后,监管依然是认可这个行业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多数机构来说,监管的态度是以防风险为主要考量因素;对于一些规模较小、风险较大的平台,监管希望主动清退;那些没有实质能力的机构最好就是主动退出。总体来看,当下很多平台确实需要重新思考和规划。

“这个行业目前给监管更多的印象有点像‘坏孩子’,似乎是风险大于实际的功能,但如果从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来看,应该相信‘坏孩子’到之后很有可能就成为‘好孩子’,受到大家的认可。”王思聪强调,现有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覆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且小额信贷管理成本较高,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太大意愿做此类业务,最终就得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去做这件事。

在更多网贷行业从业人士看来,P2P行业肯定是有未来的,但最后多半是被一些“寡头”所垄断。未来随着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的缩小,能继续做下去的平台肯定得具备一定的背景和实力。比对当年信托行业发展情况,最终能够备案的平台数量,也许在几十家左右,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