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生态圈价值凸显 马上消费金融加速科技赋能

王婧/文 舒娟/编辑  

2019年06月18日 11:05  

本文3343字,约5分钟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推进金融与人工智能融合有利于建立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供给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供给侧金融需求和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曾公开表示。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力量,吸引到互联网、金融、地产等行业巨头纷纷布局。近日,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金融”)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酒店刷脸入住自助机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据了解,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系统已达600多套,并申请技术专利170余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行业不断融合,金融机构正在从闭环体系走向多方合作的开放体系。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其将面临大数据存储、计算等众多技术挑战。对此,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表示,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机构,马上金融将开放在零售金融构建的能力,赋能传统金融机构,帮助合作伙伴提高零售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建设能力。

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计算机视觉技术加速落地

近日,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酒店刷脸入住自助机系统开始在重庆市酒店投入使用,预计今年10月以前,重庆市将有至少50家酒店可以使用到马上金融“智慧酒店项目”服务。

据了解,酒店刷脸入住自助机系统可以实时连接酒店管理系统、治安系统和门锁系统。当旅客办理入住时,通过扫描绑定房间的二维码,进行刷脸等身份核验,减少选房流程,缩短旅客等待时间。

据业内人士估算,自助机与人工办理业务相比,工作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在入住和退房业务高峰时期,利用酒店刷脸入住系统能减少酒店前台人员80%以上的工作量。

事实上,在智慧酒店项目落地的背后,是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扶持。截至目前,马上金融在技术层面已申请170余项技术专利。

据了解,在机器视觉领域,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活体人脸识别系统FaceX2.0,准确度达到99%;在声音方面,马上金融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等外部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利用马上金融的场景开发声纹相关产品;在自然语言解析领域,马上金融已经建立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的运营体系,线上客服整体解决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线上化和智能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中已出现多家从事视觉AI技术支持的技术端企业,但马上金融却选择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而且在三年时间内,已组建了约900人的科技团队。

马上金融CTO蒋宁表示,马上金融着眼于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消费金融行业的外部环境比较严苛,作为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利用科技应对反欺诈等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公司没有场景和数据,无法形成业务闭环,不能快速迭代和优化模型,双重因素影响增加了马上金融开展自主研发的必要性。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使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除帮助金融公司提高办公效率外,也可以为其不断积累用户数据。在风控等流程中,通过学习大量数据,可以对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描绘。此外,自然语言处理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主要落地方向,通过机器辅助或替代人工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金融公司前端工作的运营效率。

AI破解风控难题 获客渠道日趋多元化

自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开展异地业务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将市场瞄准低线市场,其中低收入人群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重点服务对象。然而,因借款人缺少抵押物且覆盖人群范围较广,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借款端违约率上升、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等问题。此外,与传统银行线下获客渠道不同,消费金融公司还要面对线上各种身份欺诈的挑战。因此,消费金融公司急需加强资产审核、强反欺诈、风险管理等流程风控管理。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借款人进行全流程管理,则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防范违约风险的主要手段。

据马上金融方面介绍,在风控及贷后管理环节,马上金融以自有平台、央行征信、股东方及流量方等数据为依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量化评估模型和贷后跟踪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在授信审核时,应用视觉技术自动识别、录入授信对象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等中的基础信息,并通过识别出的诸如住所等的信息进行审核判断、贷后监控及催收。

与此同时,根据客户及公司经营实际情况,基于量化方法及数学模型、评分、决策树方法,马上金融设置多种业务规则,实现了机器学习的持续迭代,从而制定支持差异化场景的最优风控策略。

受益于风控能力提升,马上金融获客场景日益丰富。目前,其在线下覆盖了200多个城市、超19万个合作商户,涵盖3C数码、旅游、教育、家装以及其他行业。线上也与百余家互联网公司建立了广泛的流量合作关系。通过线上线下金融产品结合,客户群体也更加广泛。

在赛迪顾问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申燕看来,监管机构在批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时对股东有严格的资金和业务基础要求,因此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具备一定的原始获客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原有获客能力成为业务发展的短板,此时业务场景设计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竞争的关键。消费金融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环境、自身业务特点推出差异化的业务场景,从而达到增加客户流量的目的。

申燕进一步表示,在消费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的时代,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通过线上途经取的客户流量,同时具备线上与线下获客能力的公司具备很强的特性,即线下已有大量的客户群体,可以随时变现为流量。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会选择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客户群体,但这种方式对风险控制和业务成本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业务场景和业务模式是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客户流量的关键。

加速金融科技赋能 重构金融科技生态圈

随着科技与产业不断融合,金融行业也将逐渐发展为由消费者、场景渠道、风险管理和数据机构、第三方金融基础设施、资金提供方及金融机构主体共同构成的开放生态。

不容忽视的是,当金融机构从闭环体系走向开放体系,对金融机构的技术架构和体系,科技风险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传统的金融机构,需要在数据驱动的流程设计、大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系统开放性等方面作出巨大改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廖理曾公开表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在原有的赋能传统金融、优化资产负债表、创新型融资模式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的发展格局下出现了一些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业务融合不断加强;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包括算法、人工智能的使用全方位地提升金融的运行效率;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逐步展开海外业务布局以及另类数据公司开始兴起。

据悉,马上金融在年初两项科技课题研究项目:“DevOps-IPaaS在消费金融系统中的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在信用风险防控领域的应用”,双双入选中国银保监会组织“2018年度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研究”非银行机构一类成果奖。其自主研发的金融云平台通过云计算容器化技术,将消费金融业务中的数据、用户、流程、服务及价值通过数据中心、客户端等技术手段打通,实现系统化、统一化、自主创新的云平台能力。相较第三方云平台,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金融云平台在业务适配性、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和信息共享方面更贴近行业需求。

具体来看,一方面,基于马上金融积累的贷款行业数据及经验,自由云平台可以解决业务突发、需求突发、业务拆分合并、新产品上线更新等带来的复杂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它能够更紧密融合自身业务、场景、数据形成闭环,实现系统的持续快速迭代,实现不同场景资源共享,灵活适配不同场景以及场景中的要素动态变化,使服务更贴近用户与市场,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此外,使用自有云平台,除大幅降低IT费用、运维、系统管理、人员投入等成本,还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保障了业务快速稳定发展。

未来,马上消费金融将致力于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以及保险、银行等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基础架构的服务能力,通过金融云的建设,量身定制合规安全、低成本、高性能、高可用的云服务,加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