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保险“4亿保金一夜亏空”:赴港投保需三思

《财经》新媒体 刘洋/文  

2019年06月21日 11:02  

本文3276字,约5分钟

针对日前200余名投保人购买安盛保险香港的一款投连险产品最终4亿保费亏损95%的事件,6月19日,香港保险监管局作出回应:上月底已接获72宗相关投诉,并已转交香港保险经纪协会跟进,目前执法部门正就事件进行调查。

安盛保险的“爆雷”事件源于6月15日,一篇名为“四亿安盛保险一夜亏空”文章在业内广泛流传。来自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约200位投保人,投诉香港安盛保险公司涉嫌违规操作,致使约4亿港元保费被亏空殆尽,而安盛则回应称,该产品让专业投资者自由基独立的选择与保单挂钩的资产,安盛在其中并未参与任何意见。

一位保险公司理财规划师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分析,在这一事件中,安盛是负有责任的,因为安盛作为最外层风险管控人,并没有把控到风险,同时也没有将相关风险信息披露给投资者。但这类事件诉诸法律途径解决则非常复杂,因为这涉及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国家的多重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投保人未能及时甄别“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也应为自己的不理性之举承担一定后果。

涉事方各诉“罗生门” 巨额亏空谁担责?

根据涉事投保人的公开信,数百位投保人在2013年至2016年间陆续购买了香港安盛保险公司发行的Evolution保险产品。投保时,中介公司承诺“收益稳定,资金安全”,该产品资金主要用于投资香港物业的租售和二手房屋买卖过程中的增按服务,而这款产品在2018年中更改了投资方向,从投资房地产改为投资衍生产品。

而在2018年中,投保人发现该保险产品净值一夜之间暴跌95%以上,在扣除账户建档费、管理费等费用后,保单的净值为负。这意味着,投保人在投入大额资金,经过三四年后资产未得到升值,反而欠安盛一笔费用。

据了解,这款保险产品发生“暴跌”,与保单中纳入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简称“HKIF”)基金有关,正是这只基金出现了严重的违约,致使损失高达4亿港元。一份保险产品宣传材料介绍,该基金自2013年1月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15.92%,历史年化收益达9%。

在这场纠纷中,涉事方各执一词。

安盛公司在今年5月16日、6月10日、6月16日分别发表声明,强调Evolution是一种非保证连系式寿险产品,主要由独立保险经纪分销,专业投资者在选择与保单挂钩的资产时,安盛保险并不参与意见。安盛保险在声明中写到,HKIF基金由东航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管理,选择与该基金挂钩的客户则由独立保险经纪Asia One代表。

而遭受损失的投保人并不认可安盛保险的这一说法。一位遭受损失的投保人曾对媒体表示,投保人从来没有签过任何风险自负文件,而对方出示的“签字”文件也是伪造的,他们签字的地方就在安盛的办公室,因此安盛对此是知情的。同时,另一位投保人也表示,在2018年2月就曾向安盛公司提出退保申请,但却被各种理由拖延。

遭受损失的投保人在公开信中指出,在持有该保险产品期间,安盛从未主动寄送过该保险产品运行情况相关资料。同时,投保人发现该保险产品每到申购日净值就大幅上升,每到赎回日,净值就大幅下跌。对于上述问题,投保人曾多次与安盛公司沟通,但都未能得到正面回复。

投保人还提到,在这款高风险的产品购买过程中,安盛并未对投资人做专业资格审核,有投资人所投金额远未达到所要求的投资底线。

对此,《财经》新媒体记者致电安盛公关询问,但截止发稿仍未接通。

与此同时,《财经》新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香港时代广场维权的投保人已陆续撤离,并转至中港城,据称这里曾是投保人与安盛保险的签约地。

此事件中的基金管理人——东航国际金融(开曼群岛)有限公司因涉嫌诈骗,已经被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立案。而保险经纪公司——Asia One则被指出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销售误导,致使投保人认为产品在高收益的同时能够隔离风险、保全资产,甚至认为即便出事还会有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安盛来兜底。

对此这一事件,香港保险经纪人Kris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投连险本身不保本,亏损是有可能的,不过此次大幅亏损也反映安盛公司的投资失策。在香港,投连险是只占0.5%的投保险种,并不热销。

受访者供图

一位保险公司理财规划师金玉(化名)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在这一事件中,安盛是负有责任的,因为安盛作为最外层风险管控人,并没有把控到风险,同时也没有将相关风险信息披露给投资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事件诉诸法律途径解决则非常复杂,因为这涉及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国家的多重法律。

而遭受损失的投保人未能及时甄别“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也应为自己的不理性之举承担一定后果。事实上,就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告诫投资者:“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跨境购险增势回落 赴港投保需三思

近年来,内地赴香港购买保险形成了一股热潮。有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保持稳定增长之势,分别为63亿港元、99亿港元、149亿港元、244亿港元、316亿港元,到了2016年保费飙增至727亿港元。

这一猛增的势头在2018年出现了转折,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2018年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476亿港元,较2017年同比下跌6.4%。而2017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508亿港元。


(受访者供图 香港保险业位居全球第一)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也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首先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时会受到外汇管制,而人们对于理赔的复杂性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内地保险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与香港保险缩短了差距。

香港保险经纪人Alvin则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近年来内地人来港投保渐趋谨慎, 同时国内保险近年亦大力优化各样的产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香港2019 年第一季度年保费较上年同期多12.3%,其中大部分人选择投保与美元相关的保单, 或许是希望分散汇率的风险。

Kris认为,对内地而言,香港保险有三大吸引力,即高分红、美元资产、理赔条款宽松。

同时,金玉也谈到,香港市场化程度较高,保险领域的专业度、成熟度都比大陆市场好,且保费较低。她表示,一般来说,香港保险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达6%-9%,而内地多为3%-5%。

但是,现实中也不乏触发风险的案例,2018年4月曾发生一起保险跨境维权。该事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父子关系,2014年被保险人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院5天;2015年,投保人在香港保诚为被保险人购买购买隽升储蓄保障计划,并且附加了子女住院护惠计划、智安心等医疗保障计划。而后多次住院均理赔成功。然而2017年9月,被保险人确诊为白血病,11月遭遇香港保诚拒赔,原因是投保前的住院未申报。

若这一情况出现在内地,在赔付30日内,保险公司没有提出解除重疾合同,此后便不能因为“住院”未申报而解除合同。而在香港的监管体系下,保险公司则有权拒赔,且行为并不违法。

受制于两地政策不同,内地居民跨境购买保险还存在着多重风险。事实上,原保监会2016年就对消费者提示了五大风险:一是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二是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三是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四是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五是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保险通”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此,王绪瑾表示,两地保险相关法律法规需进行修改以消除相关风险,否则“保险通”难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