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调整北京网约车计价标准,能否缓解打车难题?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文  

2019年07月09日 17:48  

本文1285字,约2分钟

7月9日,滴滴发布北京市滴滴网约车价格调整说明显示,从7月11日开始,将实行新的计价规则,高峰时段起步价、里程费均调整。对此,滴滴方面回应称,目前乘客总体叫车成功率较低,是为了解决供需失衡问题。

以快车为例,滴滴车费的构成包括里程费、时长费、起步价。不过,除10时至17时平峰时段,滴滴快车起步价均从13元上涨至14元。里程费调整到1.45元至2.15元。其中,21:00到次日6:00的里程费上调至2.15元/公里。

根据调价方案,除了快车之外,还涉及优享、专车等服务车型,包括工作日与休息日的调整。

滴滴方面在《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7年4月至今两年多,滴滴网约车在北京的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需求迅速增长,全天呼叫量增长了44%,高峰期呼叫增加了49%。平台通过各种补贴奖励、分时定价、热力图引导、排队、拼车优先等方式尽力平衡供需关系,但供需失衡依然严重。

滴滴方面进一步称,目前,乘客总体叫车成功率较低。乘客会感受叫车越来越难。目前滴滴快车工作日早高峰1/5的叫车需求没有足够运力承接。为了平衡供需作出对应的价格调整,以鼓励司机出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同时也鼓励乘客错峰出行,减轻高峰时段用车压力。

事实上,自从取消烧钱补贴之后,滴滴一直在价格方面做文章,以提高打车的成功率,不过,效果甚微。

2016年,滴滴通过加收“调度费”帮乘客优先调度车辆,引发吐槽直指打车贵,随后,滴滴不得不取消“建议调度费”功能。

“动态调价”是2017年3月滴滴推出的一项服务,出台之后,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价格垄断,便利服务变成了“趁火打劫”,超出了接受范围,从而遭到用户指责。

那么,滴滴本次的新计费机制究竟能否达到平衡供需效果,缓解打车难题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计费标准能否达到平衡供需的效果,还有待市场的考验,探索未来出行方式并不是那么容易。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员钱文颖分析认为,动态定价策略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新鲜。滴滴的这种做法是根据消费者对不同时间的需求及对价格承受的心理差异来进行定价,同时通过后台大数据预测需求情况,按时间段收取不同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乘客的打车成功率。

不过,钱文颖指出,原先高峰时期,虽然乘客使用滴滴打车,但是因为供需失衡,一半以上的乘客打不到车,或者需要长时间排队,冗余的需求不仅没有给滴滴带来更高的业务量,反而影响消费者对其使用体验的判断。如果提价能够大幅提高高峰时间打车成功率,实际上也是提高了用户体验。但滴滴需要慎重传播信息,避免让乘客产生寡头价格垄断,可以任意涨价的错误信号。同时,滴滴仍需要提高司机端和乘客端的匹配度,进一步优化改善打车难问题。

对于出行方式的探索,不仅仅是滴滴,包括目前所有网约车平台以及不断后来的入局者在内,仍还在路上。在钱文颖看来,出行的潮汐问题确实非常明显,仅靠算法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并不能完全解决忙时供需的问题。滴滴此举,可能会带动更多的共享出行公司试探性的采用动态价格策略来调整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