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盛宴开启,如何掘金科创板丨《财经》封面

《财经》记者 郭楠 王颖 杨秀红 张建锋 | 文 陆玲 | 编辑  

2019年07月11日 20:41  

本文14226字,约20分钟

从冬到夏,科创板已万事俱备,只等上市锣声敲响。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要去发现宝藏,更要小心迷途

从冬到夏,科创板已万事俱备,只等上市锣声敲响。

分秒必争,蹄疾步稳。短短八个月时间,按照全新的制度体系,六大领域共147家科创企业提交申报,其中31家已经成功通过上交所受理、问询、上市委审核,通过率100%,25家通过证监会注册,目前,25家已全部完成市场化定价,即将上市。

7月5日晚,上交所正式确定,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的上市仪式。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科创板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要着力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注册制实质含义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二是完善法制,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要有透明严格可预期的法律和制度条件,要全面提高违法成本。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兴板块,科创板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两项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并及时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创意设计:黎立)

市场化定价初体验

科创板的初衷包含连接资本与科技,为科技定价,而如何实现市场化定价,成为科创板冲刺阶段最重要的一环。

7月伊始,证监会加快了科创板IPO注册节奏。7月1日晚间,证监会通过了7家企业科创板IPO注册,7月2日至5日晚共通过13家,截至目前,共有147家企业申报申报科创板上市,其中25家已受理,89家已问询,6家提交注册,25家已确认注册结果并完成市场化定价,1家中止,1家终止审核。

7月5日晚,上交所公告称,首批创板公司将于7月22日上市。同时,剩余六家进入注册程序的企业其注册状态变更为“进一步问询中”。

6月27日晚间,华兴源创第一股公布了申购结果,回拨机制启动后,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164.9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4.11%,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698.7万股,占扣除实际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70.18%,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146.5万股,占扣除实际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29.82%。根据上交所数据,此次打新有效申购户数高达275.6万户,网上最终中签率为0.05985345%。

(科创板冲刺企业。图/IC)

接近监管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注册制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化发行监管制度,发行人需要满足基本的上市条件,围绕信息披露最终进行市场化发行,因此注册制与上市公司质量不是对立的,而是有许多交集。

在上市公司质量方面,一方面是合规质量,即底线要求;另一方面是经济质量,监管不去做实质性判断,投资者根据信息披露审慎评估其投资价值,结合科创企业本身面临激烈的技术竞争,可能存在估值过高等风险,也就是易会满所说的“大浪淘沙”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的退市标准已与过去有巨大差异,不会单纯因为财务指标而退市,而是让市场选择哪些应该退市,并在程序和执行上更加严格。

证监会在最新的万字长文中也详细阐述了科创板的退市制度,退市标准更加多元客观,减少可调节粉饰的空间,退市程序也更加紧凑,更具有可预期性。

科创板迎来市场化定价后,与现有IPO定价机制有着本质区别,易会满提醒,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

对于市场化定价,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过往几次发行制度改革难度非常大,核心是发行价格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过程,加之科创企业的估值难度较大,市场化定价发生作用需要逐步的过程,上市初期可能出现高估值,大家要有心理预期。

对于上市之后的市场波动,易会满表示,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科创板上市初期供不应求的矛盾应该比较突出,创业板最具借鉴意义,上市初期波动较大,之后逐步收敛。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首日平均涨幅为106%,第二日平均跌幅8.15%,其中20只跌停,而到第四批企业上市,首日涨幅为23%,交易量和换手率都逐步下降回归理性。

此外,市场高度关注科创板对其他板块的影响,过往的数据表明,创业板开市后几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均上涨,说明并未产生资金虹吸效应。

易会满表示,对于上述问题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制度设计时,已经尽最大可能予以评估完善,并做好相应预案。同时将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持续优化各项制度安排,希望各方对科创板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包容。

为了保障科创板平稳运行,最高人民法院于6月21日出台了《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首次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安排而专门制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司法文件。

此外,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重拳打击操纵市场、“老鼠仓”等违法犯罪行为。

证监会法律部主任程合红表示,两份《解释》文件的发布,对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实施,特别是将来科创板市场交易活动的平稳有序开展、科创板市场秩序的有效维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7月9日,证监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八家中央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中对相关市场主体加强监管信息共享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意见》,这是首个专门聚焦特定金融领域信息共享与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监管文件。

此外,科创板的平稳推出也需要考虑市场环境,有市场观点认为,预计科创板不会在弱市推出。

不仅仅是科创板

在目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中,包括了在上交所设立的主板、科创板,在深交所设立的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在股转系统设立的新三板,随着科创板鲇鱼效应显现,各个交易所将如何竞争和发展、未来又将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引发市场猜想。

正如易会满所说,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是“试验田”。证监会将对科创板的创新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统筹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实际上,沪深交易所自设立以来,二者的较量从未停止。上交所以大盘蓝筹股居多,深交所以中小企业居多。自2009年创业板横空出世以来,优势的天平开始发生了倾斜。深交所每年上市企业数量、日成交量逐渐超过上交所,上交所自身也一直在寻求突破,从国际板到战略新兴板,可惜最终都不了了之。

此次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被视作是为了“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为上海量身打造的一个板块。面对来势汹汹的科创板,创业板自然也不甘落后。

市场人士分析,科创板的推出,必然会倒逼深交所创业板实现注册制改革。

今年5月的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深交所上海中心区域主任黄丽娜透露了创业板未来改革的四大动向:优化创业板首发条件、建立双重股权架构上市制度、完善再融资制度、完善并购重组功能。“虽然注册制之后壳资源基本上没什么价值了,但至少创业板借壳的限制可以取消。”

设想很快变成了现实。6月20日晚间,一则证监会发布的规则修订信息引爆市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版的征求意见稿,拟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松绑对创业板市场意义重大,这有助于盘活存量、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壳资源价值及并购重组交易的活跃度,是向注册制迈出的坚实一步。

设立于北京的新三板近些年改革停滞不前,已有不少新三板优质企业选择摘牌,改道科创板。与此同时,新三板自身面临着流动性差、投资机构退出难、融资功能萎缩、企业纷纷摘牌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三板改革呼声再起。

在银泰证券股转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张可亮看来,科创板整体发行规模是有限的,但大量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要有个出口,要提高整个国内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要靠新三板,新三板靠精选层。建议精选层改革发行交易制度,即把定增改成公开发行,这样容量更大。

有接近股转系统的人士表示,下一步将以精细化分层为抓手,统筹推进发行、交易、投资者准入、信息披露和监管等各方面的改革,增强新三板市场融资功能。

此前,市场有对科创板会否重蹈新三板覆辙的担忧,太平洋证券股转部总经理王晨光认为没有必要,“新三板的前车之鉴,科创板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流动性问题,设计了包括有大量机构参与网下配送,与主板相同的线上交易机制和融资模式。”

因此,在他看来,科创板的流动性可能不如主板,受到一些限制,但投资者机构化更明显,而机构投资者更理性。“科创板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像美国、香港的模式,两极分化严重,真正优秀的公司脱颖而出,不被认可的公司流动性会很差。”

过去A股IPO有净利润门槛的限制,排队时间较长,国内新经济企业想上市,大概率会选择香港或美国,而香港更因其地缘优势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不少企业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上市的首选。

港交所自2013年错失阿里巴巴IPO至今,几番酝酿后,掀起了“25年来力度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以及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企业。

效果很快显现。2018年港交所成为全球股市IPO募资王,共有207家公司在港交所IPO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到2778亿港元,均位居全球第一。

本次科创板制度设计中,多项规则向港交所对标。如今科创板注册制顺利推进,同样允许同股不同权、VIE架构等,某种程度上势必减少国内企业赴港上市的需求。

不过,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多次公开表示,开通科创板是好事,A股与港股并非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很多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个市场的内在特色不一样。”

对于独角兽的争夺战即将在各个交易所之间上演。据了解,国内AI独角兽旷世科技计划在港股上市,AI四小龙中其他三家将如何选择值得期待。

“不同交易所在竞争中相互促进,提高监管和交易融资方面的效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服务。”付立春说。

(本文首刊于2019年7月8日出版的《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