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LPR首次报价出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带来新局

季天鹤/文 王延春/编辑  

2019年08月22日 12:22  

本文2535字,约4分钟

LPR是央行主动帮助银行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的工具。预计在未来,固定和浮动利率的贷款都会非常丰富,银行的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小

2019年8月20日,新机制下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下称新LPR)出炉,一年期4.25%,五年期4.85%。新LPR有如下特点。第一,对新发放的银行贷款全覆盖。第二,具有一年和五年两个期限。第三,每月20日或下一交易日确定新水平。第四,新LPR通过MLF加点形成,从而LPR的变化可以看作MLF的变化与加点变化的加总。第五,银行对客户贷款通过LPR加减点形成。

如何理解这一新机制?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几个视角。

首先,新LPR每个月都有可能变化,因此对于挂钩LPR的贷款来说,每次重置利息的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利率的变化。因此,市场对于LPR走势的关注,以及对挂钩LPR的利率掉期的关注,将远超过此前挂钩基准贷款利率的时代。同时,新LPR是必选项,不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贷款一样是可选项,因此新LPR对于银行和客户而言,将同时产生影响,而不是像SHIBOR一样只影响银行。

而目前来看,一年LPR利率掉期已经有20亿元的日交易额,按此发展,月交易额有望接近400亿元,这已经比在岸五年SHIBOR掉期的交易量要大,应该算是开局良好了。特别是,回顾三年前,一年SHIBOR掉期的月交易量仅360亿元,五年期月交易量是200亿元。而目前,一年SHIBOR掉期月交易量已经高达3000亿,五年期也有350亿元。以LPR的重要程度,相信成交量的持续上行应该不困难。

其次,LPR作为一个报价,可以和此前的SHIBOR以及美元人民币中间价比较。人民币SHIBOR的历史很长,但在同业存单大量发行之后,具有了真正的生命力。而受此影响,SHIBOR掉期也在逐渐活跃,但由于SHIBOR不强制用于实体经济部门,因此基于SHIBOR的贷款仍然不流行。

而美元人民币中间价作为报价,对于LPR也有很多参考意义。2016年2月以前,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可预测性不高,和市场价格可以有非常大的偏离。但2016年之后,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可预测性显著提升,比较好地平衡了政策意图与市场影响,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观LPR,包含了MLF水平(政策)和报价行加点(市场)的双重因素,已经具备了2016年之后美元人民币中间价的条件,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变动中平衡好政策意图和市场影响的作用。因此一个推论是,不能排除LPR的“811”时刻,市场参与者要准备这一时刻的到来。

第三,中国企业对于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并不陌生。一方面,尽管企业贷款存量高达90万亿,但是大量企业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20万亿)和票据市场(10万亿),而这两个市场的人民币利率水平都是充分市场化的。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参与美元融资,而美元融资利率也是充分市场化的。因此,对于终于动起来的贷款利率,企业是可以有准备的。

第四,我们看到由LPR,债券/票据收益率,银行间融资成本(SHIBOR)组成的三角关系。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3月期SHIBOR稳定在目前水平不变,但随着时间推移,债券收益率和SHIBOR的价差收窄,而LPR和债券的收益率也会收窄,最终三者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价差关系。之后SHIBOR利率开始变化,LPR和债券收益率也跟随变化,相当于SHIBOR引导更长期的利率(LPR和债券收益率),而LPR和债券收益率也有相互影响。下图示意了前面描述的情景。

新LPR首次报价出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带来新局

(图说:白色: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绿色:1年LPR利率。粉色:1年AA中期票据利率。黄色:3个月SHIBOR。数据来源:Bloomberg,BNP Paribas。2019年8月20日之后为示意图,并不代表对利率走势的预期,仅表示利差先收窄后稳定,资料来源:作者提供)

从LPR和新发贷款利率的角度来看,关键的问题是第一阶段的合拢期有多长。这里面有两个参数,一个是LPR以多快的速度应用在全部贷款上,另一个是LPR自己以多快的速度下行。这两者将共同决定银行贷款整体的利率下行速度 。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合拢期不一定非常长,因为一年之后,45万亿的家庭与企业短期贷款将全部应用LPR,而55万亿长期企业贷款也有不少已经受到LPR的指引。

第五,是否会出现银行负债逐渐围绕LPR建立基准的可能?目前来看,存款市场的竞争性远高于贷款市场,存款持有者可以很方便地在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乃至短期债券之间转移。因此,预计银行负债的状况可能以相对资产端更缓慢的方式演化,因为还愿意在银行存款的主体肯定是不为市场利率所动的。

原本就依赖市场利率的机构,特别是负债成本高度挂钩SHIBOR的机构,遭遇的情况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利差收窄。而原本依赖存款基准利率体系的机构,除了利差收窄之外,还会遇到一个基差风险的问题。但由于市场利率的负债成本,仍然高于存款基准体系的成本,因此对于这类机构而言,努力维持原有存款体系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回避基差风险反而可能导致负债成本上行。

基于上面的分析,对于银行负债端来说,LPR可能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基准,因为对于前者,由于最终LPR可能向SHIBOR收敛,或者SHIBOR向LPR收敛,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总体上可以理解为全面SHIBOR化/LPR化。而对于后者,它的动力是维持原有低息存款,因此也不会主动让负债向LPR靠拢。

而在LPR中政策的作用,最终可能是和目前贷款基准利率一样的,那就是对存量的影响。为了平衡银行稳健经营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LPR和SHIBOR的差,可能会被维持在某个区间当中。但目前,这个区间还不清晰,因为不知道所有贷款相对LPR的加点情况。但一旦足够多的贷款都受到LPR影响,那么一个可能的区间就可以开始形成。当LPR-SHIBOR太窄的时候,LPR停止下降。而当LPR-SHIBOR太宽的时候,LPR停止上升。

总之,LPR是央行主动帮助银行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的工具。预计在未来,固定和浮动利率的贷款都会非常丰富,银行的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小,LPR自己最终会和SHIBOR以及债券利率联动,LPR掉期也会非常活跃。

(作者为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汇率及本地市场策略主管;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