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需要弥补互信赤字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财经》记者 江玮/文 郝洲/编辑  

2019年09月07日 11:56  

本文2342字,约3分钟

傅莹指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趋于严峻,认定中国是要与美国争夺主导世界的权力,因此把与中国的竞争视为一场输不起的国家根本利益保卫战。这是在对中国意图曲解基础上的一种严重误判。


《财经》记者 江玮/文 郝洲/编辑

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这段关系如何继续推进成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专题研讨会上最受关注的议题,讨论的话题从中美关系再定位、如何增强中美互信、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到中美贸易战下谁在承担关税成本。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关系的焦点转向了关税问题。今年9月1日,美国对中国3000亿美元输美产品中第一批加征15%关税的措施正式实施。从10月1日起,已经被加征25%关税的2500亿输美产品税率还将进一步提高至30%。不过,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对话没有停止。9月5日上午,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同意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此前双方将保持密切沟通。

在9月6日的高层论坛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教授兰普顿(David Lampton)对《财经》记者表示,中美关系进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困难的时刻。他分析说,当中美建交时,中美关系是一段非常简单的关系,后来中国开放经济,中美之间从一段面对共同敌人的战略关系转向如何处理一段包括更多议题的关系,比如如何处理好经济关系。“两国关系内容变得更加广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迹象,但也由此产生了更多问题,而中美之间未能解决问题,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在他看来,中美要解决这些争端和冲突需要更多的战略性对话,比如美国怎么能够在国际体系当中给予中国更多的空间,以及中国如何让美国能够安心,能够更尊重国际规则和秩序。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在发言中说,中美关系正面临艰难的选择。如果中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找到新的交往路径,应能实现某种“竞合”(coopetition)态势,即保持必要的互利合作,管控好不可避免的良性竞争。这是比较理想的前景。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与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尼尔·沃林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专题研讨会)

但在美国的决策思维中有一股力量在推动对华政策走向全面对抗,其动员力和影响力都在扩大。傅莹指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趋于严峻,认定中国是要与美国争夺主导世界的权力,因此把与中国的竞争视为一场输不起的国家根本利益保卫战。这是在对中国意图曲解基础上的一种严重误判。她还表示,中美关系的未来,挑战在于能否让彼此信服,继续在同一个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构建合作共赢、良性竞争的新型关系。

对于中美之间紧张局势的诱因,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尼尔·沃林(Neal·S Wolin)认为,中美之间存在一些基本问题。首先是一个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在美国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削弱美国,因此要防止中国继续成长;双方也有基于制度和文化的差异。

“双方都有一些抱怨,双方都认为各自是目前局势的受害者,现在双方没有互信。”沃林说。

7月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美国国会成员的公开信。这封标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由百名来自美国学界、外交政策界、商界等领域的资深亚洲及中国问题专家联合签署。

特朗普和他的政府是导致过去两年中美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沃林分析说。在他看来,特朗普非常关注双方的贸易失衡,认为这是双边贸易关系最重要的衡量因素;特朗普将贸易视为零和游戏,认为中国是赢家,美国是输家,所以非常喜欢用关税这个工具来平衡贸易。但沃林同时指出,目前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是起源于特朗普总统,即便他下台也还会继续下去。

如何找到中美关系的出路?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Susan A. Thornton)认为,应该从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开始。第一个原则是美国并不会给中国带来一种生存的威胁,中国也不会对美国带来生存性的威胁,中美之间可以也必须在全球的体系下共存。第二个原则是一旦设立了一个正面的框架之后,如何解决贸易金融和投资方面的问题,如何促进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之间的沟通,如何管理全球化和环境的退化等问题都需要合作来解决。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Susan A. Thornton)

在基辛格协会副会长、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Robert Hormats)看来,美国最大的赤字其实并不是贸易的赤字,而是双方互信的赤字,在两个国家之间刚刚建立关系的时候,当时有很多的互信,虽然说可能我们很多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但是至少双方是互信的,希望能够找到有建设性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问题,但是现在这种互信关系受到了伤害。

中美贸易冲突的持续时间超出了很多人的预估。自去年2月以来,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已经举行了12轮,第13轮将于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巴罗(RobertJ.Barro)认为,按目前的情况短期内很难达成协议。“如果保持目前的关税,中国肯定不同意;要达成协议的话,必须取消目前的关税,否则最终可能就是中美双方的贸易战会持久地进行下去,对两个国家都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会增加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

曾负责中国事务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助理雷明(Claire Reade)有丰富的贸易谈判经验。她对《财经》记者表示,双方想要达成协议需要中国的行动和做出改变的强烈欲望,但改变不是因为有人要求这么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发言中也指出,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但中国不是通过对外谈判,而是自主地决定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