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春:科技创新是未来增长的根本出路

2019年09月11日 14:42  

本文2500字,约4分钟

“在未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硬实力竞争是主旋律,现在是一个高增长时代,高质量时代,主要源泉其实就是科技创新,这也是唯一的根本出路。这一次的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科技创新,以5G作为支撑,是否会能带来更大突破,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期待的。”9月9日,著名经济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财经》新媒体主办的“新经济下·产业的颠覆性创新”沙龙上如此表示。

著名经济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 付立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付立春:大家好!我是付立春。刚才主持人介绍今天是两位清华的老师演讲,开始我还真没想到是这样的定位。不过当年在清华大学做的博士后,而博士后是一个工作不是一个学历,所以可能也算在清华大学当过老师了吧。更长期来说,我从2008年4月份在资本圈里面一直到现在,基本上二级市场做过,上市公司里面做过股权投资、资本运作,一级市场也做过;现在非常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改革,还有就是创新等。

我最后的方向是科技金融,是把科技和金融的一个结合。而今天对于制造的真正的经济基础部分的创新,还是能跟大家有一个互动,有一个交流,不专业之处请大家指正。我也是更多从宏观的经济、金融的角度,去看一下创新发展。

主持人提到最新经济政策,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很多人对这个事情非常关心。近万亿的流动性规模会对银行系统的资金有极大的直接补充,效果还是非常大。主要面向的肯定是实体经济,包括智能制造等,能增加信贷可得性、降低信贷成本。另外,就是给资本市场信心,比如说资本市场之前上涨也是一个印证,十一前后股市走势可能也会比较平稳。

接下来进入正题,前面是讲当前的经济形势,后面引出科技创新这个核心问题。

对于经济形势和趋势,要从全球的经济趋势的角度去看中国的一个问题,因为中国已经非常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里面。虽然说是有一些逆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国内的状况跟全球非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我们看经济时,如果不是从全球宏观去看中国的话,本身立足点就有问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全球的基本面是什么状况,其实可以概括成一个词:乏力。为什么,后面会讲:经济之所以增长乏力,是因为科技创新的状况造成的。美国经济有短期周期调整压力,欧元区经济乏力,英国有新首相上台后和欧元区更分化,而日本始终和其他亚洲地区不太一样,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过环境。

两个国际权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给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他们的口径不太一样,IMF说现在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2,世界银行说是2.6,但都是分别下调。关于制造业的一个PMI指数,可以看到也有很多的波动,但近一段时间都呈现出向下的大趋势。

从国别趋势来看,美国经济可能趋于向2%的潜在增速回归;欧元区增长确实更加乏力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元、难解;日本其实还好,自从广场协议和资产泡沫崩裂,一直都还比较稳定可惜是稳定地几乎零增长,稳定地难以去实现通胀。

财政政策方面,积极财政有需要但压力大。美国的财政赤字虽有所缓解,但仍维持在历史很高水平。欧元区政府更加捉襟见肘,推财政刺激其实空间更加比较有限。

面临增长乏力的国家纷纷宽松加码,今年全球降息潮又开始了。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同样是亚洲新兴发展大国的印度,今年2月7日降息25个基点,4月4日、6月6日又25个基点,8月7号35个基点,一下降了1.15个百分点。7月31日的时候美国也宣布了首次的降息,虽然是遮遮掩掩、欲却还迎。据说美联储主席很讨厌这个工作,他在推特上面抱怨很讨厌这个工作,受到川普总统和资本市场的压力来降息,损害美联储的独立性;要是坚持则面临的压力真的是太大了。

对于中国的经济数据,预计今年GDP增长6.2%,明年是6%。而之前的预测是更乐观一些的。进出口都出现了压力,稳就业、稳外贸可能更加重要。之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中,房地产投资的贡献会下降,地方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需要刺激。消费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必须促进可支配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坚持房住不炒。

这就是当前经济形势的简单轮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未来会怎么样?我们就要看看经济趋势背后的根源。

先从格力与奥克斯的案例说起,格力想他们的竞争对手发起了一场舆论战,在空调这个白色家电夕阳行业,竞争白热化,更多一个存量的市场,增速比较有限。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老大、老二的洗牌和竞争,这个时候利用各种的手段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光是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的问题。要想重新多分蛋糕,集中动用了其他更多的竞争手段。推而广之,这种现象似乎再很多领域似曾相识。

再看看经济供给侧的趋势,会更加长期一些。翻看经济史的研究,结论是经济增长取决于科技革命。未来经济增长,也就取决于现在的工业革命,即5G时代带来的智能信息革命能不能带来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能不能带来经济和生活方式全面的改善。目前经济增长乏力,正是由于科技革命效果不佳或效果未完全显现。

那么,创新是什么呢?按照经济学的熊彼特,它是一种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新的组合带到生产体系里面去产生冲击,叫毁灭性创造,或者创造性毁灭,是一个角度看不同的问题,都是这种创新。创新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这一次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当然5G作为一个支撑的,是不是能带来更大的一个突破,是不是能改造制造业,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也有待观察的。

如果还有增长的希望,那么可能只在科技创新。正因如此,未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硬实力的竞争是主旋律。国力,安全、稳定是优先的,增长、收益可能放在第二位。这时候稳定压倒一切,结构性的机会可能还是会存在的。

回到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四季度的时候对改革开放的一些经验也进行了总结,高质量增长、供给侧改革、国际关系、经济资本均已进入了新时代现在高质量时代,质量增长主要源泉其实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唯一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