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风控行业“地震”:多家公司被调查,同盾科技否认实控人“跑路” 

《财经》新媒体徐徜徉/文 蒋诗舟/编辑  

2019年09月18日 13:22  

本文3190字,约5分钟

近日,有消息称,头部大数据风控平台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盾科技)爬虫部门已解散,部门员工集体待岗,并被建议不要离开杭州,同盾科技实控人兼CEO蒋韬已出国避风头。

《财经》新媒体向同盾科技方面求证该消息,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是谣言。同盾科技创始人蒋韬先生一直在国内照常处理公司事务,一切业务正常开展。”

9月17日,蒋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封名为《心存敬畏 向善而行》的公开信,称自己在杭州,一切安好。

虽然同盾科技在第一时间辟谣,但最近两周,大数据风控行业并不太平,魔蝎科技、公信宝、天翼征信等多家公司高管相继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事由被警方调查。据《财经》新媒体了解,有公司高管被带走协查的原因还包括,合作方催收涉黑。

由此可见,大数据风控行业已刮起强劲的“整治风暴”,行业发展也面临不小的转型挑战。

“风控界独角兽”陷入重大危机?

企查查信息显示,智能风控和分析决策服务提供商同盾科技成立于2012年10月,总部位于杭州,法人和创始人都是蒋韬。

公开资料显示,蒋韬在拿到复旦大学硕士学位后加入IBM全球化研究院,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曾任集团安全部技术总监,后创立同盾科技。

截至目前,同盾科技已获得7轮融资,最新一笔融资信息停留在今年6月30日。当时,同盾科技宣布获得数千万美金投资,由中航资本国际、广发全球投资基金、浙商创投等追投。

在国际创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于去年(2018年)5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榜单”上,同盾科技位列其中。与之一同入围的中国企业还有3家,分别是陆金所、51信用卡和团贷网。

一年过去,团贷网已“梦碎东莞”。同盾科技则于近日被传“局面失控、爬虫部门已解散,部门员工集体待岗。”

不过,同盾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回复《财经》新媒体称:“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未收到来自警方的任何通知。”就同盾科技旗下爬虫业务的发展情况,对方则回复称:

“数聚魔盒为杭州信川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的产品。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政策,信川科技自2018年开始已逐步调整业务,截止目前已全部停止相关服务。调整过程中相关员工均已正常调整至其他岗位,目前均正常工作。”

然后蹊跷的是,近几日仍可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搜索到“数聚魔盒”的招聘信息。同盾科技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没有及时下架。招聘网站和同盾有合作,所以他们会及时更新招聘信息,显示的日期就是最新的。”

据悉,数聚魔盒是同盾科技旗下公司信川科技的子品牌。推出数聚魔盒时,同盾科技称其是“为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及其他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客户提供个人信用查问和评估等服务的团队”。2018年7月的一篇宣传文稿更称:“凭借团队多年积累的爬虫技术经验,产品的基础平台能够支持每天千万级的调用量和上千个数据源的服务能力。”

《财经》新媒体尝试登陆数聚魔盒官网,发现网站目前已经无法打开,同盾科技方面则回应称:“网站已于2019年3月下线。”

行业整治加速 各公司相继关停“爬虫”业务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和兴起,第三方大数据风控平台也在近年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提供信用评估类服务的第三方风控商们,在解决小额信贷多头借贷、欺诈等风险问题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掌握了用户贷前、贷后等各类信息数据。

而如今,数据隐私安全问题越来越吸引到监管的目光。

今年9月,有报道称大数据公司魔蝎科技CEO周江翔、公信宝的项目相关方、天翼征信的多位高管及员工先后被警方带走调查。据业内人士分析,魔蝎科技被查原因系“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而公信宝被查也大概率是因为“爬虫业务和数据”。

据了解,爬虫即数据抓取业务,指的是平台方一种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并存储到自身数据库的程序或者脚本。在用户授权后,风控数据提供商可通过后台“爬虫”搜集信息,将通话信息、消费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整合标准化,最终形成对借款人的综合评估,供金融机构做相应的后续决策。

在金融风控行业,爬虫业务曾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帮助风控机构进行信息整合、勾勒人群画像,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有些机构也借此窃取用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并服务于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使得爬虫技术面临“是否经过用户授权、是否存在过度爬取信息、爬取到的信息用途不明等”等诸多争议。

有消息称,一份2018年的产品价格服务表显示,公信宝的爬虫类数据类型涵盖社保、学信网、京东、电信、移动、联通、智联招聘、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宝,甚至人行征信数据等,售卖价格在0.1个至1个GXS不等(GXS是公信宝自己发行的虚拟货币公信币,现报价约0.51美元)。

在监管态势逐渐趋紧的背景下,第三方大数据公司纷纷作出反应:目前,同盾科技、魔蝎、天机、有盾、聚信立、白骑士等多家公司都已经主动或被动地停止了相关“爬虫”业务。更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或有意从源头整顿数据行业,90%的服务商都将暂停爬虫业务。

大数据风控机构服务重心向银行转移?

“一秒到账,额度高,无抵押”。这句互联网借贷平台上随处可见的宣传文案背后,是隐藏起来的无名“风控英雄”。

曾几何时,现金贷平台是第三方风控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数年前,由于征信记录的缺失,很多互金机构进行信贷审批时,不得不广泛、大量地采集用户行为数据来帮助公司进行判断,这也催生出一个数据和技术双轮驱动的第三方风控市场。

但近一两年来,P2P暴雷潮与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导致第三方风控机构的客户数量锐减,它们开始将目光投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网上流传的一份业绩报告显示,从2018年同盾科技新增签约额的占比来看,新金融类客户新增签约额占比为65%,较去年有明显下降;而银行类客户新增签约额占比上升至26%,其他保险、汽车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客户新增签约金额总贡献不足10%。

经济学者、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向《财经》新媒体分析称,第三方风控机构的服务重心逐渐向银行转移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银行还是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最主要组成部分,银行的客户群体仍然非常庞大;二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对银行的风控、内部治理和结构性升级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不少中小型银行开始出现一些风险事件,将潜在的风控需求逐渐释放了出来。

不过,转向服务传统金融机构也并非易事。2019年1月,浙江银保监会发文要求:城商行和民营银行“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虽然监管提示仅限于城商行和民营银行,但仍令不少第三方风控企业产生了危机感。

不少业内人士曾表示:互联网金融的下半场,是一场“抓住银行,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对此付立春认为,比起去争抢银行客户,互金企业更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有多高、在行业当中的地位如何、核心竞争力怎么样。“在此基础上再看能抓到什么样的银行客户、客户黏性能有多高,会更有意义。”

亿欧智库发布的《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业报告》预测,2020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其中智能风控市场规模约为75.9亿元,占比31%。智能风控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对目前的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机构们而言,也许唯有苦练内功,方能化“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