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少闲人如吾三人者耳

入围选手/胥铭芯  

2019年10月21日 19:01  

本文2973字,约4分钟

本文系财经青年投资家写作大赛入围作品。

一、有资?无资?

对于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来说,投资与其说是一种使财富增值的行为,不如说是一个象征着阶层上升的名词。

毕竟,有“资”才能“投。”

而对于“无资”人士,谈谈投资的方法、渠道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似乎融入了“有资”人士那个圈层。

刚步入大学,我结交了一些朋友,时常在一起谈天说笑。从历史上的儒生学士的文人风骨,谈到今下的人文主义情怀没落,时而又把话题拐到当下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上来。每每谈及此,大家莫不捶胸顿足、恨不得洋洋洒洒写出几十万字的文章来好好批判当今社会。

某天又是相约于教学楼后的留学生餐厅,有人不经意提到,“隔壁院的WX,居然不读书,去年冬天买了三千块股票,翻了一倍资产。”

“炒股有什么意思?我有这个钱,不如买几本《资治通鉴》。”小明向来自持要为历史事业奋斗终生,对这种有钱不买书的行为表示深恶痛绝。

“这有什么。”小红是我们中最消息灵通的人物,据说文科的院系里的八卦就没有逃得过她的耳朵的。闻及此言,小红不屑地嘲笑了小明的消息落后,“我们院的X教授,在B城买了好几套房,现在发了。”

X教授是人文学院的一大王牌,据说校外offer接到手软,行内meeting主持到要排队找他。平日里上课,各种知识信手拈来,上贯古今几千年历史兴衰,下通中外世界奇闻异事。

“不是吧。”我对X教授也是久仰大名,但也没听过这回事。“他不是人文学科的教授吗?又不懂经济啊。”

“人文学科才能更好的了解局势、分析局势啊。”

“这与X教授的学术志趣相悖吧。”

“什么啊,没有‘钱’,哪儿来‘闲’去搞学术。”

谈到这里,我们一群“无资”人士免不了又是低头叹气,世风日下竟如此,文科教授也炒股也!何时何日我们这群“无资”人士也能投投资、躺在床上也能赚钱呢!

“想啥白日梦呢。”小明吃完石锅拌饭后,把锅子移到一旁,拿出了厚重的教材,“学习吧!”

二、毕业?失业?

虽说文科生多贫困,毕业即失业者不乏少数,但在一众文科专业中,金融专业和经济专业作为文科生赚钱和就业的最佳途径,历来被广大文科生所厚爱。

供大于求的结果就是,金融、经济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我等低分人士只能眼看年年高升的分数线,驻足观望两下罢了。

“我一个学金融的师姐,今年毕业秋招去了投行。”我刷着票圈,对着众非金融专业学子感慨道,“晒出来的收入秒杀一众其他专业。”

“我学文学的师姐还没找到工作呢。”小红叹了口气。

小明似乎认识小红所言的师姐,插话道,“她之前不是考公?”

“对啊,但是没考上中央部委,只考上地方的,她不去。”

“那怎么办?”

“她准备考研,还在纠结是法律还是新闻呢。”

小红摇摇头,吞了一大口辣白菜炒五花肉,才感觉心情舒畅了许多。

除了金融、经济专业,文科专业的第二梯队便是新闻和法律。每年不少为数学所刁难的文科生,都纷纷扭头转向新闻和法律。

有句话说的好,文科考研,要看数学。数好则攀登经金,数差则困于新法。

“珍惜吧,像我们这样纯粹的文科生已经不多了。纯文科要读研,拼的是什么?是情怀啊!”

我拍着桌子,站起来,想象自己是马丁·路德·金,迎着众人仰视的目光,声音抑扬顿挫。

“冒着毕业即失业的风险,我们居然还奋斗在纯文科的一线上,这是什么精神?!”

“行了吧,你是忘了你辅修经济,结果差点挂科的光辉历史了?”小明从他厚重的书中抬起头,瞥了我一眼。

这一眼看得我真是心虚——

我讪讪地坐回位置上,又想起自己差点挂科的经济学课程。

想当年,在考试周,我战战兢兢一夜未睡,遨游于曼昆和高数的知识海洋。清晨来临,还是成功的在考场上把复习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现在就算是经济和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也不容易啊。”

“你说,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呢?”

小红的问题,引来了三个话痨的难得集体沉默。

小明这个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学习海洋遨游的人,竟也没有看书。

“老师总让人去读书。”

“我读过卢梭,读过康德,读过黑格尔,也读过孔孟、《周易》。”

“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我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这个社会,真的需要我吗?”

“或者说,我真的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吗?”

“明明能养活我自己都很难啊。”

我又加了一份炒年糕。

社会需不需要我不知道,但是这家店铺怕还是挺需要我为它增加营收的。

三、未来

许是士人家国情怀的影响,又或是理想主义使然,文科生的谈话总是摆脱不了国家、社会、命运等大词。

文科生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但现实总与书本相悖。空怀着一本本书籍的理论知识的我们,在现实的路径中难以前行。

“这个问题,怕不是该问社会需不需要你,而是你有什么可以被社会需要的。”小明扶了扶眼镜,若有所思,“毕竟社会需要一直存在的,只是看我们能不能适应它、满足它。”

“是啊。”我点点头。

小红插话道,“你学了这么久经济,领悟到什么赚钱方法没?”

我无语,“我要领悟到了,我还坐在这里干啥?”

“比如说经济学院的老师们都怎么赚钱呢?”

“投资啊,比如炒股、买债券等等。”

“你怎么不跟着你老师投点资呢?说不定发啦!”

哎,看看我们这群人,正道不走,一天琢磨些什么呢。

我说,“我哪儿来钱投资?先自我投资,好好读书、提升技能。以后工作,为国家发展下生产力。有点积蓄了,投资到国家重要行业中、投资到贫困山区的基础建设中。”

“我们读的书,也不是白读的吧。”

我说完,感觉挺不好意思。

迎接我的,是一阵笑声。

“虽然我也这么想的,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笑呢?”

小红笑着看我一眼。

“我也觉得很好笑。”小明也说。

 

吃完饭后,我们三人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三人又谈起了学校的见闻,说说笑笑,就到了该分别的路口。

路有分别,但人心不别。

何处无苦恼?

何处无投资?

但少闲人如吾三人者耳。

 


创作手记

纯文科生,辅修经济,但是放弃。

就业不易,找实习碰壁,收入微薄。

身边的投资故事都是炒房,但可能我还是希望能够投资到社会更需要的产业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