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得分77.9,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31位

文 |《财经》记者 王晓霞 编辑 | 王延春  

2019年10月24日 14:08  

本文2787字,约4分钟

今年中国在世界银行测算营商环境的10项一级指标中,有8项指标排名均较上年有所提升,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营商环境综合反映了在一国开办、经营企业的便利和容易程度,是影响一国经济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普遍被大多数经济体重视。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营商环境排名跃升第31位,在去年排名大幅提升32位的基础上又提升了15位。

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新西兰(86.8分)、新加坡(86.2分)、中国香港(85.3分)、丹麦(85.3分)、韩国(84.0分)、美国(84.0分)、格鲁吉亚(83.7分)、英国(83.5分)、挪威(82.6分)、瑞典(82.0分)。金砖国家中俄罗斯的排名高于中国,位列第 28位,印度列第63位。

需要说明的是,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选择各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作为样本城市。自2014年起,营商报告对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11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选择常住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作为样本城市,并以人口数为权重,加权平均换算一国得分。2014年之前,中国的样本城市为上海,目前样本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权重分别为45%、55%。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国财政部

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改善营商环境。2016年以来中国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9年6月25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归根结底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营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其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

2019年10月23日中国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和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对记者表示,中国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的排名提升在预料之中,过去几年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了超预期等成果。去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涉及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一律取消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北京、上海两市是更是全国推进相关措施的排头兵。

今年中国在世界银行测算营商环境的10项一级指标(具体为: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中,除获得信贷下降7位至第80位、登记财产指标下降1位至第28位,其余8项指标排名均较上年有所提升,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具体而言,中国办理建筑许可排名较上年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办理破产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贸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纳税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获得电力提升2位至第12位,执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开办企业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财经》记者了解,今年中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京沪两地在简化办理流程、减少耗时、加强建筑管理等方面改善较大。京沪两市推出的简易低风险建筑项目免于环评备案改革、进一步压缩供排水报装时间改革、提高施工审图专业人员的学历要求、根据建筑物风险实施差异化监督检查机制等改革、以及北京市取消建筑设计和施工直接承包登记备案、土地利用及各类规划条件审批两项流程的相关改革,均获世行认可。

纳税指标方面,世行认可的中国的主要改革举措为:财政部及税务总局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将增值税原适用17%、11%税率的下调为16%、10%(2019年新出台的减税措施不在今年纳税指标的评估时间范围内,将纳入明年评估)、取消增值税进项认证、提升金税三期自动化水平以及优化“五险一金”电子申报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纳税指标的报告评估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其余九项指标的报告评估期均为2018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1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晓白告诉记者,目前看,中国营商环境进展最明显的主要是提高了营商环境的便利度,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几项指标方面进步较为显著,主要是提高了企业、群众的办事效率。

马晓白介绍,由于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是衡量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工商业企业(主要是内资中小企业)开办、经营的容易程度,而这些企业通常较少享受政府的投资激励措施或优惠政策,也不在任何的工业或经济特区之内,因此这项评估对政策的普惠性要求较高。

她表示,自2003年起世界银行已连续15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其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合理性以及针对改革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改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观念提高监管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开办企业为例,在北京、上海都能够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北京今年已经可以实现1日办结,极大的减少了后续去跑部门、跑窗口的环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剑峰告诉记者,今年7月-8月他所在的某项目小组访谈了北京市的51家企业,在纳税等方面企业对税率、纳税时间以及便利程度等都表示满意,企业等获得感较强。但也存在部分企业对便利服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不了解,部分全国多地经营的企业发现北京、上海的办事效率高于其他城市等问题。

袁东明表示,当前中国提出要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中国推动营商环境的动力是内生性的,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未来中国的营商环境仍将持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项战略性举措,不是权宜之计。

马晓白认为,下一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改善主要有两大瓶颈需要突破:一是融合线上线下的服务,统筹不同的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切实实现一网通办和数据的交换共享;二是打破一些法律法规的制约。近日中国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定程度上或可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