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卓: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在长期能够战胜大盘,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

2019年10月27日 18:40  

本文4251字,约6分钟

“中国股票型公募基金产品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在长期中能够战胜大盘,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这些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一部分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而具有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非常少。”10月27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卓在以“全球挑战下的财富管理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如此表示。

微信图片_20191027183108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卓

陈卓介绍,此次发布的两份基金研究报告——《2019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2019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是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完成的,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给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参考。面对这样的一个不断开发,越来越专业化的市场,到底我们还应该做一些什么?我们通过定量的方法,想要看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个行业到底能不能给我们的投资人带来一个超额收益?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到底有没有选股能力?有没有择时能力?以及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持续性?

陈卓表示,从管理的规模上来看,2013年之后,货币资产基金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公募管理基金的2/3,这可能和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

对于公募基金的选股和择时能力,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的团队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在筛选出的400多支净值历史超过5年的股票型公募基金里面,大概有30%出头的公募基金有选股能力,但只有7%的基金有择时能力。

至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团队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私募基金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活得比较长、比较好的,其实凤毛麟角。目前中国超过3/4的私募基金采用纯多头的股票性策略,即这些基金几乎没有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这和我国基金管理行业现在发展的阶段相关,也和我国股指期货的监管限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该团队发现与公募基金类似,大部分的私募基金也没有选股能力。而有择时能力的私募基金,占比更少。

陈卓最后总结道,对于基金管理行业而言,投资人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关注产品的长期表现特别是风险控制的能力,基金表现中的选股能力对于优秀的基金经理是可以达到的目标,但择时能力则较难体现。

以下是发言实录:

陈卓(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非常感谢论坛邀请我们中心在这么好的机会来发布这么一个报告,非常感谢主持人宋斌先生对我们的介绍。我们这个报告是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民生财富管理中心所有的同事一块儿来做的,我们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是由民生银行捐建的,2013年成立。我们主要是用量化的方法进行一些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分析,特别是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些分析。

我们的报告今年是做了第四年了,为什么我们做这些事情事呢?主要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财富管理领域,我们看国际的经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特别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财富管理领域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们国家过去十多年间,这两块发展非常快。其次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曲折,所以我们报告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梳理我们这一行过去十几二十年间发展的过程,为未来的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个原因就是主持人说到的,我们怎么知道哪些基金是好的基金?哪些管理人是好的管理人?这里我们就进入到我们定量的一些技术,希望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给基金投资人提供一些参考。也给基金管理人提供一些帮助,这是我们第二个目的,希望能够有一些,从定量方面能够帮助大家知道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如果好的话,为什么好?有多少是比较好的?

最后一点我们知道这一块,最近1、2年发展特别快,特别是从新基金法的颁布以及现在开始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大,我们想要进行简单的探讨,想要让大家知道,面对这样的一个越来越开发、越来越专业化的市场,到底我们还应该做一些什么?

首先是我们公募基金的研究报告,公募基金的研究报告我们通过定量的方法,我们想要看公募基金这个行业到底能不能给我们的投资人带来一个超额收益?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到底有没有选股能力?有没有择时能力?以及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持续性?

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中国公募基金过去20年间的发展,上面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公募基金在1998年之前基本上没有,到我们截止于2018年公募基金的存量超过了7000支基金。7000支基金是一个比较宽的口径,可能不同的口径会有一些数字上的出入。总的来说基金的发展很快。管理规模,截止2018年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了13万亿。

如果从我们公募基金的类别来看我们会看到绝大部分的公募基金产品包括:混合性、股票型、债券性这三类,从管理的规模上来看,我们看到2013年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类别就是货币资产基金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公募管理基金的2/3,这个也和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接下来看一看到底公募基金业绩表现怎么样?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觉得基金管理行业并不是太好。但是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拉得足够长,我们从2003年开始看中国股票基金的净值图,这里没有做筛选,就只是股票型的公募管理基金。我们会看到从2002年底的100块钱截至到2018年底,大概16年间能够涨到700块钱,也就是说7倍的收益。同期投资于大盘,比如说权益指数,你能够获得的指数是300块钱出头或者是3倍多一些。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图,股票型公募基金业绩和万得全A指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在哪些年份会低于市场?在波动很大的年份。波动大就包括市场上涨很厉害的时候,公募可能跑不赢市场。但是另一方面,当市场跌得很厉害,公募跌得并没有市场那么多。这就告诉公募基金经理利用他们专业的经理人帮我们降低了风险,从长期来看,一个降低风险的投资组合它的收益是要好于大盘的。

接下来看一看公募基金到底有没有选股和择时能力?这里选取的是股票性公募基金,并且至少有5年业绩的。因为我们认为,选股和择时能力最好能够跨越一个牛熊的周期。我们发现在筛选出的400多支公募基金里面,大概有30%出头的公募基金有选股能力,也就是说它的阿尔法是显著的大于零的,大概只有7%的基金有择时能力。这里我们没有做任何的计量的处理。如果我们用更先进的计量技巧,我们会发现,有选股能力的基金大概是1/4左右,但是有择时能力的基金基本上没有。

除了我们的公募基金的研究报告之外,我们这个报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报告,除了我刚才说到的那些分析,我们也同样的做到了私募基金投资基金之外,我们还有几个有特点的,我们做出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归因,这里我们构造了8个能够衡量私募基金投资业绩的风险因子,除了股票之外我们同时还有债券的因子,以及我们也在尝试有一些衍生品的因子,这个对我们理解这些私募基金的风险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第二,我们还提供了私募基金各策略的指数,这个让大家有了一个标准,能够看同一类型的私募基金是不是超过了他们和他们一样的其他私募基金。

最后我们做出了一个道口的私募基金的评级体系。这个主要是通过一些定量的方法,尝试着想要看一看到底基于历史的各种业绩指标选出的私募基金,能不能够在未来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收益。

如果我们看私募基金的发展可以看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是近十年的事。一直到了2018年我们登记做备案的私募备案基金有超过大概3万支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备案数是和市场的走势非常相关的,比如说2014年、2015年市场比较好,备案的基金就比较多,2016年市场比较平稳的时候,备案的基金就变少了。

下面这个图告诉大家备案的时候私募基金到底有多大?会看到在中国超过90%新备案的私募基金规模小于3个亿,但是我们知道资产管理,特别是主动资产管理这个行业,经常是有一个规模效应的,这也部分的解释了私募基金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活得比较长、比较好的,其实凤毛麟角。

这里我们也看了一下私募基金到底是注册在哪里的?我们会发现超过70%的私募基金注册在上海、北京、深圳等5个城市,所以绝大部分的私募基金还是在一线城市。看策略的话,这一点和国际上有一点点区别,中国绝大部分超过3/4私募基金的策略就是股票性的策略,这里绝大部分的基金并没有做对冲,是纯多头的股票型基金,这个现象和我国私募基金现在发展的阶段相关,另外一个是和我国股指期货监管的限制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来看私募基金的收益,这里画出的是从2007年到2018年底,私募基金、股票性公募基金、股票性私募基金,以及万得全A净值图,我们会看到股票型的私募基金在过去11年间,它的表现还是要比大盘或者说股票型的公募基金要好一些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原因,其实也是因为绝大部分市场私募基金的波动率更低一些。

但是回过来,我们看选股和择时能力,会看到大部分的私募基金也没有选股能力。有择时能力的私募基金,占比也非常少,大概低于10%。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基金管理行业而言,选股能力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择时能力则是很困难的。

这里我们做出了一个道口的私募基金指数,这里我们只想要强调一点。如果大家看第一列普通股票性的私募基金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对比,我们会看到,不管是从年化收益、最大回测,还是从年华收益除以最大回测,也就是说每单位的风险,能够带来收益率的比较上来说,我们的股票型私募基金在过去的7、8年间表现是远优于沪深300大盘。这些股票型的私募基金经理,还是能够比较好的战胜大盘。

最后向大家展示的是,基于我们的研究做出的一个软件系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评级体系”,这个软件系统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引入更多已有评估基金指标,即互相间尽量没有重合的指标。比如说你用夏普比率的话,可能夏普比率和年化收益率的相关性会比较高。当你把50%的权重给收益,30%给夏普比率的话,很有可能其实给了70%给收益。我们这个评估体系很重要的一点是:先看清楚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尽量找相关性比较低的指标,作为我们评判的依据。

我的分享到此为止,这里是基于我们这个报告所谈的未来的一些趋势与挑战,这个是一个抛砖引玉,其实我也很期待听到各位业界的专家对中国基金行业未来,特别是现在开放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以及资管新规出台的情况下,我们知道银行的子公司和基金行业有一定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到底我们的基金行业以后何去何从?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