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未来公募基金必将主导财富管理市场

2019年10月27日 19:07  

本文2052字,约3分钟

“如果基金行业这些最优秀的精英也只有20%的人有选股的能力,我们有那么多普通的小散的老百姓心甘情愿的去当韭菜,这真的是不应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有很多不应该自己去买股票的人,还在给别人贡献超额收益。”10月27日,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斌在“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他认为,在中国目前的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是最公开、最透明、投资成本最低的理财工具,理应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还不是,未来我觉得一定会是。也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年我从公募基金出来创业去做私募,一旦证监会、国家的政策允许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我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申请,希望转型为公募基金。就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发起设立公募基金,才能在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里,更好地服务更多人。”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要请教杨总,因为刚才钟会长介绍了你一个特殊的经历,由私募基金变成了公募基金。之前是从公募基金到了私募基金,有一个词叫:公奔私,现在叫做私转公。你怎么奔去了又转回来了?我想要问的问题是,大家对私募和公募这两个概念是不清楚的,公私在真正的概念里是代表了多重含义的,有的是公开募集的,投向了公开市场的,公开募集的投向了私人市场的,私人股本的,私人募集的投向了公开市场的,私人募集的投到了私人股本的,所以它是多重的。所以我们讲公募的,公和私的时候大家分清楚这中间是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内容。作为您来讲,我比较关心的是,觉得私募转公,公募的差异化优势是一个的?围绕这个大背景你来讲一下你的评价。

杨爱斌:谢谢宋总,因为我们前面钟会长对基金的行业和各个维度都分析得非常的透彻了,我也讲不出更多新东西。我只能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既做过公募又做过私募,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分享之前,我们也想对清华五道口出的这两份报告做一点简单的点评,我觉得这两份报告非常的全面、非常的深入、非常的有价值,揭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比如说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公募基金行业,绝大部分的股票基金能力是没有择时能力的,这一点说老实话,按照你的数据测出来,有一点超出了我的意外。还有一点就是说,无论是公募基金经理还是私募基金经理,我看了你的报告真正有择股能力的大概也就20%左右。所以我就沿着这个话就在想,如果基金行业这些最优秀的精英也只有20%的人有选股的能力,我们有那么多普通的小散的老百姓心甘情愿的去当韭菜,这真的是不应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有很多不应该自己去买股票的人,还在那里当韭菜,给别人贡献超额收益。正因为这一点,整个基金行业,其实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人希望得到专业的服务。我觉得这个报告从这一点上来说,意义非常大。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多现实的操作意义。这个意义,比如说我是一个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我看了你的报告第一反应是把那些有阿尔法能力的,5年有阿尔法能力的公司,基金经理的名单拿下来,让我们的人力总监一个一个的挖人去,这就是价值。当然还有你那些长期来看业绩很优秀的,能够创造超额收益的,而且它的下行风险比较小、波动性控制得比较好的基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买基名单吗?按照这个报告去买基金,长期来看,战胜这个市场的概率,一定是大得多,所以真的感谢陈教授。

回到问题,公募和私募。我一直非常认同钟会长所说的一句话,公募基金一定是在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里最公开、最透明,而且是投资成本最低的理财工具。理应在中国未来也许是200万亿、300万亿财富管理市场里,它应该占据最主导的地位。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是,未来我觉得一定会是。原因就是因为公募基金:最公开、最透明、成本最低的原因,这决定了你是给客户创造了价值。也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年我从公募基金华夏基金出来创业去做私募,一旦证监会、国家的政策允许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我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申请,希望转型为公募基金。就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去发起设立公募基金,才能够在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更好的去践行服务更多人的理念。这个说得有点大了。本意上是,公募基金未来的空间是最大的。要讲赚钱的话,作为私募基金公司的老板赚的钱更多,做公募赚钱更难一点。但是我觉得这个有未来,也许更有价值一些。所以这个是私转公的一个主要初衷。公募和私募各有优略,尤其是私募,从咱们的报告里面能够看得出来,整体的在控制回测这一方面,比公募基金要更优一些。但是它整体的风险,因为不透明、对管理人选择的难度更大一些,所以只适合那些真正有风险识别能力的高净值客户去选择,但是对更多的,连股票基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都分不清楚的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公募基金更好一些。整体不透明的风险更低一些,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应该是相得益彰,在中国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里都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先分享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