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开幕在即,自贸区战略助力中国“买全球”

韩 剑/文 王延春/编辑  

2019年11月04日 16:45  

本文3982字,约6分钟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扩大进口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将紧密结合。一旦RECP谈判在今年年底完成,日本、印度两大进口国的商品也将逐渐获得优惠关税减免,中国从FTA伙伴国的进口比重将上升到40.9%。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买全球”“惠全球”的平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扩大进口”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世界共享未来的决心。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20个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举措,并明确指出要通过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安排扩大进口。将扩大进口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紧密结合,增加从自贸伙伴国家和地区进口,既体现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又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协定初现网络化特点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截至目前,中国与东盟、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韩国、澳大利亚、格鲁吉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FTA,其网络化特点初现,呈现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特点。

FTA主要内容由关税减让表与非关税条款组成,就关税条款而言,几乎所有FTA中双方实施关税减免的产品税目范围占所有贸易产品税目的份额都超过90%,关税减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通过不断规范进口非关税措施,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有效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在FTA助推作用下,中国从FTA伙伴国进口的比例越来越高。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占世界比重为10.9%,排名第2位,仅次于美国。其中,从23个FTA伙伴国进口占总进口比重达到32.4%,接近三分之一,2008年这一数字仅为27.8%。相比较中国对FTA伙伴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的25.2%,中国明显更加集中从FTA伙伴国进口,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分列进口的前三位,中国主动扩大进口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市场,使得FTA伙伴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

1、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和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的背景下,FTA无疑起到减震器的作用,对伙伴国出口复苏、就业增长乃至经济稳定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数据表明,2008中国从东盟进口占从世界进口仅0.4%,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2.6%,2018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相对于2017年增长了14.0%,已连续8年成为东盟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除此之外,中韩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从2015年12月正式生效,对从两国进口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017年、2018年中国从韩国进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7%和15.2%,从澳大利亚进口同比增长率为34.0%、10.6%,都维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速。中瑞FTA生效后,2017年中国从瑞士进口增速高达15.63%,成为瑞士对外出口增长最快的贸易伙伴,瑞士经济部发表声明称,在瑞郎走强、瑞士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中瑞FTA不仅为瑞士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帮助瑞士维持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稳定。

2、FTA不但在维持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使得中国进口更多的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优化进口结构,推动我国产业升级。韩国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国,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多为附加值高且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有些产品有的关税达到30%至50%。中韩FTA生效后,中国从韩国进口关键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高端机械、锂电池、液晶面板等产品都大幅下降关税,使得整个下游产业链门槛和成本都随之降低,缓解了在华投资韩国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提升了整个行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中瑞FTA通过关税减让和相关贸易便利制度优化国际分工,提高两国资源配置效率。瑞士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拥有先进经验,与中国在创新、高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积极探讨搭建相应平台,瑞士精细化工行业和精密仪器产品进口的增加,为中国核心中间产品的制造节约关税成本的同时,拓展新的合作,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瑞士工业4.0”对接,助力双方在数字化和工业4.0浪潮中走在前沿,共同提升两国的创新能力。

3、FTA较大的降税幅度使得国内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品种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社会福利大大增加。中韩FTA对日常用品、化妆品有关税减免政策,在10年之内,每年有价值730亿美元的韩国对华出口的商品可以免除关税,多数韩国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中澳FTA的签署生效使得农产品、植物产品等的关税大幅下降,植物产品FTA关税优惠达到11.9%,农产品关税优惠达到7.7%,动植物油脂关税优惠9.9%,食品饮料行业关税优惠13.1%。

今年中国基本取消对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酒、三文鱼、龙虾、牡蛎、蜂蜜、樱桃等商品关税直接降为零。受此影响,中国从澳进口激增,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优质丰富的澳大利亚特色农产品。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是瑞士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也是中瑞FTA生效来受益最大的行业,瑞士拥有世界领先的医药化学技术和诺华、罗氏等著名医药化工生产企业,中瑞FTA的实施给这些产品带来很大的税收优惠,产品降税的日程安排多数被标记为A类,意味着关税即刻减免为零,中国从瑞进口医药医疗产品满足了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环保需求,增加了国民福利。

扩进口与自贸区战略实施进一步结合

当前中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下一阶段,中国应将扩大进口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更加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出FTA的积极经济效应,争取更多的开放利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积极推进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目前,中国正在与27个国家进行12个自贸协定谈判或者升级谈判,包括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中国—挪威、中国—斯里兰卡、中国—以色列等。尤其是RCEP谈判由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新西兰共16个国家发起,覆盖的16个国家人口达35.6亿,GDP达2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03万亿美元,3项重要指标占到全球总量的30%-50%的区间,这份协议如果达成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直接的影响。

RCEP谈判从2017年开始提速,目前已经完成了贸易便利化、中小企业等6个领域的谈判,并在货物贸易、服务和投资市场开放等13个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一旦RECP谈判能在今年年底完成,日本、印度两大进口国的商品也将逐渐获得优惠关税减免,中国从FTA伙伴国的进口比重将上升到40.9%,FTA伙伴国进口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二是重视FTA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新规则,使得更多高质量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在传统意义上,FTA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契约,通过取消货物贸易关税和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方式促进经济一体化,而知识产权、环境保护作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日益渗透到各国的贸易政策中。知识产权条款能够保证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外商品和服务顺利进入本国市场,使进口商利益得到合理保障,有利于高技术设备和产品进口,并获得来自贸易伙伴国的技术转移,环境保护条款也有类似作用。

在未来FTA谈判过程中,中国应与发达国家签订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升级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具体谈判策略和执行过程中,注重我国不同形式和不同行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尽量保持国内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标准和增加知识、环境密集型产品进口之间的平衡,引导进口贸易流量与结构的优化,促进国内产业转型与升级。

三是合理运用原产地规则,提升进口产品国内和区域增加值含量。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欧盟一方面给予FTA伙伴国较低的优惠税率用来扩大从成员国进口,另一方面则通过原产地规则达到限制区域外国家进口、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以NAFTA(USMCA)协议中对汽车商品的原产地规则为例,NAFTA中原产比例为62.5%,USMCA中原产比例提高到75%,且40%的汽车零部件必须由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无疑对北美以外的汽车生产商进入北美市场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原产地规则在FTA中扮演利益守护人的角色,以巨大的市场为交换,吸引位于价值链高端的部分到成员国内部生产,以提升国内增加值含量提高国家竞争力,维护了各缔约方国家福利。中国也应更加重视原产地规则在亚洲区域生产和价值链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更加巧妙的原产地规则设计扩大我国进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利用原产地累计标准增加区域内增加值含量,从而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四是提升FTA服务质量,提高企业FTA实际利用率水平。2016年汤森路透和毕马威联合调查发布的《全球贸易管理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FTA利用率为34%,也就是说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现有FTA优惠政策享受到减免关税的政策红利。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FTA信息培训和宣讲,对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申办流程、原产地规则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及时更新有关FTA的政策信息。为了提升FTA服务的质量,解决FTA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应高度重视FTA服务的便利性、专业性、精准性、合规性,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将将原产地管理融入企业的价值链,同时增强政策的互动性,调研重点进口行业的利益诉求,吸引企业参与贸易规则谈判和设计,争取国际经济贸易更多话语权。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