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京东等电商平台血拼双11 数字狂欢背后谁在争夺流量?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文  

2019年11月11日 23:13  

本文1812字,约3分钟

从数字上来看,今年的双11依旧疯狂,各个平台又一次上演了数字的狂欢。从公布的成绩可以看到,京东自11月1日零时至11月11日23时59分59秒,平台累计下单额达到2044亿元,已超越去年记录;阿里巴巴今年双11全天成交额定格在2684亿元,较去年2135亿元同比增长25.7%;苏宁易购则表示双11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76%,物流发货完成率达99.6%。

这些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却隐隐透露出电商行业的一种隐忧。虽然一份份亮眼的战报频频从不同战场出现,但是更多的还是争夺用户,激发流量。种种变化也透露出,看不到新的红利和新的增长,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撬动低线市场成为电商行业的最佳跳板。不过,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电商行业以及双11来讲,如何面对愈加理性成熟的下沉市场消费者,找到一个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布局新零售战略,成为摆在电商平台面前的共同难题。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电商行业发生着巨变。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增量”变得很难,在饱和的“存量”市场里,更加残酷的竞争在所难免。流量争夺将持续白热化,市场下沉是获取流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今年的双11,下沉市场再成博弈焦点。

双11期间,刚刚在10月31日完成接入微信一级入口的京东旗下社交电商京喜,成为京东在社交电商领域和低线市场以及获取新客的关键。

京喜事业部广告与市场部总经理张静称,在切换微信入口后,京喜下单量环比切换第一周日均增长近4倍,在双11期间整体下单量环比9月日均增长近3倍。从用户角度来看,京东新用户中来自京喜的近4成,其中,超过7成来自3-6线下沉新兴市场。

如果京喜按计划顺利运转,则很有可能可以帮助京东主站,在下沉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新用户,进一步成为品牌的新增量市场。

对于竞争对手向下沉市场的进攻,阿里则推出聚划算进行狙击。在具体落地上,阿里巴巴将聚划算的99大促改为99划算节,通过数据匹配需求,与商家一起调整商品结构,希望唤醒大量的沉睡市场以再造超高速增长。

对比其他电商,苏宁易购回到自身擅长的生活服务领域场景。在场景方面,苏宁小店代收包裹量达60万个,北京、上海、南京超3万人在苏宁菜场下单预定。新上线的家乐福履约中心半天订单量达15万,最快送达仅用时16分57秒。

不管阿里还是京东,根据其最近一份财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低线城市为他们贡献了大量的新用户。据统计,618期间,通过京东拼购带来的京东全站新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3倍,京东拼购3-6线城市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106%。反映到京东第二季度财报上,该季度京东的月活跃用户数量环比增长1080万,在过去12个月里年活跃用户数量达3.213亿。

据阿里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淘宝新增用户中有超过70%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和乡村等下沉市场。而在此前的2019财年(2018年4月-2019年3月),这一比例更高达77%。

然而,仅仅靠点燃小镇青年和银发老人的购物需求,就真的意味着下沉市场空间巨大吗?

随着各电商巨头蜂拥涌入,下沉市场的红利其实也在急剧缩小。据公开数据显示,虽然下沉市场有6亿用户,但其中可转化的用户只在3亿左右。

京东零售集团轮值CEO徐雷曾表示,网络零售应该回归购物本质,让消费者更加理性的购物。

互联网从业者宗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双11”不应只是一二线市场的狂欢,有更多的电商平台加入到服务下沉市场的行列中,是一件好事。

他认为,十年前,电商平台所要面对的,是在有限人群之中反复争夺,因此谁掌控了渠道、品牌的市场话语权,谁就能拥有更广阔的用户流量。如今,电商平台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超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这也意味着,平台将无法单独靠圈地运动来构筑自身的竞争壁垒,不断完善和覆盖多元化的用户市场才是竞争关键。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双11走向第十一年,虽然交易额、日活量不断攀升,但是双11进入下半场,平台不应仅仅止于数据。在下沉市场,深耕才能收获,商业生态完备的电商平台将逐渐显现出竞争优势。

行业观察者、特约评论员孟永辉认为,当各大电商平台沉浸在百亿、千亿成交额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或许更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双十一真正回归市场本质,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拼数据、拼流量的平台。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电商行业以及双十一来讲,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要比一味地用原有的套路对用户进行透支来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