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工业互联网应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化

2019年11月13日 13:13  

本文3513字,约5分钟

“通过数据,整个工业互联网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化:重构生产模式、重构服务模式、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企业的核心数据的竞争能力。”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亮在“《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启亮

张启亮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多个挑战,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些挑战。

一是需求观。原来是大规模的生产,库存化的生产,到现在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产品观,产品即服务,原来制造业是以卖产品获得企业的利润,但美国的卡特彼勒,70%的净利润来源于后市场,所以产品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三是数字观,我们面对新技术的变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际我们的制造业很焦躁,对这些新技术,我们怎么转。

四是组织观。很多企业构建了数字化的东西,但组织没调整,还是原来科层制的制度。

五是能力观。在现有的情况,企业要培育新型的能力,这个新型的能力是什么?是我们和数字化、和工业化怎么深度融合的能力。

六是生态观。未来制造业最关键的是拥有平台,原来有一句话,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卖产品,未来是一流的企业建平台,建生态。

七是全球观。现在中国高端的制造业在大量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在大量向东南亚转移。

“从我们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里1000多家企业里看两个数据,2018年大型企业和中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到2019年,中小企业上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的转型占到52%。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在真正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张启亮说道,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工业化APP的标准化推广速度是非常快的。

同时,他还指出,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就是工艺的能力和知识图谱和欧美国家比起来差距很大。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怎么把大型企业工艺的经验、老师傅的经验和工艺的知识图谱放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让中小企业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张启亮对工业互联网有五个方面的体会:第一、谁掌握数据,谁掌握未来。数据有可能会成为土地、厂房、设备之后的一个更重要的生产元素。

第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沉下去,如果浮在面上,有可能未来非常麻烦。

第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概念,未来真正围绕着客户的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四、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共享生态。现在很多研发不是在办公室里,而是在平台上,通过全球的智慧进行研发,我们的平台上有3000多个开发者。

第五、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非常缺的,所以我们的创新受到了很多瓶颈,未来跨界需要工业的专家、数据的专家、互联网技术的专家真正的在一起,所以未来整个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需要基础学科的人才,研究最核心的技术。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启亮: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受《财经》张总的委托,今天跟大家分享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课题。要讲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我是在2014年做了转型,原来在甲方,现在变成乙方,原来我是做CRO,后来开始创业,一个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当时创业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认为工业互联网也好、智能制造也好,都还是虚的,整个信息化团队200多人,跟我创业的只有20个人,但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到400个人,刚开始我们服务徐工集团,现在已经服务徐工集团之外的75个细分的行业,我们公司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每年的复合增长率70%,我们公司的市值也翻了100倍。从这个数据来看,过去的四年或者五年的时间,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为什么大家去做数字化转型?我总结了一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八个挑战,这八个挑战对现在的企业来讲都面临着。一是需求观。原来是大规模的生产,库存化的生产,现在到个性化的需求。二是产品观,产品即服务,原来制造业是以卖产品获得企业的利润,但美国的卡特彼勒,70%的净利润来源于后市场,所以产品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三是数字观,我们面对新技术的变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际我们的制造业很焦躁,对这些新技术,我们怎么转。四是组织观。很多企业构建了数字化的东西,但组织没调整,还是原来科层制的制度。五是能力观。在现有的情况,企业要培育新型的能力,这个新型的能力是什么?是我们和数字化、和工业化怎么深度融合的能力。六是生态观。未来制造业最关键的是拥有平台,原来有一句话,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卖产品,未来是一流的企业建平台,建生态。七是全球观。现在中国高端的制造业在大量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在大量向东南亚转移。从我们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里1000多家企业里看两个数据,2018年大型企业和中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到2019年,中小企业上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的转型占到52%。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在真正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工业化APP的标准化推广速度是非常快的。另外,整个转型的类型是六个部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和数据服务。2018年和2019年三类的增长是非常快的:生产、服务、数据。这三个层面通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来转型大幅上升,生产类应用场景增幅63%、数据类应用场景增幅71%,服务类应用场景增幅53%。

我们通过数据做一些工艺的优化和设备的预测性维修,通过数据,整个工业互联网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化:重构生产模式、重构服务模式、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企业的核心数据的竞争能力。

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在哪里?就是工艺的能力和知识图谱,和欧美国家比起来差距很大。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怎么把大型企业工艺的经验、老师傅的经验和工艺的知识图谱放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让中小企业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要建丰富的工艺模型,让中小企业可以使用。

我们看几个典型的案例,这是一个施工企业,我们的客户,中铁建,他买了大量的设备,大约有8万台施工设备,中铁建下面有很多局,每个局之间的设备没有共享,产生了巨大的浪费,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开发了四个APP,设备复合利用率大幅提升的,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包括有色行业的、纺织行业的,这个客户是蛮有意思的,是国内最大的做纺织机械的,他们董事长找到我们说,我们的棉布机工作效率不高,是否能通过工业互联网帮我转型?我们通过工业互联网看到,他的数据突然增加,就让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分析完之后看到,不是棉布机的问题,是越南的客户生产工人上洗手间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所以,我们通过这些能看到客户的设备到底表现怎么样。包括工程机械的,作为了很多。在我们的平台上能实时看到设备的状态和设备运行的情况,有些数据和我们在项目上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

数据的能力,我们把工厂的加工设备全部连起来,做设备预测性的维修,这是我们的一个调频,原来调频是非常难的,但通过数据训练调频的机器,在大平台里我们给了一个数据的值,在这个值中是合格的。

我们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大数据,城市的热度、开工率和设备健康的状况,包括对每个城市的热度。炒股票的企业也在买我们的数据,因为它看到设备的开工率,知道未来新增的设备和行业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去年总书记在考察徐工的时候,我专门汇报了8分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情况,总书记要求我们能连接“一带一路”,所以我们去年和今年连接了“一带一路”20多个国家,我们现在能看到“一带一路”整个基础建设的进度和相关的情况,目前也是唯一的一个“一带一路”的晴雨表。

我个人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大约18年,我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传教士,又是一个工业互联网的推动者,有五个方面的体会:第一、谁掌握数据,谁掌握未来。数据有可能会成为土地、厂房、设备之后的一个更重要的生产元素。第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沉下去,如果浮在面上,有可能未来非常麻烦。第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概念,未来真正围绕着客户的痛点为客户创造价值。第四、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共享生态。现在很多研发不是在办公室里,而是在平台上,通过全球的智慧进行研发,我们的平台上有3000多个开发者。第五、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非常缺的,所以我们的创新受到了很多瓶颈,未来跨界需要工业的专家、数据的专家、互联网技术的专家真正的在一起,所以未来整个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需要基础学科的人才,研究最核心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