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返港交所与腾讯同台竞技 谁将成“港股之王”?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 吴珊/文  

2019年11月14日 17:56  

本文1791字,约3分钟

双十一的热潮还没褪去,阿里又迎来了它的上市大考,并将成为中国首个在中美两地上市的互联网公司。11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确认在香港IPO。其计划通过发售5亿股普通股新股,IPO所募资金主要用于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不过,招股书并未披露筹资金额、定价等相关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若阿里顺利在港上市,将对香港资本市场带来直接的正面影响,促进港股市场多元化,或吸引百度、京东等更多巨头回归。同时,意味着其将与中国另一互联网巨头、“港股之王”腾讯同台竞技。火药味十足的AT之争,也被业界视为阿里回港上市的最大看点。

在赴港上市的路上,阿里此前也在不断调整。招股书中提及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据披露,阿里巴巴目前现有合伙人,包括马云、彭蕾、井贤栋、蔡崇信、王坚、张勇共计38人。但在合伙人38名成员只有单一类别的股份,即每一股份对应一份表决权。

这些权利在《香港上市规则》下被归为不同投票权架构,阿里巴巴也因此成为有不同股票权架构的公司。据招股书显示,目前软银持股25.8%,仍为大股东。此外,马云持股6.1%、蔡崇信持股2.0%,其他高管持股0.9%,其他公众股东持股65.2%。

今年6月,阿里提出普通股拆股计划,将每1股拆8股,股票分割已于7月30日生效。当股价达到一定程度时,以拆分方式降低股价,便于二级市场购买,此举一度被视为阿里在为赴港上市做准备。

“阿里拆股的确是为了方便二级市场更多中小股民买入,以提升交易量活跃度。”在电商分析师鲁振旺看来,以阿里巴巴目前180美元左右的股价,如按每手100股在港股进行交易,每手金额依然高达十几万港币,过高的买入门槛将极大限制股份的流动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综合多种因素与阿里自身的融资需求,阿里巴巴极有可能同步瞄准A股。

阿里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如腾讯)及其关联公司,全球及区域性电子商务企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如亚马逊),以及数字媒体及娱乐领域的其他服务提供商。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7财年营收1582.73亿元,2018财年2502.66亿元,2019财年3768.44亿元。2019年核心商业业务共实现收入323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85.82%。其中,天猫和淘宝为主的中国零售商业业务收入最高,在2019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的三个月间,约有66%的收入来自于中国零售商业业务。

不过,在阿里的核心收入构成中,零售业务年平均占比高达70%,但处于逐年下降趋势,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收入占比则正在上升。据招股书显示,阿里云计算业务在2017年到2019年的核心占比分别为4%、5%、7%,而中国零售商业业务则由2017年的72%下降到2019年的66%。

事实上,近两年,阿里与腾讯在投资并购、业务布局等方面暗自较量。据统计,过去数年,腾讯投资了600多家企业,包括拼多多、阅文集团等在内的上市公司。如今,这些企业的新增市值加起来已经超越腾讯本身的市值。

就在阿里确认香港IPO的同时,腾讯亦晒出了其最新的成绩单——2019年度三季报显示,腾讯在第三季度营收为972.36亿元,同比增长21%。

更有看点的是,伴随着阿里回归港股,这对中国互联网旗鼓相当的宿敌,终于将在香港同台竞技了。两者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将加剧,谁将成“港股之王”?

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表示,港股市场出于对中国大陆企业的了解和预估较高,往往会对新挂牌企业有好的增长预期。但阿里回归港股,除了带来一部分新增量效益,也将与中国大陆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如腾讯等展开竞争。

艾媒咨询分析师张毅分析认为,物联网时代以来,在5G商用化落地乃至6G已经启动研发的超快数字化基础设施迭代背景下,阿里将面临迎接下一个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其中电商、娱乐、零售都将是重点转型方向,且面临巨额成本投入。所以,从战略上考虑,阿里进军港股市场,也是为此做准备。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阿里回归港交所,腾讯一股交易量独大的局面将会改变。面对阿里和腾讯的竞争是多方面的,但差异也很明显。ATM三大互联网公司,侧重点各有不同,相互之间也有竞争,这是比较好的态势。“不会一个灭了另一个的,至少短期内看不到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