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智能化成未来发展趋势 京东全面向技术转型  

《财经》新媒体 王和洋/文 舒志娟/编辑  

2019年11月20日 10:34  

本文1971字,约3分钟

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大趋势下,技术正成为争夺未来“赛道”的核心能力。11月19日,在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集团宣布,将从零售转变为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公司,这些技术除对现有零售、物流、数字科技等相关业务提供支撑外,也将对外输出解决方案,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5G的推动下,AIOT(智联网)可以覆盖企业设计、采购、生产、物流、交付全供应链,贯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带来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化升级及效率提升,进而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以电商平台为例,由于整个产业的链条比较长、涉及环节比较多,如何通过新兴技术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受到关注。目前各电商平台在配送机器人、无人机,数字农牧、智能养猪等方面进行布局,通过技术来提升整个物流的效率。

一位京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京东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呼和浩特、长沙和贵阳投入使用,数量大约有500台。配送机器人一次可以装载36件快递,到达指定位置会自动给收件人拨打电话通知取件,在整个配送过程中无需人工操控。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的火热使得许多企业对外宣传时标榜自己是技术企业,如何判定真假令不少人困惑。有业内人士指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其在技术上有多少投入。

据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透露,目前京东零售集团有3万多名员工,其中,技术研发人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从整个京东集团来看,2018年累计技术投入121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技术投入超过130亿元。

各大互联网巨头在技术上的投入同样巨大。公开数据显示,阿里的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50%,虽然拼多多在技术上的投入相比之下较少,但研发费用不断增加。2018年拼多多投入研发费用11.161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764%。

在京东集团副总裁黎科峰看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技术企业,不单是看其研发规模、技术产出等指标,而是看这家企业在遇到问题与挑战时,第一时间采用的是技术手段还是其他手段。他提到,京东在遇到物流仓储、配送等挑战时,很早就开始研发无人仓、无人车等智能物流技术来解决问题。

记者发现,京东目前在技术上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与其2017年提出的全面技术转型战略密切相关。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提出这一战略时表示,未来十年科技的进步速度将超过过去100年,京东集团将朝着技术转型,用技术将过去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打造一个包括智能商业、智能金融、智能保险业务在内的智能商业体。

最新公布的2019年Q3财报显示,京东技术与服务收入占公司净收入的比重提升至11.9%,由于数字营销能力及智能供应链能力的提升,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增长至3.3%。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通过观察京东在“618”、“双11”等集中大促中的表现,可以看出,经过几年发展,京东已经形成应用于零售、物流、数字科技等不同场景中的技术体系。

具体到零售领域,徐雷表示,京东零售已经成为一家以技术驱动为主的零售公司。以与农夫山泉的合作为例,京东将线下多种形式的农夫山泉水站都纳入公司体系,品牌直接备货至水站;消费者在前台下单时,订单会直接下发给系统计算出的附近综合因素最优的水站,可以实现最快15分钟送货上门的体验。

之所以能实现这一流程,徐雷称,这背后,是京东零售的“智能履约决策大脑”在运转。这套混合了人工智能和策略的业务型系统,能够综合客户体验和运营成本,科学地输出亿万级订单生产策略和最优履约路径。据了解,今年京东双十一期间,该系统每天集中处理1500万单数据,平均每100单处理速度是50毫秒。

英伟达机器学习研究总监、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学科学教授Anima Anandkumar指出,在零售领域之外,以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金融、医疗等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几乎覆盖了全部产业领域。

“在金融服务领域,风险和欺诈的情况屡见不鲜,AI可以帮助我们控制风险,来打造一个更安全的风控系统。”Anima Anandkumar进一步称,目前在很多金融领域依然是人类在进行决策,在未来将会更多地使用AI进行决策。

在医疗这个最复杂的领域,因为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如服务提供商、纳税人、研发人员、医院,如何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支持所有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Anima Anandkumar认为,未来机器人可能代替医生,去定制医疗解决方案。另外,未来很可能机器人可以被用于研究人体创伤或者身体检查,机器人可以独立做手术。

尽管技术在推动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营销学终身教授Dr.Harikesh Nair认为,企业不应该以技术为本,在经营中要以人为本,以技术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