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办财经研究院在三亚财经论坛发布研究成果

2019年12月08日 15:02  

本文1672字,约2分钟

2019年12月8日,联办财经研究院在三亚财经论坛期间举办研究成果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主要聚焦中美贸易摩擦的两个压舱石产业:农业和制造业。我国农业未来发展之路和中国制造业税负的国际竞争力,这两个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议题成为今年研究院发布会的重磅力作。

当前农产品进口不仅仅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已经上升至国际间政治博弈领域,成为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谈判的一项重要筹码。但现实中,我国每年农产品进口约6-7亿亩的土地当量、25%以上的农产品对外依存度,种植大户跑路、普通农户抛荒、农民工返乡潮的人口“负红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产粮国的潜在危机,如何破解大国小农的出路问题?研究院多年来在农业领域长期深入农村跟踪调研,几十位专家顾问都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作为我国农业70年改革亲历者、践行者的切身体会和生平见证,回顾了自建国以来我国农业70年的发展历史,并将中国农业发展归纳为:1949-1955年正确的规模化、1956-1962年错误的规模化、1962-1978年纠正错误的“逆规模化”、1978年以后进一步纠正错误的“逆规模化”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应该进入中国农业的第五个发展阶段:再上新型规模化之路即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认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先进农业生产力与落后农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一家一户的小农耕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当前农业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反而对生产力形成很大的制约和阻碍,这是当前国内农业生产效率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源,而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已经并正在继续催生新型农业生产关系,以河北省南和县金沙河合作社为代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跨行政区化的大型主粮种植合作社,紧密依托二产的资金技术优势,通过三产联动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了粮食种植从种植、收割、到物流运输再到仓储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形成了土地承包农户、职业农民、村集体、合作社、工商资本等参与主体多方利益共赢的格局,这预示着新时代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另一项成果发布报告——《中美制造业税负比较及进一步降低我国制造业税负建议》是工信部委托的专项研究课题,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高端制造业的后发优势遭遇发达国家进一步遏制封杀,中低端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逐渐减弱,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体量的制造业大国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正加剧国内相关制造业订单流失、产业外迁的恶化态势。同时,美国近30年来最大力度的税改效应开始显现,不仅改变了制造业资本的国际流向并引发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塑,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拉大了中美两国在制造业科技研发领域的竞争差距。税收作为制造业制度性成本的重要构成,我国一些现行税收政策与制造业强国战略仍然不相适应,如增值税留抵税款制度、大企业集团及分支机构非集中纳税制度,从国际税收竞争力比较来看,我国制造业与美国相比在税率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最紧迫的是要调整若干项税收政策并深化未来税改的战略方向:1、改变现行从一般预算收入中解决留抵退税的办法,根据留抵税款存量的收入归属,由中央并代地方发行5-10年期特别(或专项)国债,一次性退还存量,今后不再实行留抵制度;2、在对分支机构所在地权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行集团集中纳税,增加增值税、所得税内部抵扣和对冲范围;3、对无形资产收入或资本利润率超过10%的部分减免企业所得税;4、调整对高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表,扩大高税率级距,降低最高税率;5、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比例;6、对高科技重资产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取消一次性进入当期费用500万的限额,允许一次性全部进成本;7、确立增值税税率降至10%、三档并两档、规范抵扣和退税,所得税税率降至20%的长远税制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