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百亿债务缠身、卷入P2P 濒临退市的汇源还有多少无奈?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文  潘西/编辑  

2019年12月12日 20:38  

本文1974字,约3分钟

对于汇源果汁和朱新礼来说,这个冬天非常难熬。继被曝卷入“先锋系”风波之后,曾经的“果汁大王”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再次陷入漩涡。

12月11日,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资产遭冻结,起因是招行和德源资本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德源资本的背后,朱新礼和他掌控的汇源集团“帝国”正浮出水面。

可以说,招行与德源资本的纠纷,只是朱新礼汇源帝国沦陷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汇源集团便一落千丈,负债已高达114亿元。自2018年4月宣布停牌,仍未复牌的汇源果汁这两年的年报也难产了。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汇源果汁将濒临退市风险。

业绩低迷,债台高筑,曾经的“果汁一哥”到底还有多少无奈? 

被列入“老赖”名单  涉及十条判决文书

从风光无限的果汁一哥,到如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朱新礼的遭遇不免让人唏嘘。  

近日,招商银行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及其他价值,共计约41亿元资产。而该裁定中,朱新礼作为德源资本董事成为有权代理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被招商银行要求冻结德源资本41亿元资产,朱新礼及其控股公司今年以来还曾受到多起财产冻结,因债务原因被四度限制消费,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涉及他的裁判文书就多达10条,多为与汇源相关的债务纠纷。  

其中,先锋系的一纸公告,撕开朱新礼庞大债务链条的导火索。  

2019年9月9日,深陷逾期问题的“先锋系”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对外披露了平台四家借款企业的情况,均为汇源集团旗下,借款项目总金额为400万元,还款日为8月初至8月中旬,彼时均已逾期,为了偿还债务,四家公司选择以汇源果汁抵债,引发投资人的不满。  

事实上,近些年,汇源一直在亏损,根据汇源最后一次公布的2017年财报,公司负债已达114亿元。  

“朱新礼如果有半分奈何,也不允许出现这种结果。”在福来战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研究总监张正看来,此事件将会对朱新礼以及汇源公司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该公司的资产状况已经到了不好收拾的地步,如果没有强大实力并且擅长饮料营销的公司接盘,未来,汇源或将不复存在。 

人事动荡负债百亿  退市压力高悬    

自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汇源至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来自汇源果汁发布的未经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总负债为1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8%。在这114亿元中,有83.5亿元都是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拿来的借款,这意味着汇源果汁还需额外偿还高额利息。  

2018年4月,汇源果汁因向关联方违规担保而宣布停牌,至今尚未复牌。此外,自从停牌以来,再未对外披露过业绩情况。  

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 汇源果汁将面临退市局面。  

汇源果汁也曾试图重建营销网络,挽回业绩。但几经折腾,一直未见起色。在此期间,朱新礼引入职业经理人失败,后朱新礼亲自上阵,推出“真炫”预调鸡尾酒、进军速冻水饺,以及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定制互联网专属果汁等。  

除了深陷债务危机,人事层面上,汇源果汁也面临着内部震荡。2018年以来,该公司高管已有多位离职。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汇源果汁在一个月内接连有6名高管辞职,其中行政总裁吴晓鹏在位半年多就宣布请辞。  

张正认为,从市场和营销的角度看,汇源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必然的。  

“当年创牌时,由于竞争强度低,汇源以百分百浓度的果汁建立了市场地位和品牌认知。但是,汇源在渠道和终端上的资源和能力一直没有培养起来,单品类操作成本很高,跟可口可乐更不能同日而语,低浓度果汁等其他产品一直推广不力。”张正进一步指出,它的市场被束缚在了高浓度果汁的市场里,而高浓度果汁的消费场景一般在餐桌上。因此,导致汇源果汁的市场总也做不大,新品类、新产品又做不成。朱新礼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所以才有了用179亿港元把汇源卖掉的想法。  

而对汇源果汁来说,管理层的种种问题对其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食品品牌研究院院长曹保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汇源果汁的复牌几近没有可能。过去半年内汇源果汁新上任的管理层都是空降兵,而大批高管的辞职,说明汇源果汁的企业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必然会影响它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股民的基本收益。  

有分析人士指出,人才断层将会对企业创新性和成长性形成阻力,而汇源能否复牌,核心问题是生产、研发、销售端的人员是否稳定,以及经营状况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