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未来,人类将进入平行的“智能世界”

2019年12月26日 14:28  

本文7862字,约11分钟

“曾经,交通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后来又有了能源网、信息网,现在大家又开始搭建物联网,但人类还缺一张智联网,我们要从被联到在联,再到主联。这些网比Network还大,是Grids,这就是大5G。大5G的网络建好后,人类的存在形态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12月7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上这样表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飞跃

在王飞跃看来,有了人工智能之后,世界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他用“三个三”来概括这一新阶段。哪三个三?首先是三个IT,代表信息技术的IT已成为“旧IT”,而“新IT”就是智能技术。一百年前,IT代表着工业技术,那是“老IT”。第二个“三”是物理、心理、人工三个世界。“老IT”是开发物理世界的主打技术,“旧IT”是开发心理世界的主要技术,而“新IT”就是开发人工世界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热”,所以数据变成了石油,变成了矿藏,所以IT变成了“新IT”。由此,人类进入第三轴心时代,就是第三波的智慧全球化,从前两波的“负和”和“零和”到这一波的“正和”,使“多赢、包容”成为可能,使一带一路成为新一波的全球化开路先锋,形成“智慧”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飞跃认为,人工智能不会让人失业,更不会像霍金说的消灭人类,而是会给人类提供更好的工作和更有效的发展方式。以计算机为例,计算机刚诞生时,IBM总裁沃森曾说:全世界有五台计算机就够了,因为需求不足,而且担心机器太多了就会取代人类。现在全世界的计算机有多少台?你手上的手机至少相当于五千万台当年的IBM机。计算机(Computer)这个英文词,过去专指“算数女工”代表人,计算机确实取代了她们,也让计算机从代表人变成了代表机器,但没有取代人类的工作,反而产生了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过去没有的工作,都把我们变成了“码农”。这就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人变机器”,不是大家担心的“机器换人”,所以机器取代人了吗?并没有,相反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环境。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燕冬:下面我们有请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王飞跃老师,他是中国科学家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今天王老师带给我们的话题是《从新IT到大5G:新科技、新人类、新生活》,有请。

王飞跃:结合今天的论坛,我来谈谈智能跟生活、科技之间的关系。我们大家知道人工智能热,就是“阿尔法狗”惹的“祸”。我们靠Church-Turing Thesis(邱奇-图灵论题)有了今天的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但要走向明天就要靠AlphaGo Thesis。这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平行。我们的社会将进入一个虚实互动的平行社会。用两个词描述,就是要从牛顿到默顿:从牛顿时代的确定性、大定理、小数据,走到默顿时代的引导性、大数据、小定律,做智能也必须在这个角度下考虑。用三个词说就是“小数据、大数据、深智能”。以后谁说做人工智能、做智能产品,就一定要告诉我们“如何从小数据生成大数据,又怎么把大数据提炼成小智能、深度智能的”。“阿尔法狗”干的就是这件事儿,它从人类的八十万盘棋开始,自我对打生成七千多万的大数据,又从中提炼出两张图的深度智能,把已知的人类围棋大师都打败。后来又来一个“阿尔法狗零”,人类的棋一盘不用,自我对打也不到三千万,练成一张图的更“小”智能,回头把“阿尔法狗”以100:0干掉,从零开始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将来三小时也不用,再将来可能三秒都不用。想想看,这三秒,可能就是人类围棋大师一生三十年的心血,这就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确定边界问题上的能力差别。

由此,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用“三个三、五个五”来概括这一新阶段。哪三个三?“新、旧、老”三个IT,“物理、心理、人工”三个世界和相应的三个“轴心时代”。阿尔法狗之后,时代的IT已不再是信息技术,那是旧IT了,IT已成为新IT智能技术。大家也别忘了百多年兴起的老IT工业技术,缩写都一样,都是IT,从今之后必须“新、旧、老”三个IT一起使用,联合开发三个世界驱动人类发展的三个轴心。三个世界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的观点。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老IT开发了物理世界,旧IT开发了心理世界,之后我们必须开发人工世界了,所以人工智能热了,所以数据变成了石油、矿藏了,所以IT成了开发人工世界的核心技术了。

第三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概念的拓展,表明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以物理、心理世界开发为主的“负和”和“零和”全球化的第一、第二轴心时代,进入了以人工世界开发为主的“正和”智慧全球化第三轴心时代。这是增量发展的新逻辑。物理世界的东西,你有了我就没有了,所以全球化本质是负和、战争、侵略。由此而生,心理世界稍好,零和,可以自由贸易,不再全是枪炮,而是货物,眼见贸易战已经开始了,自由贸易也已经走到头了。我们不要看存量,要看增量,所以要开发新世界。人工世界好,是无中生有的世界,你可以有的东西、我也可以有,是正和,使“多赢、包容”成为可能。所以我希望“一带一路”是第三波智慧全球化的开路先锋,由此我们实现“智慧”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我个人的中国梦。我们的领导人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美国人一听就紧张,什么意思?只把东太平洋给我,西太平洋留给中国了?而我认为,说太平洋都小了,人工世界足够大,不但容得下中美G2两国的需求,也容得下G20的要求,还容得下G200+全球所有国家的发展。为什么人工世界几乎是无中生有的世界,知识经济为主,具有典型的经济增长边际效率递增的特色。

人类自有意识以来,就为了互联这个目标而像蜘蛛一样织网。曾经最大的网络是交通网,后来是能源网、信息网,现在是物联网,但人类还缺一张智联网,我们要从被联到在联,再到主联。等到大5G的网络建好后,人类的存在形态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你看交通现在已经变成社会交通,能源正在变成社会能源,我们的计算早已变成了社会计算。社会计算这个中文词是我2004年提出来的,现在全世界都在一起做它。随着社会计算领域的发展,等到3D打印机、机器人一来,制造也会变成社会制造,但其核心必须是社会计算之后的社会智能。这五张网就把三个世界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数据之力、算法之力、计算之力、网络之力、还有区块链的力量形成五力合一。大家现在还意识不到区块链的力量,没有区块链就上不了真(TRUE)道(DAO)。为什么?因为它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把以前不是商品的东西,活生生变成可批量生产、可流通的商品,扩大了商品空间,扩展了提高效率的途径,让我们进入了新的生活。

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农村全是一层的平房,因为它建在土基、沙基上,所以盖不高。而现在有了钢筋、水泥,房屋建十几层、几十层、几百层都可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就为智能系统建设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光靠大数据就如同在沙基、土基上建楼,危险,不可以。然而,所有的这一切还要在五度空间来做,所以要CPSS,而不是CPS,这么一来,产业自然就进入了工业5.0。

工业4.0是什么?德国人说是ICT+CPS,一点不错,问题在于什么是ICT、什么是CPS?原来那个定义还停留在工业自动化的思维里,我们靠工业化、自动化走到今天,但如若要走向明天,必须靠知识化、智能化,所以必须知识自动化。所以I必须是智能而不是信息。C必须是联通而不再是限于通信,那个S一定是人,是社会,你如果一定要加一个“系统”,那就是“CPSS”。

从1988年至1998年,我在NASA工程中心工作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当时的工作重点是空间资源利用——要仿空间站,仿月球、仿火星上面的系统。没有东西仿,我就提出用影子系统,因为无真可仿,后来提4.0,在2000年还提出了5.0,但2004就正式改为平行。我2010年写过中英文文章,强调从CPS到CPSS才能有智能企业、智能产品和智能产业。那时候百度搜索都没有“智能产业”这个词,没有想到现在发展这么快。今年10月份,意大利请我做一个报告,他们开国际工业4.0大会,我说我要去做工业5.0的介绍,他们问:还有工业5.0吗?到网上一查,原来只有我一个人在喊,但现在有许多人在喊,核心就是知识自动化。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科技——平行智能。

为什么平行?当问题变复杂的时候,人类会产生一个认知鸿沟。认知鸿沟曾经让人工智能进入十年冬天。怎么跨越这个鸿沟?只能靠大数据加平行。我们看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两句话、三件事儿。“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造未来”,问题是怎么创造?就要靠人工世界。预测的最好方式,就是做计算实验。我们做不起物理实验,那个成本太高、法律不允许、道德不允许,甚至科学上根本就没法做。那我可以退而求其次,做计算实验。这么一来计算实验就从小数据生成大数据了。然后再通过计算实验,把大数据,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对抗学习、平行学习提炼成针对具体问题的小智能、深智能,平行交互、平行互动、平行执行,形成描述智能、预测智能、引导智能,进入一个平行时代。未来,机器要从计算机到平行机,把牛顿机、默顿机合二为一,打通三个世界,从而让边缘端跟云端串到一起,小数据生成大数据,大数据再提炼成小智能、深智能,产生一系列新的岗位。机器不会让我们失业,反而会带给我们90%以上更好的工作。

我们实验室成立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的核心是做平行智能,基于ACP方法做平行控制、平行管理、平行机器、平行制造、平行医学、平行健康,平行社会、平行生态。以后每个岗位都可以装三个知识机器人,上班由三个知识机器人做“跟班儿”。一个是“描述”机器人,负责告诉他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一个是“预测”机器人,负责告诉他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是“引导”机器人,负责告诉他最佳实践是什么。机器人是铁打的营盘,人是流水的兵,因为人会退休或辞职,但机器人会牢牢守在岗位上,他们不会死,人类只需要给这些机器人喂养“粮食”而已,信息就是粮食,人类给机器人提供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的信息,机器人就会把这些信息内化成它的敏捷性、向问题聚焦的能力、向目标收敛的能力,它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再把“大数据”炼出“小智能”,就像AlphaGo一样,机器人将扩展并给予人类“真正”的智能。这么一来,会形成一个新的“合一体”人类——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以前的哲学理念,现在也变成了一个工程问题。

我们走到今天靠的是“国富论”。“国富论”实际上就是“专业分工”,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人机分工,将来一定要做到虚实分工,让上面所述的三个机器人把大部分事情都做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换个世界。过去,“吃一堑、长一智”是通过在物理世界头破血流甚至搭上生命的“吃一堑”,换来在虚拟的知识世界里“长一智”。我们需要换个思路,在人工世界“吃一堑、吃多堑”,帮助我们在物理世界“长一智”,从而低成本、高效能。

改革开放刚刚40年,这40年非常伟大,下一个40年如何更加伟大?以前我们总说“弯道超车”,但在多数普通人心里,为了安全,大家应在弯道之处慢下来,不应为了领先竞争而超车。最近改为“换道超车、直道超车”了,好了许多。现在我们应该树立“直道开车”的理念,不要再“超车”了,要自己跟自己比,在自己的道上,开自己的车,何必超车!以智能的方式实现新的全球化,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多赢和包容,这就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技术手段。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提问:王飞跃老师,您说到未来智能科技,它不但不会让人失业,还能够给人更多的职业,我想知道这些职业具体指哪些。其次,您认为数据主义是否会替代人文主义?数据是否会比人类更准确、更强大?比如,现在我们所有人说:“我要找对象,我一定问我自己,我更喜欢谁,我觉得谁和我更合适”。但未来数据起来之后,会不会说我听从数据,而人类的主观会越来越少?谢谢。

王飞跃: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小时候,全世界有多少从事测绘职业的人?非常非常少。现在我们找地方都是靠导航了,走路也靠导航,差不多把测绘这个行业从几个人发展到几万人。为了支撑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就需要更多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是更好的工作,这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以计算机为例,计算机刚诞生时,IBM总裁沃森曾说:全世界有五台计算机就够了,因为需求不足,而且担心机器太多了就会取代人类。现在全世界的计算机有多少台?你手上的手机至少相当于五千万台当年的IBM机。计算机(Computer)这个英文词,过去专指“算数女工”代表人,计算机确实取代了她们,也让计算机从代表人变成了代表机器,但没有取代人类的工作,反而产生了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过去没有的工作,都把我们变成了“码农”。这就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人变机器”不是大家担心的“机器换人”。所以机器取代人了吗?并没有,相反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将来的智能平行机会把我们再换成“智农”。

界面新闻:我想问一下王老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称,贺建奎的研究全过程违规,虽然后面我们有一些处罚,但我们的处罚往往非常滞后。面对这些伦理事件时,如何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而不是做事后诸葛亮?另外一个问题:科学技术发展服务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便利,特别是5G技术、基因编辑还有人工智能等。我们需要一方面支持,一方面也要规范,如何把握好这个关系呢?

王飞跃:我觉得第二个问题其实真的不需要担心。一大块确实要靠法制,举一个例子就是比如说西汉时,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混蛋国家,生下来就觉得烧杀抢掠这些事情理所当然。后来到农业社会,这类国家几乎没有了,但是占山为王的土匪出来了。小时候还听说过很多土匪的故事,可那时候一个县里面也没多少县役或警察,甚至警察的概念都还没有。后来进入工业社会,占山为王的土匪没有了,但是黑帮出来了,可你看我们一个街道里面多少警察?现在一个街道的警察可能比当年一个省里面的警察数量都多。未来进入智能社会,黑帮也不存在了,黑客来了,那时候搞不好我们人人都做警察了。将来做智能产品,区块链里面会有智能合约。现在的律师只在法庭,只在检察院,对不起,以后生产线上都要有律师工程师。所以,智能产业会给人类产生一系列更好的工作。像我们以前是在荒野里面跑,打野兽、摘野果,后来可以不要跑了,可以种地,再后来种地风吹雨打也不行,可以进入有屋顶的厂房做工人,再后来出现了蓝领、白领,将来又会出现金领、红领,都没有问题。退一万步讲,你的担心有用吗?没有用,关键是如何引导。

提问:我想问一下王教授,刚才说到了伦理,当然克隆人可能不能碰,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完全可以取代人类,包括它可以跟你谈恋爱,可以做所有事情。现在日本和美国也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机器人售价不是特别高,就一百多万美金,可以娶回家做太太,你觉得未来这一种情况会出现吗?

王飞跃:这个前提不存在,因为可以做太太的机器人就不存在。我可以向你保证:没有。

提问:这是我们清华五道口的同学投资的项目,这个事情存在的。

王飞跃:我只能说不存在,我对你的回答就是不存在。我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三十多年,我跟日本那一批人八十年代就在一起,不存在。

提问:如果存在的话呢?

王飞跃:我只能告诉你:不存在,不可能。如果条件不成立,结论可以是任意的,这是逻辑里最基本的知识。汽车比人跑得快,飞机比人飞得高,不等于比人厉害。

提问:这很LOW,随着科技发展它做出来的话。

王飞跃:你讲的结论就是这么LOW,因为它不存在。

提问:我担心它会存在。

王飞跃:可以担心的事情太多了。跟我讲这些的人也很多。我做机器人很长时间,知道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场景,要花多少功夫,稍微变动下,更要花多少功夫。不管多么Low,也不管投资多么High,做太太的机器人现在不存在,我所能想象的未来也不存在,除非将来连太太的定义都改了。

提问:科学有非常多的想象,从一千年前到现在其实只有很短的时间,但科技进步神速。刚才您说科学的想象有可能来自于宇宙,来自外星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包括物理空间、物理机器人,也许现在是物理方面的接触,今后就可能发展出来精神层面、感情层次的接触,很难讲一百年、两千年以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认为有这个可能。

王飞跃:相对2000年前的人,我们都是神,我们已经有了风火轮、千里眼、顺风耳,甚至比当时想到的神还神,我们还是人吗?我认为我还是人。有时候,不能想的太多。其实,按照现在的科学理论,整个宇宙再过多少亿年就完蛋了。凯恩斯早就说过:“长久来看我们都要死的”,那时,什么都是可能的了。

张燕冬:结束之前,我们请每一位科学家用一句话来总结下“科学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王飞跃:研究了一辈子,有时在想,对我而言,科学有时候比神学还神奇,要有敬畏之心,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