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加码”企业扶持:增加贴息资金规模,税收优惠指引将出

文/《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袁满  

2020年02月07日 18:35  

本文3681字,约5分钟

按照国务院会议最新决定,增加贴息资金规模,改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更大范围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下称“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纾困小微企业的措施,正在逐步出台并落地。

2月7日上午10时,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就支持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等内容进行说明。

《财经》记者注意到,在政策力度不断“加码”之下,此前不少企业反馈的人员成本较高、资金流紧张等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若疫情持续,市场对下一步是否继续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财政空间扩容(预算赤字率、专项债、特别国债)、货币政策如何发力等颇为关注。

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将出炉

就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在资金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安排170.9亿元。

在政策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十余条财税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针对疫情防控已出台各方面措施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包括:自1月1日起,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这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务、邮政快递收入免征增值税等。

余蔚平同时透露,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比如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快递、民航等行业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的优惠,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按照国务院会议最新决定,增加贴息资金规模,改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财经》记者注意到,此前包括北京、上海、苏州、山东、四川等省市均已先后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涉及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内容。

“确实在给我们‘减负’,比如税费和社保延缴、房租减免,与员工协商一致调整薪资等等,这些都是之前我们呼吁并希望解决的问题。”多名中小企业负责人直言,多部门政策出台,可以说是当下困境中的一场“及时雨”。

提及上述政策的具体落地,余蔚平表示,目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陆续制发操作文件。下一步,特别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降的费降到位,持续发挥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

“我们即将发布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同时,为了保证落实到位,对此前已经有的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和税收征管操作规范相应地进行调整和优化。”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金融扶持力度“加码”

自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在支持疫情防控中所做的工作亦备受关注。

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2月3日和4日,人民银行超预期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两天累计投放流动性1.7万亿元,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如期开市,并平稳运行。再者,强化对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保障民生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加强对重要医用、生活物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

另据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透露,此次银行保险业对于生产医疗器械、药品、防护服、口罩、消毒用品的企业,重点是疫苗的研发企业,对他们的融资需求主动上门去服务,提供优惠的利率和专项贷款额度。初步统计,对这方面的重点信贷投放累计已达到2100多亿元。

疫情发生后,多行业遭受冲击,多名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均告诉《财经》记者,由于需要支出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但公司正常经营因疫情影响无法恢复,导致无营业收入。当前,资金周转困难,若无法及时解决现金流问题,恐难继续支撑。

《财经》记者注意到,中小微企业资金困境正被相关监管所关注。此前的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等。

周亮亦在发布会上表示,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不少小微企业出现了一些暂时性的困难,银保监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采取了多种帮扶措施,比如很多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对湖北省内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而且不少银行还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增加了专项的信贷额度,对逾期的利息给予了减免。

北京某餐饮企业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自上述政策发布后,至少10家以上的银行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目前正在洽谈具体细节。希望得到更多的贷款利率优惠。

《财经》记者注意到,上述提及的财政贴息贷款目前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有部分银行业从业人士直言,考虑到财政能力亦存在有限之处,目前首要任务肯定是保障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但下一步可考虑出台具体标准,将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延伸至部分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或企业。

正如硬币的两面,疫情之下,银行提供贷款在增加的同时,是否会导致自身的不良贷款攀升?周亮表示, 2019年普惠性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是3.22%,比2018年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此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特别是住宿、旅游、餐饮等这类小微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总量不会太大。如湖北武汉可能受的影响更严重一点,其他地区受春节因素的影响和防控措施的影响,不良率预计会有所上升,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情况来看,去年共化解了2.3万亿不良资产,小微企业的不良占比比较小。

“另一方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0%以上,有充足的资源来应对不良的上升。经济和金融实体经济的关系,大家还是要从长远来看。疫情是暂时的,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来看,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对整个金融造成大的影响。”周亮强调。

后续政策空间多大?

处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影响,市场担忧,今年一季度经济下滑速度可能会加快。对此,潘功胜表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的,可能会对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活动造成扰动,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会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的附近。

“看看历史上的2003年非典,非典时期扰动的是当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三季度经济迅速出现了反弹。所以,我们认为疫情缓解以后,中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有释放,中国的经济会出现补偿性的恢复。”潘功胜说。

若疫情延续,接下来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市场高度关注下一步对于中小企业减税免税降费、财政空间扩容(预算赤字率、专项债、特别国债)以及基建投资相关的政策举措。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财经》记者,下一步,我国应采取多方面措施,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可能冲击。一方面,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赤字率还可以适当提高。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鼓励中小银行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和小微企业。

潘功胜在发布会上直言,人民银行正在认真分析和评估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空间仍然是充足的,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所以,工具箱非常充足。

“在货币政策方面,接下来,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像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这样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潘功胜说。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监管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关监管指标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当然,金融机构在做好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的同时,亦需更加注意防范金融风险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如对假借疫情名义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应及时纳入征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