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冰”与“火”:有的行业“天降赛道”,有的行业停摆数月

文/《财经》新媒体 徐徜徉 刘洋 涂伟 编辑/王小贝  

2020年02月12日 18:23  

本文9107字,约13分钟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中国大地,也在无形中重塑着产业发展格局。和餐饮、旅游、交通运输业的“惨淡经营”相反,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行业意外地迎来了“大爆发”。鉴于新冠肺炎将国民都困于室内,所有迎来发展良机的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前缀——“在线”。

数据显示,在线医疗方面,截至1月30日,阿里健康在线义诊累计访问用户数超280万;在线教育方面,截至1月31日,20多个省份加入“在家上课”计划,超一万所大中小学、500万学生通过钉钉直播上课;在线办公方面,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在一天内用钉钉在家办公。与此同时,春节期间,电影票房不足3000万,而去年同期高达80亿;餐饮业仅有30%正常经营,在正常经营的企业中,96%的企业收入降幅超50%;交通方面,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6.9%。

对于新冠肺炎对行业的影响,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疫情对服务业,特别是基于线下的社交活动的行业影响巨大,而疫情助推的行业主要集中于线上,“2003年非典主要催生了人们对汽车的购买热情,并促进了电商的快速发展,我认为这次疫情可能会刺激线上办公崛起。”他说。

同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杨淼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疫情的爆发对住宿、餐饮、电影、旅游、交通运输、零售、部分制造业等二、三产业影响较大,未来的恢复有赖于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疫情爆发加速了线上经济的爆发,在线诊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电商等行业前景广阔,但“后疫情时期”如何保持发展势头仍有待企业思考。

一、疫情之下,哪些行业在逆势狂奔?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中国大地,也在无形中重塑着产业发展格局。和餐饮、旅游、交通运输业的“惨淡经营”相反,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行业意外地迎来了“大爆发”。鉴于“新冠肺炎”将国民都困于室内,所有迎来发展良机的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前缀——“在线”。

来源:国金证券研报

就医需求移至线上,
在线医疗企业用户数大增

在线医疗是首先得到机会的行业。疫情之下,更多人不再选择线下实体医院,绝大多数就医需求被理所当然地转移到了线上。

政策红利也随之而来——2月7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让人民群众获得及时的健康评估和专业指导,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图/国家卫健委

阿里健康、腾讯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丁香医生等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服务,阿里健康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在线义诊累计访问用户数超280万,医生数量超1000名,参加线上义诊的在线医生人均日接诊量超100单。

受利好消息刺激,相关概念股纷纷飘红。截至2月10日收盘,港股市场上的阿里健康大涨13.08%报收13.66港元,市值大增近200亿港元;平安好医生也日涨8.10%,报收79.45港元。A股市场上,创业慧康和卫宁健康也在2月10日分别上涨3.51%、3.29%。

阿里健康在2月10日的股票表现。图/东方财富网

东兴证券研报认为,在线医疗企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一方面培养了广大民众对在线医疗的认识,提高了民众对于在线医疗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也将刺激政策方加快在线医疗领域的建设。

完全不需要“市场推广”,
部分在线课程学习人数翻了几十倍

另一个“天降赛道”的行业是在线教育。伴随着疫情的逐步发展,传统线下教育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在线教育则瞬间再次站到了风口之上。

粉笔网副总裁袁东告诉《财经》新媒体,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影响是“致命”的,但因为“需求还在”,所以线上业务同比增长了200%,受疫情影响的线下班转线上班用户的比例也达到了80%以上。

猿辅导方面也向《财经》新媒体表示,截至2020年1月,猿辅导在线教育的全国累计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疫情发生后的2月3日,猿辅导免费直播课首次开课,截止2月6日,猿辅导免费直播课报名人数超过1000万,单月技术支持消耗的成本在1.5-2亿人民币左右。

一位匿名在线培训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己的公司主营“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线培训业务。之前,由于人们对在线授课的接受度不高,公司特地为2020年准备了一笔预算,希望用之以推广“在线授课”这种方式。“没想到疫情一来,在线用户总数一下就翻了好几倍,连这笔预算都省了”。该人士还称:“和疫情发生前对比来看,艺术类包括美术、书法等在线课程的学习人数增长最多,翻了差不多有几十倍。”

业务增长的好消息很快传导到了资本市场。2月7日,中概股网易有道股价暴涨,涨幅29.12%收报21.15美元。同日,新东方在线股价也上涨15.81%。而好未来(学而思网校)从2月3日开盘价50.05美元/股上涨至2月10日收盘价57.24美元/股,且在2月4日单日上涨超10%。

美股“好未来”在最近一周内的股票走势。图/老虎证券

民生证券认为,本次疫情或对线下培训机构的业绩短期内造成影响,而在线教育机构纷纷借机推出课程,吸引流量,渗透率有望上升。

袁东向《财经》新媒体分析称,未来线上学习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强。“不管有没有疫情,线上学习的趋势都具有不可逆化。”在其看来,在线教育这一垂直领域将很有可能最终呈现出“721”的局面,即“第一名占据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第二名占据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其他所有企业占据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谁能更快更好地在线上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谁就会赢得未来。”

突遇巨大流量,
在线办公企业“喜忧参半”

由于疫情,很多上班族第一次体验“远程办公”。在这背后,蕴藏着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在线办公。

2月5日,阿里钉钉超过微信等国民应用成为App Store“免费APP排行榜”上的冠军。科技分析师罗超因此评论称:“一款企业级应用登顶,在苹果应用商店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据《财经》新媒体查询,截至2月10日,阿里钉钉依然牢牢霸占着AppStore第一的位置,且App Store 排名前三的均是企业办公类应用。北京某企业的销售经理张卓(化名)告诉记者,2月3日“上班”后,公司特地新开通了阿里钉钉账号,并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使用。“2月6号用钉钉开了一次线上视频会议,使用体验还可以,不是特别卡。”


图片来源:苹果app store排行榜

不过,张卓可能并不知道,2月3日开工首日,不少用户纷纷反映钉钉消息迟迟显示未读,视频会议卡顿。事后证明,卡顿的原因是由于流量增加太猛,钉钉不得不进行临时限流。当天,钉钉在阿里云上紧急扩容1万台云服务器。2月4日,钉钉再度扩容1万台云服务器来应对依然高速增长的流量洪峰。其数据显示,全国有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在一天内用钉钉在家办公。

高度集中访问下崩溃的还有企业微信。被频繁投诉后,企业微信也紧急就此事做出官方回应:“今早(2月3日)开始,数千万用户同时使用‘会议’功能,网络出现拥堵。我们已紧急修复了网络,并做了扩容处理,现在已经恢复。”

如此的“狼狈应对”,源于以往“云办公”在我国普及度较低,企业还未做好迎接巨大流量的准备。但在美国,“远程办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券商研报显示,截至2017年,美国有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到2020年,大约50%的美国科技公司将会有约29%的员工实现“远程办公”。

中国在线办公市场虽不算成熟,但增长迅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在23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8%;预计2019年该行业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左右,到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到486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为12.4%。

罗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于无形中引发出了一场“全社会的数字化练兵”。“目前,国内在线办公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家还不太习惯远程在线协作,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需要被市场教育。但未来,远程办公将由非常态发展为常态,这一方面更加适应年轻雇员的工作理念,一方面也能帮企业有效降低物业成本、提高效率、改进管理,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足不出户”成硬约束,
线上内容平台变身舆论主场

在疫情肆虐之际,在“少出门、少聚会”的号召下,微博、知乎、抖音、快手等平台已成为疫情疫情期间人们获取获取新闻、娱乐的重要途径,也称为疫情时期的主要舆论场。

新浪微博工作人员对《财经》新媒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近期每天有超过2亿网友通过微博关注最新疫情、获取防治服务信息、参与公益捐助。同时,微博开通的“抗击肺炎”专区日均曝光量超过20亿次,平台上疫情相关视频的单日最高播放量超过25亿次。

据了解,疫情动态是春节期间全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微博热搜榜上与疫情相关的话题占比超过60%,相关话题阅读数量均突破10万,话题总阅读量超过4000亿。用户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官方发布信息、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一线求助信息、医疗科普信息等。

该工作人员透露,自今年1月20日以来,上百个部委官微和2.6万余个各级政府官微已发布超过55万条疫情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115亿。从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已经发布近30万条疫情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500亿;围绕国家及各地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媒体机构发起了1400余场微博直播,累计观看次数超过11亿人次,全天候云监工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则成为最火直播。一线医务人员、医院、政府机构、媒体等社会各界已经发布了23万条求助微博,阅读超过4.77亿次,其中231座城市的503家医院通过微博求助。同时,围绕口罩佩戴、隔离注意事项等多个角度发布31万条分析解读,同时政府机构发布超过2.5万条疫情辟谣相关微博。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截至发稿,微博超话“肺炎患者求助”已发布1444条帖子,阅读达16.3亿,平均每天阅读量约5亿。


图片来源;易观千帆数据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疫情爆发期间,今年1月20日至26日,新浪微博活跃人数环比增速达到近期高峰为6.6%,随后增速回落。

另外,知乎的阅读数据也较为可观。知乎工作人员为《财经》新媒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与肺炎相关的问题“23日起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各方该怎样一起渡过难关?”阅读量最高,在问题创建4天后,阅读量达5044万。另外与疫情相关的话题中,最受关注的前20个话题浏览量均超500万。

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同样,易观千帆数据显示,1月13日至19日,知乎活跃人数环比增速达到峰值,即10.1%。

除了以上内容平台外,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这在另一侧面也促进了MCN行业的快速发展。据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参照2003 年“非典”的影响,国内的旅游、文娱、餐饮、影视和交通遭遇重创。当时足不出户成为刚性约束,几个月过后人们培养出电商购物的习惯。随着大众购物快速完成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化,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同时,据燃财经报道,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疫情对短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有了演进和分化,比如直播和很多行业的结合会加速,如直播相亲、直播教育、直播健身等。

二、疫情令行业急刹车:数月无法正常经营 资金链压力“山大”

抗疫时期,宅在家里不动,也能成为对社会贡献的一部分。流动人员的大幅度减少,对严重依赖人流量的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自1月23日开始,国家铁路、民航、文旅部等先后推出11条出行政策,紧急叫停人员流动,旅游业降至冰点。随后,全国各地政府要求经营性场所暂停营业,现在的电影院、商超零售不得不关停。尽管业务暂停,但成本却不断增多,相关行业企业只能焦急的等待疫情结束。

旅游业几近停摆:
资金链承压,企业被迫“割肉”或停业

“旅游行业可以说是受疫情影响的直接行业,因为旅游本来做的就是流动性的生意,但这次疫情的整个防控就是要控制流动性,而这对旅游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6人游创始人兼CEO贾建强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说。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春节期间,大量旅行团取消行程。贾建强谈到,官方陆续发出多项限制出行的规章制度,限制的区域从武汉延展至全国。不仅如此,多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取消原本的假期而选择坚守岗位。这使得大量旅行计划取消。“旅行社不仅仅要牺牲几个月的业绩,还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等资源来帮助客人退款,特别是海外酒店、部分景点,并不支持退款,这便需要旅行社人员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跟客人沟通,以寻求对方理解。”贾建强说。

自1月23日开始,国家铁路、民航、文旅部等先后推出11条出行政策,将全国人员流动迅速“凝固”。1月26日至31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同比跌幅最高达85.4%。雷厉风行的政策下,全国人员流动性降至冰点,携程、同程艺龙、途牛、去哪儿、飞猪等企业先后宣布,将为消费者提供无损退款,并先期为消费者承担退改费用。这让这些公司承担了巨大的资金垫付压力。

携程工作人员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疫情发生至目前,携程退改订单已经完成了数百万的体量,其中,涉及旅游团队中仅自由行就有数万张订单需取消,各类更改需求更是不计其数。根据退订数据和预估,携程已于近日将相关保障金额额度从1亿提升至2亿。

“目前所遭遇的最大困难仍是退订订单的积压问题,尽管自助退改功能的快速上线,但每天进线咨询和退改的用户仍较平日里有大幅增长。”携程工作人员谈到。她谈到,从疫情开始发酵时,携程大住宿业务的电话进线量就成倍数增长,最高时达到8倍,酒店管家(在线客服)甚至达到了12倍。与此同时,机票退改的需求量增长了近10倍。1月27日铁路发文后,当天的火车票业务量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320%,相比平日增长526%。

同程集团则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集团于1月23日宣布免费取消2月8日前境内酒店订单,1月24日宣布为国内全线产品均可无损退订,1月26日推出被暂停团队游特殊退订政策,2月2日宣布平台全球酒店订单免费取消保障时间延长至2月29日。同程艺龙也已经启动危机应急保障金2亿元人民币。

“大规模退款后续可能会导致旅游企业资金倒挂,因为客人的退款和供应商的退款是有时间差的”,贾建强说。具体而言,大量旅游企业通常为客人安排了快速退款,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地接旅行社的退款则需要一段时间,这便导致了资金链倒挂,旅行社的资金周转将承担巨大压力。

除旅行社外,众多酒店、民宿、餐饮等被迫停业,景点纷纷关停,大量文化、娱乐活动取消,人员、经营、管理等损失不计其数。

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测算,2020年春节期间整个旅游业的直接损失在5500亿元左右。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则表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6.5万亿元,按此估算,平均停滞一天,旅游业便损失176亿元。为了缓解疫情为旅游业企业带来的损失,文化旅游部于2月5日下发通知,暂退范围为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

图片来源:文旅部官网

巨额损失已然造成,但旅游业多久能够恢复仍未可知。“根据文旅部通知,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这可能意味着疫情结束前几个月旅游业相关企业是无法经营的,但企业的固定开销依然需要支付,这对于企业的现金流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贾建强谈到。

疫情来袭影院首当其冲,
危机倒逼影院业务升级

疫情突然爆发,影院成为最早一批受到冲击的行业。

春节档,向来都是电影行业的必争之地。西部证券研报称,根据往年数据,春节前后(2月)票房收入一般能占到地级市影院全年票房收入的15%左右,县级市影院则更加依赖春节假期票房收入,这一比例能达到25%-40%。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1月23日,2020年春节档7部电影全部宣布撤档,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影城宣布暂停营业的消息。


暂停营业的北京UME影城。摄影/涂伟

2020年春节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仅报收181万元,在去年的大年初一,这份数据是14.58亿元。

北京多家影院相关工作人员对《财经》新媒体表示,影院收入大幅度减少的同时,成本并没有降下来。一般来说,影院的刚性支出除了商场租金、员工薪资外,还包括放映设备按揭贷款、春节开业装修贷款等分期支付款项。停业对于影院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型的连锁影院,资金链可能会面临问题。

包括横店影视、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在内的多家A股院线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本次暂时性经营调整系不可抗力导致,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将因此产生波动。值得注意的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电影、中国电影以及横店影视的股价持续走低。

影院的暂时性停止营业,对于一些拟上市的影院公司也造成了不小的困惑。考虑到疫情的冲击影响,一家年轻的多产业链影业公司,经过两日的考量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有行业分析师对《财经》新媒体表示,此次疫情的冲击,对影院行业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影院的发展从纯粹的票务单厅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业务模式,是时候开始探索影院3.0业务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压力测试机会,能够倒逼行业进行业务上的创新,实现营收渠道的多样化,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除放映电影,影院还能提供哪些沉浸式场景消费体验?这需要全行业的影院共同去探索。

商超零售暂停营业,
线下线上融合更为迫切

零售业作为抗经济周期的王者,面对着疫情的不可抗因素,也要开始坐不住了。春节假期后第一周,《财经》新媒体记者随机走访北京多家综合性商超发现,尽管商场依旧照常开门营业,但商场内部选择开业的商家只有不到一半。在北京富力广场,连片的商户紧闭大门,以暂停营业的方式应对此次疫情。


北京富力广场关门的商户 摄影/涂伟

服装业作为商超主要商户类型的代表,在此次疫情中遭到了重创。此前,服装业的发展已经出现连续下滑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9870.4亿元,同比下降4.8%,首次出现负增长;2019年上半年,该数据为4749.7亿元。2020年“地狱模式”的开局,更是为行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线下门店承压,电商或将成为行业的救命稻草。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目前我国服装电商领域仍在快速发展,2018年服装电商市场规模达8205.4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2019年有望突破一万亿元。

就行业整体而言,虽然电商业务带来的份额呈逐年递升的趋势,但线下渠道依旧是主流。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疫情冲击过后,各大品牌或将更加注重电商带来的运营效率,未来,一些小众化、个性化的品牌或将借助电商乘势而起。

服装业的线下与线上的加速融合,也代表着商超零售业的未来趋势。易观分析认为,就当前而言,商超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将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对整个消费历程进行全面挖掘,从而数字化优化各个流程环节。随着线上消费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线上、线下消费生态体系的进一步融合,以及智慧门店、新零售等多元化服务场景的相继出现。

商超零售企业在此行业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消费数据,数据也成为企业资产之一。如何在传统流量运营之上,进一步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成为当前商超数字化升级的共同目标之一。

三、“后疫情”时期展望:公共服务领域或有新举措

对于此次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邵宇谈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能会放缓。“非典来临时期,中国正处于这个经济上行阶段,势头高歌猛进。而此次疫情爆发时,经济整体正处于下行周期,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审视的窗口。”他谈到。

同时他还谈到,疫情过后,公共卫生政策肯定会有比较大的改进,比方说针对传染病,医院的常备性、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待遇提升,以及应急产能的释放、供应的通畅度。未来在公共服务,特别是在医疗卫生以及城市群公共服务的配套和超前建设等方面,相信不管在产业、民生等方面可能都会有一些新举措。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政府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专项资金或者税收、租金减免政策来配合,以帮助中小企业度过一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资金缺乏状态。“至少需要建立一个基本准则,即应对类似这种突发事件的系统的应对方案。包括对成本、收益更为合理的考量。”邵宇说。

他认为,各行业未来恢复都会有一个时间,这个时间有长有短,比如航空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另外一些行业如餐饮,原本就受到春节压制,后续消费需求会快速回升,恢复也会更快。

杨淼也谈到,未来中小企业还应专注主业,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及时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运用期货、期权、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做好风险转移或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