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数字经济社会转型阵痛|战“疫”观察之四

文 | 周天勇 编辑 | 张有义  

2020年02月13日 17:11  

本文1493字,约2分钟

我们既要张开双臂拥抱数字经济的来到,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要冷静地看待数字经济。

迟到的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拐点虽仍未到来,但这场灾难终将过去。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是巨大的。

但我们也看到,与17年前的SARS时期相比,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前沿科技,以及相关的新经济形态都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不得不承认仍有遗憾。

值得期待的是,疫情之后,数字经济和线上经济可能呈现跨越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财经E法推出了《战“疫”观察》系列文章,刊载国内知名学者的观点,深入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共同探讨互联网科技如何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韧性”。

网络、移动通信、大数据、算法、极速运算等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疑会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产、居住、出行、消费、社交等方式,数字经济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步入了人类世界。它节约了时间,缩短了距离,并使信息传递大规模化,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空间。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相结合,大大降低了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而且,算法进展、3D打印、数字及智能与自动化相结合,使大规模、差异化制造变成可能。

数字经济改变了许多经济学原来的定理,如传统“公地悲剧”变成了虚拟空间的“公地喜剧”;规模收益递减变成了数字经济规模收益递增;现实空间运输仓储商店容量的有限性,变成了虚拟空间运筹、货架等空间的放大,甚至无限性;自行车、家用轿车、车库、住宅私人产权和使用的低效率,在网络平台对接下变成了私人产权、共享使用的高效率等等。

我不是唱衰数字经济的学者,而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我们一定要加快信息数字技术的研发,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世界数字经济领域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使我们的数字智能技术和数字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学界、技术界、业界和政策研究界,一定要冷静,要坐下来耐住寂寞,在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国际竞争、技术产业化、竞争与垄断、行业规制、就业转型、虚实融合、经济核算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理指导实践,合理制定政策,企业科学投资,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从一个非数字经济的社会转型到数字经济社会,会有结构转型的阵痛。未来需要思考,是用数字经济全部替代传统经济,是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还是数字经济与非数字经济各自独立并存?劳动者结构中,有多少人能够达到数字经济时代对人们素质的要求?

数字经济的特点是,新知识新技术精英化,资本网络和平台化,制造高智能资本化,经济的收入向精英、技术和资本要素集中,很多普通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消费不足,那么,生产是不是会过剩?数字经济时代创造的财富如何分享?

因此,我们既要张开双臂拥抱数字经济的来到,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要冷静地看待数字经济。

许多学者和数字技术及产业界的人士认为,未来数字经济规模特别大,其会成为强劲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是我们的数据对比发现,许多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后,技术进步不能说不快,但增长速度一直在中低速以下,并没有实现中高速度的增长;二是这一次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到底在什么时候能够爆发式大规模扩展产业,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才会发生;三是财富从过去由人的脑力和体力创造,改由智能创造,“生产—分配—消费—生产……”链要重新安排。这些需要由数字技术专家和经济学家们联合起来,进行讨论。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本文特别感谢腾讯研究院及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