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进步作为补偿|战“疫”观察之六

文 | 孙宝文 编辑 | 张有义  

2020年02月15日 13:36  

本文1409字,约2分钟

中国政府需要在疫情中总结经验教训,将疫情压力转化为深化体制改革的动力,加快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市场体系。

数字化的信息或者说数据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信息的生产、流通与利用主要依赖于网络,是非接触式的,受疫情的干扰相对比较小。因此,数字经济在战疫情、稳经济中可以发挥稳定器、推助器和加速器的作用。

稳定经济社会。疫情造成的线下销售下降,有可能会被网购的增加抵消。互联网平台因疫情发展可以吸收新增就业,比如网红/自由职业/自媒体等灵活就业形式,平台经济在就业方面可以发挥稳定器和“就业蓄水池”作用。政府在线沟通、学校远程授课、医院线上诊疗、企业在线磋商交易,远程办公方式稳定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推助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疫情推动网信技术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应用,消费者更加习惯了网上购物,企业部门的生产资料交易也借助平台完成,产业互联网进程加快。

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在抗击疫情期间,有可能涌现新模式和新业态。比如,网上协同办公,互联网医疗、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服务型电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短期和长期两个时期。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扩散面积和持续的时间。总体判断,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短期性的冲击,震荡冲击会明显大于2003年的SARS。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中国正处于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以及中美贸易战双重叠加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将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对国内外市场都有影响。比如,苹果公司决定将中国大陆全部苹果直营店暂时关闭。此外,如果疫情持续,可能会严重影响国际贸易,推动产业外移,进而重塑全球产业链。

三个产业。按照行业划分,第三产业受冲击最大,正值春节假期,本应是消费的好时机,疫情爆发扩散,交通、餐饮、旅游、商场、实体店、影院、线下培训、娱乐等行业遭受重创。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主要是用工、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以及产品流通受到限制,同时也受到第三产业的连带影响,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

线上和线下。新冠疫情显著拖累春节线下消费,但线上娱乐等服务型电商得到发展,产品型电商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物流快递能否正常运转,若维持运营则能部分对冲疫情影响。

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疫情过后,“现代化治理”将加速替代“传统治理”,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体系加速建设,城市管理全面数据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从传统的“表格思维”进化为“大数据思维”,有些城市甚至将能够开展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疫情态势、部署疫情防控以及监测流动人员,等等。比如,腾讯提供的“人群迁徙态势感知平台”,助力政府迅速作出防控决策。

中国政府需要在疫情中总结经验教训,将疫情压力转化为深化体制改革的动力,加快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市场体系。疫情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疫情之中有可能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疫情推动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在疫情中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出清,提升企业竞争力。建议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流通体制、应急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制度环境。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本文特别感谢腾讯研究院及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