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受疫情影响严重 航司缓发薪酬求生存

《财经》新媒体 王和洋/文 潘西/编辑  

2020年02月21日 10:47  

本文1470字,约2分钟

尽管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复工,流动人口有所增加,但国际与国内航线仍旧冷清。航班数据软件航旅纵横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19日,旅客运量常年位居首位的京沪航线,仅有12个航班计划,客座率低至8%。

京沪航线的静默,只是疫情之下中国航空运输业低迷态势的缩影。身处其中的航空公司正经受着业绩滑坡与维持经营的双重压力,不得不采取发债、缓发薪酬、安排员工轮休等措施自救。

“我们这已经停掉了不少航班,避免越飞越亏。”华夏航空一位员工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受疫情影响,1月份旅客运量锐减,2月份情况仍旧不乐观。

记者从海南航空方面获取的数据显示,1月份,海航控股及所属子公司的载客人数同比下降34.97%,其中国内同比下降36.38%、国际同比下降12.89%、地区同比下降36.51%,下降同样明显。

民航局新闻发言人、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熊杰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月份航空运输市场出现负增长。1月份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060.2万人次,同比下降5.3%,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401.1万人次,同比下降7.0%,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659.2万人次,同比增长8.4%。

“保守估计,一个季度的净营业额会损失掉。”在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看来,此次疫情会给航空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远超非典时期。

此前已有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此次疫情会直接导致航空公司第一季度亏损,并且有可能持续到第二季度,甚至多数航空公司在2020年会亏损。

为应对疫情,各航空公司也陆续推出多项措施,把增收节支,将效益损失降到最小作为阶段性目标。

记者注意到,深圳航空、厦门航空、四川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近期密集发行了疫情防控债,借此方式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例如,深圳航空自2月10日起,发行的疫情防控债总额已达18亿元,资金主要用来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归还短期融资、补充运营资金等。

杨彦锋认为,疫情过后,可能至少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客运量才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航空公司需要做好长期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为平衡现金流,已经有企业开始实行薪酬缓发、员工轮休。记者发现,海航集团已经下发通知,要求海航集团董事会全体成员、监事会主席、集团总部经营团队全体成员、全集团管理级别M5(含)以上干部,自2020年1月起缓发所有薪酬,直至疫情影响结束。

另外,海航已制定轮休方案,涉及飞行、乘务、航务、地服、销售、行政等多个岗位,轮休期间不发薪酬,按在岗工作时间计算薪酬,社保、公积金及公司福利正常享受。

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春秋航空也面临薪酬发放压力,已经有不少管理层干部通过书面形式主动申请从2020年2月起零薪酬,直到疫情结束,航空业务恢复正常。

尽管如此,杨彦锋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此次疫情并不会对海南航空、中国国航、春秋航空等大的航空公司造成致命打击,因为它们经过多年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强。等疫情过去,凭借成熟的机队、空乘班组等,它们可以很快恢复市场份额,整个竞争格局不会改变。

“反而是中小型航空公司,本身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次遭到的打击会比较大。”杨彦锋说。

记者注意到,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为航空公司减少负担。例如,自1月1日起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往年,航空公司需要缴纳民航发展基金几亿元至几十亿元不等,此举可以直接降低各航空公司成本。

杨彦锋表示,航空业属于重资产、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支付大额的贷款、租赁费用,还款压力很大。如果可以延长贷款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对航空公司的帮助将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