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矢:科学管控疫情,降低危机的经济社会成本

文/金矢 朱弢/编辑  

2020年03月07日 19:26  

本文3424字,约5分钟

科学防控,重点在于城市和地方管理者是否以科学思维来处理疫情防范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降低他们的恐惧心理。

文/金矢

从武汉封城到现在,全国的企业停工停业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很多城市出于对疫情传播的担忧,仍然对开工复业持小心谨慎的态度,生怕因个别新增案例导致隐患出现而担责。事实上,最近发生的几例突发性的疫情传播案例,使得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甚至被立案查处,确实加大了对于疫情风险的恐惧和担忧,使得各地的疫情管控措施始终绷紧。

虽然国内不惜一切代价地防控疫情传播,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但国际上疫情传播风险却在到处蔓延,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反思中国的抗疫举措,如何在接近后疫情时期,总结经验和教训,尽快通过科学管控的措施,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目前看来还是十分必要。

何谓科学的疫情管控?

如何理解科学管控,大概有两个方面内容:一种是实施医学和防疫的科学手段,提高医学和防疫的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等;另一种是以更为科学的手段完善防疫的社会治理,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前者是医学专家和卫生防疫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者则是城市政府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所谓经济和社会风险,很多人研究分析了疫情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各类产业和行业的影响。这些分析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看经济数据,可能还会导致某些方面认识的误区。

经常听到有人说,经济数据少几个百分点有什么关系?毕竟人命关天。在疫情防控趋紧的时候这么说,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认同。但是已经接近后疫情时期,在疫情中承担各种风险的城乡居民,可能更为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和就业会受到什么影响;同时对于一部分中小企业家来说,忧心的是自己的企业是否面临破产,而这一切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虽然重要,但是在生命危胁解除的时候,人们会转而担心自己的生活损失是否可以承受。随着疫情传播风险降低,这种潜在的社会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因此,对于疫情风险大幅度下降的城市管理者来说,现在要及时认识到通过科学管控的治理手段,化解未来潜在社会风险的重要性。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应该是在加强防控不留死角的同时,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运转,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收入不会受到更大的损失,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不要因疫情期间停工停业而倾家荡产。

所谓科学管控,实际上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把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降到最低。如果说在疫情开始的时候,面对人口大规模流动和原发地疫情传播的失控造成的疫情迅速蔓延,因而采取一些相对极端的防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必须要认识到,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后,仍然延续疫情初期的防控措施,等于是要耗费更大的社会成本。

那么,很多新增确诊病例已经明显处于零增长的地区和城市,对于逐步解禁和恢复停工停业的措施,究竟要采取多大的力度?坦率地说,很多城市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者并没有把握,脑子里防疫的弦仍然处于过份地紧绷状态。

其实重新分析一下疫情的传播规律,从开始的不重视,到形成一定范围内的传播,然后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动,迅速蔓延到全国。现在可以说,没有哪个地方和城市,甚至社区和村庄会不重视疫情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甚至放大造成了全社会的恐惧。他们不仅仅是担心疫情对自身的影响,更是担心对自己的朋友圈和关系链以及周边邻里的影响。而对于很多城市和地方管理者来说,在积极防控的同时,却是担心如果出现了一点问题都会丢掉乌纱帽。

如果客观地分析疫情的演化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大面积严防死守,可以转化为轨迹跟踪和点对点的严控,余下的则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社会防范意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每个人对疫情风险的认识。

现在其实可以确定,即使某个城市发生了极少数的案例,只要迅速对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的行动轨迹进行大数据跟踪和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就不会影响到城市正常的生活生产。

如果担心人员的开放式聚集会引发个别案例的传播蔓延,那就继续停止各种大规模的聚集活动,限制餐馆聚集性就餐的人数。或者是对会议等聚集性活动,提出配戴口罩和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

实际上,自复工复业以来,各企事业单位的电梯运营正常,公共交通和地铁运营正常,复工单位的食堂就餐和会议也是正常进行。这种人口高密度聚集的场所恢复正常,意味着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大规模全面动员的防控时期,已经逐步让位于对重点社区、重点任务和重点来源地的防范过程,而且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也开始从原来防范如何疫情地区人员的输出,到现在强化防范外国疫情地区人员的输入。

科学管控还要重视人们对疫情防范的心理变化。如何通过有效宣传,使防范意识深入人心,强化个人防护措施尤为重要。在防疫物资、设施和设备确保供给的条件下,例如口罩和体温检测仪器,以及各种防疫卫生用品的供给,可以把防范的责任和义务交还给社会。

如何进行科学管控?

在疫情初期,由于认识不到位,错过了疫情最佳控制时机,导致了疫情的蔓延。所以即使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仍然要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不能松懈。这种对社会心理的强化教育和宣传,对疫情治理向后疫情时期延伸,是科学管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管控当然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手段的监测。各种大数据的应用,无论是在对疫情发展轨迹的跟踪,还是对个人某段时间内行动轨迹的监测,都可以为绝大部分人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每个人的行动在特殊时期,有数据定位的轨迹,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和企业以及机构之间的信任,这也是通过信息手段方面提高疫情防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当前应该认识到,经历了举国动员的疫情防控措施,很多地方和城市都基本实现了零增长,但是不等于不会有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因在于疫情在个人身上的潜伏期、治愈病人的复发、境外的输入以及极少数漏掉的病例,都可能会以某种特殊的形式进入社会,并且会导致再度传染。

但是,对于当前的形势,是否要继续采取全面封锁的措施,显然需要认真斟酌和考虑。对于极少数遗漏的感染病例,如果继续采取全面封锁、全民动员的方式,等于大炮打苍蝇,效率最低,成本最大。

其实从2003年非典的案例看,发现了病例之后,及时隔离,并进行轨迹调查,之后对重点密切接触人群进行隔离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发生遗漏是正常的现象,这么大面积的疫情传播,涉及到8万多个确诊病例,隔离人群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但是在已经建立了全民防范措施之后,即使有漏掉的现象,也并不是十分可怕。因为与疫情初始阶段不同的是,我们在打有准备之仗,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更为充分,因此可能发生的新增病例也基本可以保持在可控状态,而不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社会成本。

想象一下,如果恢复到疫情最初始的发展状态,假如在出现第一个传染病例后,我们当时能及时控制,那么武汉市是否还需要封城,是否需要湖北省的绝大部分城市封城?答案可能没那么确定。

科学防控,重点在于政府管理者是否以科学思维来处理疫情防范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降低政府官员的恐惧心理。过去的不担责表现在疫情出现之后各地的盲目仿效和攀比,不管做得多么过头都不会有问题,因为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只要往天灾上一推了之。而一旦发生问题,各种责任追究也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其实如果认识到可能出现的病例遗漏是正常现象,及时堵塞漏洞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官员追责也更为人性化,并且也要考虑到监管手段和水平等外部条件的制约。比如,一些医院发生的新增确诊案例,对医院来说可以理解为突发性事件,超出了医生的判断能力。但在非医院发生的新增或遗漏病例,潜在的不可控因素或许超出人们的认知,如果这些也都严厉追责,可能给官员造成的心理压力甚至超出了疫情。

也正是担心出现任何遗漏都被严厉追责,也导致了一部分地方和城市管理者,仍然把防控措施保持在高级别,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仍处于不正常状态,人民的生活和就业以及收入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在后疫情时期就会出现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的风险。

因此,理解科学防控,不仅要把眼光对准当下,而且还要关注未来可能引发的经济社会风险。这不只是所谓GDP增长的数字问题,还是关系到每个人生活、就业以及收入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关系到大量中小企业是否破产引发债务链条问题。

如果我们及时未雨绸缪,从当前风险和未来风险同时考虑如何进行科学防控,转变不惜一切代价的防控做法,尽可能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减少城乡居民可能付出的各种代价,这次举国动员的防疫之战才会取得更有效率的成功。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编辑:朱弢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