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滞留故乡陪父母,看作一种幸福 | 抗疫马上评

《财经》新媒体主笔  十年砍柴/文  涂伟/编辑  

2020年03月10日 15:21  

本文1856字,约3分钟

此次大疫,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有一些人失去亲人,原本幸福的家庭被病毒击碎,这是人生的大悲剧;还有更多的人滞留在故乡,不能外出干活挣钱,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

被迫滞留在故乡而不能按时复工是个庞大的人群,但他们遭遇到的也不全是忧伤与烦恼。梨视频讲述了一个故事,湖北荆州一位在广东经商的魏先生,春节前和兄、妹三家12人回到老家一座乡下的宅院里陪父母过年,因为疫情蔓延被封村,无法返城,一呆就是五十来天。这个家族十多口人吃完了父母大半年的粮食,还有家里喂养的一头猪、所有的鸡、自家池塘的鱼。这还远远不够,魏先生算了一下,这些日子用于购买食品的钱,已经花了两万多元钱。三家一共五个孩子,饭量大,每餐必须有鱼有肉。孩子的学业是他最担心的,学校虽然开通了网课,但效果不好,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嬉闹玩耍,爷爷奶奶又宠着他们,孩子父母们严格要求的权威被抵消掉了。

笔者在这个视频下写了一段评论:“或许再过些年,这兄妹三人会庆幸曾有这么长一段时光,三家带着五个孩子在老家陪父母。”这番话得到不少网友的赞同。笔者父母已在过去的五年内先后作古,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为人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往往最大的遗憾是陪伴父母的时光太少太少。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一大批人通过考学、务工、经商离开故乡去了远方,父母由于生活习惯选择留在老家,父母与子女分居两地是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常态。从儿女年少离乡,到父母年迈离世,儿女与父母能在老家团聚的时间,在漫长的几十年里所占的比例很小。一位网友说,“也可以说是好事,一大家子能在一起吃住四、五十天,一辈子恐怕就这一次。”

要操心这么一大家子人的吃喝,老父老母想必很辛苦,但可以揣度的是,老人的内心应该是甜蜜的。对大多数老人来说,没有哪一种幸福,比得上看到一个个儿孙生龙活虎地在眼前晃来晃去。这位魏先生在采访中表现出很焦虑,焦虑孩子们的学业,焦虑再开分店的计划泡汤。要我说,这样的烦恼与苦闷,比起家族团聚在一起陪着父母算不上什么。孩子耽误的学业,可以补回来;耽误的挣钱机会,以后还会再有。而父母年高,陪同他们的时间,已非常有限,值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当然,陪父母的天伦之乐要以财富作基础,如果没钱,必然是贫贱家庭百事哀,一大家子在一起,反而会增加矛盾和冲突。看视频的报道,魏先生兄妹三人应该经济条件不错。他们在老家建造了带一个大院子的楼房,宅院外停着几家人从外地开回来的小车,屋前头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魏先生家族的富足生活,拜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之所赐。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资本、劳动力能够充分地流动,得到合理的匹配。如此,魏家兄妹才可能南下广东,凭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积累了财富,改变了整个家族的生存状况,让下一代在沿海发达地区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几个兄妹仍然留在老家乡村一亩三分地上刨食,他们即使常年和父母生活在一个村子又能如何呢?只会有因为贫穷而导致的种种烦恼和争执。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的故事是反人性的,这种反人性的根本原因是贫穷,郭巨没有足够的财富同时养活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贫穷是万恶之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贫穷的土地上绽放良善的道德之花,只是一种想象。贫穷闭塞的山村,纵然风景再美,也不可能是文人笔下的桃花源。

大概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家境颇为殷实的魏先生在采访中表达了坐吃山空的忧虑,担心疫情对自己生意造成巨大影响。天伦之乐确实需要不断挣钱来加油续航。全国几乎所有的劳动者,心思应当和魏先生一样,希望尽快复工,希望百业尽快复苏,希望疫情带来的损失,能够弥补回来。我想包括湖北和武汉在内,疫情终将过去,而这一天看来不会太远。在封村禁足的期间,且养好身体,调整好心态,为接下来的打拼充好电。如果不得不像魏先生那样,一大家子和年老的父母呆在同一个屋檐下,那就享受这段并不会持续太久的幸福时光吧。

相关阅读:
【抗疫马上评】她们,当得起真诚的感谢

【抗疫马上评】从文化心理上给“野味”祛魅

【抗疫马上评】“硬核”不是形式主义,更不能简单粗暴

【抗疫马上评】“万里尚为邻”已不是诗人的夸张

【抗疫马上评】谈刑释人员由武汉返京:真相才能消除公众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