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来了联席董事长,高管三足鼎立可否再上“新台阶”?

文 | 《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 | 袁满  

2020年04月02日 18:56  

本文3284字,约5分钟

一方面是网贷监管政策不明;另一方面,转型路径未明,使得IPO进程难以确定。冀光恒的加盟,预示着陆金所强化高管团队的同时,正全力突破挑战,实现转型升级

“陆金所来了新‘所长’。”4月2日,有接近陆金所的行业人士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表示。《财经》记者注意到,该人士口中的新“所长”,正是宝能集团原副董事长冀光恒。而在宝能集团任职之前,冀曾有着多年银行领域从业经验。

同日,平安集团(601318.SZ)旗下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控股”)宣布,冀光恒已加盟公司,担任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接近陆金所控股的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冀光恒将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发展;董事长李仁杰将全面负责董事会及整体协调管理;CEO计葵生则着力金融科技、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和国际市场。

弹指一挥间。2011年以网贷业务起家的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近年来受行业环境、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逐步通过迭代,转身成为一家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但行业形势变化,转型挑战不断,市场普遍关注,冀光恒的加入能否推动陆金所控股“再上一个台阶”?

金融“老将”变身“所长”

公开资料显示,冀光恒自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银工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任职,后又出任过上海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和宝能集团副董事长、联席总裁。

据了解,在工行就职的15年间,冀光恒曾任长安支行行长,北京分行副行长,被称为当年工行最年轻的分行副行级干部。

2009年,通过全球招聘,冀光恒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副行长,任职7年间,其分管的对公业务一直是全国股份制银行的排头兵。期间,冀还兼任北京分行行长3年,曾将分行综合业绩提升至全行前列。2015年底,冀光恒出任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期间,该行总资产和净利润连续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对其评价为,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和多元产业集团的经营管理经验,具有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亦有从业人员称其行事雷厉风行、创新进取。

接近陆金所控股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冀光恒加入后,陆金所控股管理层将形成类似陆金所控股执委会的管理核心,实现对各条线更深入、更全面和更清晰的矩阵式管理。未来,冀光恒将全面负责陆金所控股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发展;李仁杰将全面负责董事会及整体协调管理;计葵生则着力金融科技、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和国际市场。

陆金所控股对冀光恒的加入期待颇高。其表示,冀光恒的加入,将进一步提高陆金所控股的高管团队实力和活力。在三位高管的带领下,陆金所控股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得到持续强化。

迭代转型

成立于2011年9月的陆金所,最早凭借网贷业务开局,一度被当作网贷行业的标杆。但近年来,随着网贷行业监管趋严、自身业务扩展需要,陆金所对自身业务框架进行了迭代。

据了解,其商业模式的更迭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11年-2013年,属于网贷平台与线上运营阶段,被称为1.0时代;2013年-2015年,成为跨业经营的开放平台,被称为2.0时代;2015年后不再专营P2P业务,转向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这是3.0时代;2018年后对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被称为4.0时代。

在1.0时代,陆金所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移动化大趋势养成用户的线上理财习惯,实质是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但随着2013年余额宝出现,全民理财时代来临,“开放”、“跨业”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陆金所亦开始初步探索。

2015年,陆金所从单一网贷业务升级,利用互联网线上化的渠道优势,与各类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构建起开放性的综合交易平台。“2.0时期的陆金所开始接触更多的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横跨九大市场,9条产品线打造了一站式线上财富管理平台,跨业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计葵生曾表示。

进入3.0时代,互联网金融分业经营趋势日趋明显,应合规等多方面要求,陆金所的重塑随之展开。平安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该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战略布局,全面布局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

《财经》记者注意到,2016年12月13日,陆金所官网曾发布公告称,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8月实施)及相关监管规定,自即日起,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服”)将作为网络借贷中介机构,向出借人及借款人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原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即“陆金所”)提供的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将由陆金服平台继续提供。

也就是说,在新架构下,陆金所隶属于陆金所控股。而陆金所旗下则包括几个独立业务:P2P业务陆金服、资管业务陆基金(有基金代销牌照)、国际业务陆国际(新加坡)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务急速扩展及调整期间,陆金所的融资也在同步进行。企查查显示,2016年1月,陆金所完成了金额为12.16亿美元的B轮投资,参投方为国泰君安证券、民生银行和中银集团;此前的2015年3月,陆金所完成4.85亿美元融资,估值近100亿美元。陆金所成立伊始,其天使轮由中国平安集团领投、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参投,于2014年12月完成。

期间,陆金所不仅面临高管调整,亦被曝出将分拆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9月成立至2016年,陆金所共换了4任总经理,仅2015年一年就有7位副总经理陆续离职。

与此同时,2014年5月,市场传出陆金所将分拆上市的消息,估值高达千亿元。2015年12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首次回应称,陆金所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估值约180亿美元。此后市场风声不断,但陆金所均未正面回应。

直到2019年3月,在平安集团2018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陆金所完成C轮融资后,目前资本充足,暂没有急迫的IPO压力。另据平安集团2018年度业绩报告,旗下陆金所控股已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历史挑战

多名行业人士透露,陆金所控股之所以迟迟未上市,一方面是网贷监管政策不明,相关业务是否合规无法明确;另一方面,转型路径未明,使得IPO的进程难以确定。

此前的2019年7月18日,市场有消息称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以及“陆金所可能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彼时,陆金所官方回应,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现有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紧接着2019年10月24日,平安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合资设立全国性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有关事项尚待履行相关监管审批程序。

近年来,随着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清退、转型已成为网贷行业主旋律。有业内人士直言,陆金所选择清退P2P业务在情理之中,平安集团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或是为了完成P2P转型,与监管引导网贷机构向持牌金融机构转型的方向一致。

另据接近平安集团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平安获得消金牌照后,一个转型思路是以陆金所为基础,整合成为一个消费金融平台,将相关消费金融类业务纳入其中。对此,平安集团与陆金所控股方面均未正面回应。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转型路径未明的情况下,陆金所旗下网贷等业务的存量业务应如何有效化解?平安集团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4622.43亿元,较年初增长23.3%。另据陆金服官网,截至2019年6月,网贷业务借贷余额为984亿元。

对于新上任者冀光恒来说,如何顺应形势而变,并带领陆金所控股再“上一个台阶”,将是一大挑战。

(《财经》记者俞燕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