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李雷:疫情扰动全球供应链,化工行业将最终反弹

2020年04月11日 09:30  

本文3359字,约5分钟

“从全球经济信心指数的分析报告来看,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很可能就是:全球经济扩张周期的结束、消费乏力、企业资金和债务危机、投资枯竭、供应链迁移以及失业的挑战。”4月10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在参加“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线上论坛时指出,但他同时也强调,就化工行业的基本面来说,仍将保持基本长期向好这一态势。

他进一步指出,从具体行业来看,互联网和数据通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外卖)、在线教育和咨询(特别是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可能将直接受到疫情的刺激获得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当前化工行业的支柱作用更为明显。“无论是病毒检测、防菌消毒、医用防护物,还是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监护仪器部件, 输液和注射用品、药品包装、医用活动板房等等,都离不开化工行业在原材料上的强力支撑。”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本长期向好“不等于保持固守传统做法。李雷提醒,也许行业会经历剧烈震荡,数字化人工智能转型加速,对于新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循环经济)的需求与日俱增……“也许我们会进入一个新常态,我们还无法清晰定义。”

在他看来,经济的全球化是一个长周期课题,而目前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扰动可被视为短期波动,但是伤害最大。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借助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反弹并增长的消费需求,化工行业最终会反弹,呈现出行业特有的抗冲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好!

感谢各位出席和今天给我这个机会,就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信心以及宏观环境做一些分享。各位嘉宾已经做了很多非常深入,而且极具启发的发言。

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我可能会更多地从企业、行业的层面,谈一些切身的感受与看法。

首先,我希望明确一点,即我们目前所遭遇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它是前所未有的。老郎中遇到新病情了。对世界经济以及我们化工行业来说,它造成的冲击以及影响,至少在目前阶段来看,也是无法估量的。

虽然暂时缺失翔实的理据,但我认为,在基本面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因为我们都坚信只有千方百计地看清形势,找准努力方向,共同发力,才能走出危机。

我相信,这也是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全球经济信心这个话题的初衷之一。

SABIC携手《财经》杂志及《财经智库》,历时近3个月,面向全球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商财界知名人士与意见领袖进行了全球经济信心指数调查。同时,为了解重要垂直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脉搏,今年的报告还特别关注了广泛渗透国民经济各环节的能源化工行业,并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权威机构和专家首次开展了专项调查。

从全球经济前瞻指数的分析报告来看,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很可能就是:全球经济扩张周期的结束、消费乏力、企业资金和债务危机、投资枯竭、供应链迁移以及失业的挑战。

从中国能源化工前瞻指数的分析报告来看,就化工行业的基本面来说,我认为是:基本长期向好。

全球经济与中国能源化工行业,这两者的前瞻看似存在一些矛盾。但在我看来,这样所谓的矛盾其实也凸显了站在企业角度来谈疫情影响的必要性。

疫情深刻地冲击了世界经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落实到不同的行业,显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目前的数据可以看到,互联网和数据通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外卖),在线教育和咨询,特别是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可能将直接受到疫情的刺激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包装材料和医用材料需求井喷般的增长。电脑、打印机、智能手机、电线电缆、路由器、摄像头等是居家办公的基础武器。

暂时抛开疫情不谈,化工行业的支柱作用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制造业,是中国生存,崛起和发展的根基。而化工行业,又尤其是制造业中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交融之处。

实际上,包括电子、通讯、计算机、医疗、建材、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包装、纺织、医药等所有的这些行业,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材料,90%以上都是化学合成的。农用化学品和营养素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结合疫情防控,则更为明显。无论是病毒检测、防菌消毒、医用防护物,还是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监护仪器部件, 输液和注射用品、药品包装、医用活动板房等等,都离不开化工行业在原材料上的强力支撑。我们不期待这些产品长期继续急需,但是化工行业确确实实在保障人类健康安全长寿上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为例,作为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业,我们凭借公司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广泛的业务覆盖,特别是在中国30多年来的本土化发展,在这场逐渐转变为持久战的“战疫“中,通过紧急调配并确保原材料生产和供给,春节期间不停工尽全力满足着国内个人护理、医用产品与医疗设备的生产需求。

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呼吸机,防护眼镜,还是在物流网络中高速流转的消毒液罐装桶,其实背后都有我们SABIC的身影。我们调整了沙特工厂的生产计划为中国和全世界的客户提供均聚聚丙烯熔喷原料,为急需的口罩生产提供原料。我们当然也在第一时间捐赠800万人民币给湖北的四家医院。

在汹涌的疫情面前,我们当然也遭遇了许多困难。不过站在企业的立场,我其实更愿意用更积极地视角来看待这些因疫情而暴露出的问题。

能源和化工企业的正常营运主要涉及到四个流动, 原料、资金、产品和信息。比如人们热议的供应链问题,就涉及到从原料来源到生产最终产品的全过程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中国的企业和研发中心则保证了我们第一时间为国内的客户提供所需要的产品。我们也将继续植根中国、投资中国,并更好地服务本土客户。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通过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我前所未有地深刻感受到了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程度,特别是相互依存度。想必对一些企业来说,刻骨铭心这个词可能也不为过。

作为化工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习惯用长周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经济的全球化就是一个长周期,而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扰动,可以算是一个短期波动,但是伤害最大。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借助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反弹并增长的消费需求,化工行业最终会反弹,呈现出我们行业特有的抗冲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我相信,疫情对于我们行业的直接影响是短期的。“基本长期向好“,不等于保持固守传统做法。也许行业会经历剧烈震荡,企业沉浮势必加剧,数字化人工智能转型加速,对于新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循环经济)的需求与日俱增……也许我们会进入一个新常态,我们还无法清晰定义。

但更重要的是,“基本长期向好“也意味着化工行业其国民经济支柱角色的持续稳固。关注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逆周期调整,依照既定战略优化资源分配,这些依旧是我们的必修课。

我认为,在实体经济中,清晰的战略和从容的定力是制胜法宝。

最近,十余省份密集推出了超过25万亿的“新基建”投资,聚焦七大领域,绝大多数与科技驱动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新旧动能转换”有关。避免产能过剩需要完全市场经济。

“后疫情时代“虽然尚未真正到来,但这样的新基建投资可以说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下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基调。重要的可以持续的动力来自化工行业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工厂建设好了,没有原料或产品卖不出去将是灾难性的。

“基本长期向好“的化工行业,在支撑世界经济逆转下行周期的过程中,也势必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因为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紧密联接,无意间触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

出路在哪里?退回到蛮荒的以邻为壑么?我们确实有这样一条退路么?尤其从基本面上来看,我不认为有这样一条退路存在。

出路,应该是协作,解铃还需系铃人,进一步强化现有的紧密联接,调整与深化目前的全球化格局。不同的行业,坚守、支撑、引领;不同的角色相互协作;不同的国家,互通有无,休戚与共。

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应当共同承担对未来的希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