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中国三款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全球115种疫苗候选

文/《财经》杂志 赵天宇 编辑/王小  

2020年04月14日 18:35  

本文3287字,约5分钟

中国共有三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两款灭活疫苗刚刚开始,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二期临床

中国新增两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研究。2020年4月12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相关临床试验已经启动;4月13日,曾在SARS疫情中研制出疫苗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兴控股)宣布,新冠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目前中国已有三款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已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4月13日上午,志愿者崔佳钰接种了陈薇院士团队的新冠疫苗,他参加的正是二期临床试验,共招募500人。至少有36名志愿者已接种了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自陈薇院士团队在3月16日开启一期临床试验,至今还不满一个月。新冠疫苗研发按下了加速键。

新增两款都是灭活疫苗,研究随访约14个月

4月12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的一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相关临床试验已经启动。

这款灭活疫苗,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了预注册。试验设计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一期+二期临床试验,研究实施负责单位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试验地点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陟县人民医院。

这个临床试验将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接种不同剂量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的观察,评价该疫苗在相应年龄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并初步探索免疫原性和持久性。

这款疫苗的临床试验志愿者的招募尚未开始,入组标准是6岁及以上的健康人,从2019年12月至今未去过湖北及出现过疫情的村或社区,未接触过新冠病毒感染者或疑似病例。研究随访约14个月。

这支疫苗的科研攻关团队从1月起紧急研制。国家药监局技术审评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专家,在疫苗研发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推进疫苗早日获批。

另一款新冠疫苗的研发者——科兴控股,曾在SARS疫情期间研制出疫苗,如今新冠疫情中也没有缺席。4月13日该公司向《财经》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该公司的新冠疫苗研发在1月28日启动,多组研究人员同步进行毒株筛选、工艺研究、检定方法建立及验证,多个程序并联进行疫苗研制。3月3日疫苗进入动物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程序,并同步开展疫苗生产车间的建设,预计在2020年内完工并具备生产条件。截至4月13日,这款疫苗的临床试验信息尚未公开。

新进入临床研究的这两款新冠疫苗,都是灭活疫苗,这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技术路线较为传统,生产工艺成熟。

目前,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共有五条技术路线,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共12项研发任务在推进。

在中国以外,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有美国的Moderna公司和Inovio公司也开展了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

为节省时间,Inovio公司新冠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也将与部分临床前试验,包括人体感染试验并行进行。一期临床试验招募4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每个志愿者将接种两剂疫苗,预期该研究的初始免疫反应和安全性数据将在夏末之前完成。

截至2020年4月8日,《自然》(Nature)的统计显示,全球新冠疫苗有115种候选疫苗,其中78个项目确认在研。

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期临床已开始注射

4月13日,崔佳钰早上8点多到达武汉市的特勤疗养中心时,已经有30多人排队等待着,一眼望过去,年长者比较多,二三十岁的人少些。此前,他在一个群里看到了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报名链接,那是他的邻居发来的,是参加过一期临床的志愿者。他决定也报名,然后入选了。

他们志愿接种的疫苗,全称是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很新。原理是利用腺病毒搭载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递送至人体内后产生病毒抗原。这款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用来预防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3月18日,一期临床试验开始,首批四位志愿者在当日接种了新冠疫苗,4月2日全部108名志愿者注射完毕;4月9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宣布,根据一期临床试验的初步安全数据,计划在近期展开二期临床试验。

4月10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更新了该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信息。这次试验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共招募500名志愿者,中剂量组(1E11vp)250人,低剂量组(5E10vp)125人,安慰剂组125人。

崔佳钰并不知道自己接种的究竟是疫苗,还是安慰剂。他告诉《财经》记者,这要等到6个月后揭晓结果才会知道。

这次招募的500名志愿者,要求年满18周岁,能完成六个月的研究随访,没有新冠病毒抗体,HIV筛查阴性,腋下体温不高于37摄氏度,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18.5—30。招募信息中,还要求受试者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无疫苗接种过敏史,没有得过新冠肺炎。

接种过程并不复杂。工作人员查看崔佳钰的健康码后,记录身份信息,然后在他的手指上采血两滴做筛查。十几分钟后他拿到一份报告,工作人员讲解注意事项,让志愿者们了解参与疫苗临床试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听懂并同意后,才能到一间屋子里一对一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测过身高、体重、血压、体温等各项后,工作人员会一项一项的询问,并确认其没有患病,再次抽血,这次是静脉血。随后,崔佳钰接种了新冠疫苗。

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后,崔佳钰再次测体温,工作人员把资料袋发给他。里面有一张接种日记卡,接下来14天每天要填写体温数据,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一个塑料的卡尺,用来测疫苗注射部位的变化情况;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的副本、一支体温计和一支笔。

整个接种流程花了两个小时左右,完成后,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告诉崔佳钰,回家后和家人正常接触就可以,不影响平常生活,也不必隔离。

多程序并行:时间紧迫下的策略

按照这款重组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设计,崔佳钰接种新冠疫苗14天后,需要再次抽血。疫苗接种后的观察要持续六个月。

这支新冠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入组了108人,同样应观察六个月。第一位入组的志愿者接种疫苗在3月16日,至今尚不到一个月,显然没有完成全部的观察和指标测量。

一位参与过一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告诉《财经》记者,她在接种疫苗的第二天曾抽过血,之后,第七天、10天、14天、28天、三个月、六个月,都需要抽血化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告诉《财经》记者,理论上来说,一期临床试验要观察疫苗的安全性,一般要至少半年到一年时间去确认短期、长期没有安全问题;然后,再开始二期临床试验。但是现在因为时间比较紧迫,一期临床看到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就开展二期临床了。

“这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时间表,但是理想的时间表现在是没有的,实现不了。”张洪涛说,以前的疫苗花费数年才最终问世,现在快速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做法在压缩新冠疫苗研发的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说,即使特事特办,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最后得出结论疫苗有效,最短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一期要做安全性试验,最短不少于20天;二期测试疫苗接种的程序,志愿者招募完成最短需要一个月;三期评估疫苗的有效性,最短也要三个月到五个月不等。

这款疫苗二期临床中,试验测量主要指标有三个,免疫后0—14天不良反应、第28天抗新冠病毒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滴度(ELISA法)、第28天抗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后两个指标,就是测试志愿者血液里是否产生了新冠病毒的抗体。

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主要考察的是有效性,也就是接种后的人,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是否降低。张洪涛说,血液指标里检测出的抗体,并不等同于保护性抗体,后者是疫苗有效性的体现。

他认为,从现有二期临床试验的设计来看,志愿者是武汉普通居民,而不是集中选择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的家人等高风险人群,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接种者原本在几个月内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这就难以测试出疫苗接种后是不是真的能形成保护性抗体,使接种者免于感染或降低感染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