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企业不应浪费一场危机

伍德克/文  

2020年04月16日 17:28  

本文2708字,约4分钟

新冠肺炎的爆发为许多公司上了一课,让它们认识到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并可能导致一些公司从单一布局转向在中国或更广泛的地区进行多元化经营。

应对新冠疫情仍然是在华欧洲企业的首要任务,对负责疫情响应的政府部门所面临的困难,他们也深表理解。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疫情状况已趋稳定,因此,中国现在可以集中注意力完善有效的疫情防控程序,同时采取措施促进商业活动恢复正常。作为中国欧盟商会现任主席,我在二月组织调查了1700名商会成员,了解新冠疫情爆发对其业务的影响。

大约六成受访企业表示疫情爆发对其业务造成了很大影响,三成企业认为影响程度中等。不同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同,由此而丧失的业务发展机遇有些可以恢复,有些则难以挽回。这些影响广泛分布于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其中供应链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54%的供应链面临需求下滑,46%面临供应不稳定,46%受物流停滞影响。

人员流动带来的挑战也阻碍了全面复工复产。有46%的受访企业称其目前员工短缺,30%的受访企业称人力资源部难以完成政府要求的复工准备,比如为员工储备口罩以及其他防疫产品。不同行业的公司所受人员流动影响也各有不同。例如,仅17%的商业服务公司表示出现员工短缺,因为其员工可以远程办公,公司运营受到的影响不大,而机械制造公司(其中有72%称自己面临员工短缺)就没这么幸运了。

然而,有一半的商业服务公司称自己面临现金流挑战,相比之下,汽车行业公司中只有约三分之一企业面临这一问题。大型汽车制造商更容易获得融资以缓解现金流大幅缩减的问题,而商业服务公司往往规模较小,可能无法像大型汽车制造商那样应对此类问题。目前看来,市场风险仍然很大,而且倾向于下行。在国内,反复爆发可能会推迟经济活动的恢复。此外,尽管政府采取了激励政策减轻影响,但家庭、银行部门和公司资产负债表仍可能遭受更持久的损害,特别会使负债水平处于高位。这些风险因海外的不确定性提升而进一步加剧,更为严重和持久的全球衰退可能出现,同时全球贸易和金融将持续混乱。纵观全球,宏观环境恶化的幅度超过预期,包括外部需求大幅减弱、中国境外全球供应链普遍中断、全球市场和金融信心等负面影响都可能抑制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

企业对收入的预测也普遍消极:四分之一受访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收入将下降20%以上;另外四分之一的企业预计收入将下降10-20%;还有五分之一的企业预计收入降幅将低于10%;剩下的四分之一认为现在就预测收入受到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商业服务、消费品行业、服务业以及电子行业的很大一部分受访企业对收入降幅作出了最悲观的预测,反映出商对商(B2B)服务以及商对客(B2C)消费品和服务需求的大幅下降。

几乎大多数受访企业都认为可能需要调低2020年的业务目标,这进一步反映出疫情影响的严重性。不过,仍有多于五分之一的公司表示会维持当前的业务目标。这些公司相信自己可以利用这一年剩下的时间恢复损失的业务,因为它们预测,随着经济的恢复,需求将出现飙升。这表明对部分公司来说,疫情爆发只是暂时推迟了计划中的活动,公司并不是彻底失去了商机。因此,从长远来看,如果想办法找出这些复工复产有困难的企业,并向它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将对经济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货物和人员流动持续受限,影响复工复产

与疫情有关的种种不可预测性使人们难以重返工作岗位,因为公司面临着来自各级政府随时变动的各种政策限制。例如,在今年3月和4月期间出国的人员,在返回国内时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的手续、不明确的规定和对这些规定的不同解释。暂时禁止外籍人士返回中国将对许多欧洲企业和在中国安家的外籍人士产生巨大影响。尽管欧洲企业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独特形势,但这些措施将给需要长期和临时海外雇员的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将使许多家庭无法团聚。

为阻止新冠肺炎扩散而采取的临时措施非常有效,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既然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疫情已趋稳定,进一步改进疫情防控措施,并在更广泛的行政区域内统一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尽快恢复至关重要。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可能需要继续实施特殊措施,但在疫情已经稳定下来的地区,各地的不同规定亟待统一。

经历了两个月不稳定的现金流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公司,许多都需要适当的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短期信贷还款延期、免收通行费、低价出租国有仓库、降低公用事业费率和行政管理费用等政策,都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政府还应向最有可能破产的中小企业提供特别帮助。

从长远看,外企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可能会不断变化

此次疫情爆发之前,早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始,许多欧洲公司就已经把业务多元化放在了首项议程,因为它们担心自己变得过于依赖中国。一些企业正在把他们的生意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日本政府决定向计划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日本企业提供总额约20亿美元的补贴,以鼓励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此前,由于新冠病毒传播导致供应中断,各大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制造商被迫暂时停止在华生产。当一些日本公司计划将生产中心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时,政府还计划为设备安装提供补贴。这些都应该给中国敲响警钟,促使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增加市场吸引力。大胆的早期举措有助于抑制商业情绪进一步波动,但政府仍需要稳步采取一系列具体行动来防止外企失去在华开展业务的信心。

新冠肺炎的爆发为许多公司上了一课,让它们认识到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并可能导致一些公司从单一布局转向在中国或更广泛的地区进行多元化经营。然而,往往越是在危难之际,中国越会蓬勃发展——中国于1978年和1992年两度在危机时刻开放市场,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加入世贸组织。欧洲企业希望,中国能抓住当前形势带来的机遇,再次拥抱外国投资和贸易参与,让经济早日重回正轨。

在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和恢复经济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不容易。政府的抗疫措施一方面要基于风险评估强有力地对抗病毒,一方面也要利于商业的恢复。

中美贸易战给过度依赖中国的海外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今新冠肺炎的爆发强化了这种情绪,许多企业争相保护供应链。对那些以中国作为其全球供应链关键一环的跨国公司来说,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会大规模转移投资,但这的确意味着进入中国的新投资会减少。对面向中国市场的在华外企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需要将其业务多元化,拓展其世界市场,因为它们本为扩大经营规模而设立的工厂,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被迫停工,让它们在全国范围内举步维艰。

英语的“危机”一词源自希腊语“krisis”,经拉丁语演变而来,意为“疾病的拐点”,在这一关键时刻,病人可能会好转,也可能恶化。当前形势要求欧盟和中国当局做出大胆决策,这可能会永远改变全球化的面貌。我们竭力主张他们抓住这场危机带来的机遇。

(作者为欧盟商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