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韦药效究竟如何?曹彬:有效但很微弱,中美标准不同

文|《财经》记者 赵天宇 辛颖 实习记者 朱贺 编辑 | 王小  

2020年04月30日 18:32  

本文3374字,约5分钟

“不仅我们,不仅NIH,包括以后的研究,大家都会给出完全一致的结论,就是瑞德西韦有效,效果很微弱”

瑞德西韦,一款从2009年就开启研究、至今未获批任何适应症的药物,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一度被寄予希望。然而,2020年4月29日,瑞德西韦针对新冠肺炎的三项临床试验数据在一天内陆续公布,三项试验结论不一致,让业内瞠目。

这三项试验分别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瑞德西韦的研发者吉利德公司。

4月30日,瑞德西韦中国临床试验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告诉《财经》记者:“不仅我们,不仅NIH,包括以后的研究,大家都会给出完全一致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瑞德西韦有效,效果很微弱。”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临床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瑞德西韦不能显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改善时间、死亡率和清除病毒的时间。

NIH初步结论则相反,认为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比安慰剂组的患者恢复时间快31%。吉利德名为“SIMPLE”的研究指出,接受瑞德西韦5天疗程的患者与10天患者的临床改善相似。

受此影响,4月29日吉利德收于每股83.14美元,单日涨幅达到5.68%。

中美临床试验结论:效果微弱?

4月29日,曹彬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王辰院士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了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结果。

这项全球首个有关该药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瑞德西韦不能显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改善时间、死亡率和清除病毒的时间。

曹彬告诉《财经》记者,瑞德西韦有用,很微弱。比如说一个人身高175,一个人174.5,要比较二者谁高一样。“瑞德西韦有用吗?有用。有多大用处?175和174.5,站得远处看着可能一样高;走近一看,还差点,不一样高,这么说我也没意见”。

研究人员在湖北的十家医院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2020年2月6日至2020年3月12日期间,招募的237名患者以2: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瑞德西韦或安慰剂治疗组中,其中158人使用瑞德西韦, 79人使用安慰剂。受试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岁。

试验开始后,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瑞德西韦或相同剂量的安慰剂,第1天200 mg,第2天—10天100 mg,每天一次,共10天。接收试药的患者允许使用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皮质类固醇在内的其他治疗方法。那么,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以及皮质类固醇等,会不会影响试验结论,这引发质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告诉《财经》记者,这个试验设计是正常的,对照治疗不是“不治疗”,是“标准治疗”。只要两组的人使用干扰素等的比例一样,就不影响结论。

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秘书长李树婷告诉《财经》记者,这个试验是加载设计,因为针对的是重病人群。试验设计没有什么问题。两组都可以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加上瑞德西韦,对照组不加。“真正不给治疗的安慰剂组是很少的,一般的患者都给予治疗,然后再加上一个新药,两组对比。”

华氏康源副总裁、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宾认为,对于干扰素等其他用药并不会影响污染样本。首先,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些药物的使用对治疗新冠病毒是有效的。此外,随机对照的研究,本身就可以把使用其他药物的混杂因素去掉。那么如果两组都使用了这些药物就没有问题,或者两组中都是部分使用、部分没有使用,那么还是可以对比出差异结果的。

155例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中,有102例(66%)出现不良反应,而78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有50例(64%)出现不良反应。瑞德西韦组发生严重不良事件28例(18%),对照组发生严重不良事件20例(26%)。

未参与该研究的英国爱丁堡大学John Norrie教授在《柳叶刀》一篇相关评论中认为,这项研究设计得当,进展良好,但由于截至3月12日,仍缺乏符合资格的患者,其研究动力不足。曹彬在2月下旬便已经在担忧试验入组人数不足,招募病人变难的问题。

另一项由NIH公布的瑞德西韦试验,却与《柳叶刀》登载的结论相反。

这项试验由NIH下属的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 (NIAID)发起,是美国启动的第一个评估新冠肺炎实验性治疗的临床试验。

研究于2月21日开始,共有1063名患者参与其中,根据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 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恢复时间快31%。

具体来说,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1天,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5天。结果也显示了瑞德西韦对患者生存率的改善,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8.0%,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组的死亡率为11.6%。

第三个临床试验,是吉利德开展的名为“SIMPLE”的三期临床试验,4月29日宣布结果,但没有受到业内多少关注。其区域也覆盖了中国,但与曹彬的临床试验互相独立。

该研究表明,当治疗重症患者时,其5日疗程具有与10日疗程相似的有效性。

结论为什么不一致

同日公布的临床试验结论不一致,原因之一是,二者用来衡量瑞德西韦效果的标准不一样。

曹彬的临床试验中,主要临床终点是28天内达到临床改善的时间。临床改善被定义为,按六点量表(six-point scale)将患者的入院状况降低两点,或者出院。六点量表从高到低,最高是死亡= 6,以此下降,到已出院或已达到出院标准= 1。

而NIH的衡量指标中,“恢复”被定义为足以出院或恢复正常活动水平。

曹彬告诉《财经》记者,量表是判断瑞德西韦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是一个尺子。他曾说NIH一开始用的标准和我们是一样的,前者后来改了标准。

“我觉得这不存在为什么要坚持的问题。你确定个目标随便改吗?改了目标代表什么?代表你就永远到不了这个目标。不光我们,不仅NIH,大家都一样。虽然NIH改了,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他达不到他想要达到的目标,就这么简单。”曹彬说。

截至记者发稿,NIH方面未回应上述问题。

达美国际健康服务集团CEO邵新立则告诉《财经》记者,二者基本完全相反有几个原因,其中中国临床试验的例数不够是一大影响,导致统计结果的不同,另外就是中国的用药时间较晚,病人情况有些已经比较严重,而吉列德与NIH的用药时间都较早,使用5天与10天后半数以上病人均可以在14天内改善症状并达到出院条件,第三是国内试验在用药时合并有其他的药物治疗,使得最终的临床疗效与结果无法说明瑞德西韦是否具有疗效。

在邵新立看来,三个临床经验结果中最有价值的是NIH的研究,有1000多病例,数量上更具有说服力,其试验设计也严谨,认为结果比较可靠。他预计FDA也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批准这个药物的临床使用。

李宾则认为,这两个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没有得出相反结论。虽然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入组数不够,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有效数据,通常来讲,实验设计的入组数本来也只是一个预估值,那么进行到一半,如果实验组比安慰剂组的情况还差一点,至少说明这个药的前景并不明朗,如果是实验组和良性药组对比,数据相差不多还有继续下去的意义。

“而从中国的试验来看,对发病10天之内的,瑞德西韦组效果明显要好一些,那么对发病10天以上可能和疾病本身有关系,不能看出瑞德西韦的效果。”李宾说。

吉利德预计在 5 月底获得第二项 SIMPLE 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度患者使用 5 天和 10 天剂量的瑞德西韦进行了评估。

吉利德科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O’Day在美国时间4月29日公开表示,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进行的全球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是积极的。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受瑞德西韦治疗比接受安慰剂恢复得更快。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任何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但据外媒报道,FDA计划宣布对瑞德西韦进行紧急授权。其援引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说,这项授权最早可能于4月29日生效。

无论如何,吉利德自一月起已经开始加速生产,包括在等待分配的成品和处于最后生产阶段的制剂在内,供应量共有150万剂。这些将可用于14万个10日疗程。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财经杂志】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