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策略:5G引领新一轮科技周期 新基建的规模和机遇

股市荀策   

2020年05月19日 22:15  

本文15480字,约22分钟

核心结论:①外需不足内需补,预计新基建2020年投资近3万亿元,7个领域同比增速均两位数以上甚至过百。②产业周期看,5G引领新一轮科技周期,泛科技盈利整体向上。行业自下而上拆分7个领域景气度更高的子行业。③新基建多数属于科技板块,以创业板衡量估值,估值绝对值类似13年8月,估值溢价类似13年3月,策略联合行业构建新基建18家重点公司。

  策略对话行业:新基建的规模和机遇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显示国内政策将继续加码内需方向,新基建明确成为政策发力点,也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焦点。目前关于新基建多是自下而上的行业研究,自上而下的研究又难免陷入空洞。我们发挥平台优势,策略与行业联动,全面系统分析新基建的规模和机遇。

  1、新基建规模有多大?

  外需不足内需补,新基建成重要抓手。新基建提出的宏观背景是,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比较大冲击,IMF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收缩3%,创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降幅。尤其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仍严峻,对我国外需的影响是必然的。所谓外需不足,内需来补,参考08年金融危机大跌后,09年数据显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为-4个百分点,为此我国积极扩大内需,如08年11月初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09年初放松地产政策、09年下半年出台家电下乡和汽车补贴。回到现在,这次政策的重点和亮点是扩内需,包括新基建和消费。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非疫情后的新提法,此前“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及央视报道,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项: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高铁与轨道交通等。随后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这两个关于新基建的表述并不冲突,发改委表述更侧重于新基建的外延,为讨论更具方向与目的,本专题我们沿用新基建七大项的概念,即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高铁与轨道交通。

  策略看总量,新基建2020年投资3万亿元,未来五年直接投资10.0万亿元、带动投资17.1万亿元。大方向看,新基建主要聚焦科技,与我国产业结构向信息化调整的方向一致,本次扩内需、稳投资中新基建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新基建虽然相比老基建较小,我们测算新基建投资占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8%,但是增速很高。从目前已披露投资规模的新基建项目来看:5G基建方面,20年三大运营商5G资本开支目标1803亿元、同比增长338%,5G基站建设目标50万个、同比增加285%。特高压建设方面,根据国家电网相关信息,截至目前在建的9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已经全部复工正在加速建设,全年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到1811亿元,同比增长200%左右。此外根据工信部赛迪智库《“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新基建7大项到2025年将直接投资总计10.0万亿元、带动投资17.1万亿元,其中5G直接投资2.5万亿元(带动投资5万亿元)、特高压5000亿元(1.2万亿元)、高铁城轨4.5万亿元(5.7万亿元)、充电桩900亿元(2700亿元)、大数据中心1.5万亿元(3.5万亿元)、人工智能2200亿元(4000亿元)、工业互联网6500亿元(1万亿元)。从资金来源看,我们预计“两会”将提高财政赤字率预期目标至3.5%,同时叠加发行特别国债。历史上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一般占财政总收入的30%,去年国家财政收入在19万亿人民币左右,所以我们估算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至少在1万亿以上。根据我们与行业分析师沟通,预计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达3万亿元左右。

  与行业分析师讨论,自下而上分析估算,我们对新基建七大项投资规模看法如下:

  ① 5G:2020年5G资本开支为1803亿元,同比增长338%。2019年国内通信运营商投资步入上行周期拐点,全年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合计资本开支实现2999亿元,同比增长5%,扭转2016-2018年的下滑态势。2020年,根据三大运营商规划,预计总投资为334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2020年5G资本开支为18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8%。根据三大运营商年初的指引,2020年目前规划5G基站约54万站,基于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的政策背景和运营商表示将于9月底提前完成此前年度计划的建设进度,我们判断2020年Q2三大运营商将有望追加下半年投资计划。中性情景假设下,我们预计2021年5G基站新增数量约为95万站,推动三大运营商合计资本开支为3936亿元(同比+18%),带动网络设备、通信PCB、光模块、基站射频等多个细分领域实现进一步的业绩成长。(通信朱劲松)

  ② 工业互联网: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6964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革命的技术成果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全球工业互联网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已有一定产业基础,产业市场规模也正保持高速增长,只是基于不同的概念范畴、第三方的市场统计规模有所差异。根据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援引的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在2018年至2023年间,亚太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最高,中国市场等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将持续促进工业互联网市场增长。随着新基建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加快出台,我国工业信息化面临全新升级。根据赛迪顾问,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709.1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964.4亿元。我们预计未来3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有望保持14%,则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水平。(通信朱劲松)

  ③ 大数据中心:预计2020年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800-850亿元,未来三年年化增速23.5%。我国大数据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我们认为,未来五年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多方技术的融合,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根据IDC此前预测,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0亿美元,2019-2023年预测期内的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850亿元人民币。此外,根据紫晶存储招股说明书援引IDC的数据,2018年,中国数据占全球比例为23.4%,即7.6ZB,IDC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8.6ZB,2018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5%,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计算机郑宏达)

  ④ 人工智能: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818.7亿元,未来几年有望保持30%增速。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以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2018年、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为83.1亿美元、105.5亿美元,同比增48.4%、26.9%;其中基础层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6.6亿美元、21.1亿美元,技术层市场规模约为24.1亿美元、30.6亿美元,应用层市场规模约为42.4亿美元、53.8亿美元。根据赛迪顾问数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818.7亿元。其中人工智能市场中的智能硬件相比软件仍将保持较高的占比,到2021年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达到515.9亿元,占比63.01%;智能软件的市场规模达到302.8亿元,占比36.99%。(电子陈平)

  ⑤ 特高压:国网2020年特高压投资规划1811亿元,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特高压是国家电网2020年重点任务,公司近期表示,2020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22条特高压线路,项目累计投资超过4300亿元,2020年国网特高压项目投资规模相比已建成特高压规模比重达到40%以上。因国网未披露2018-2019年度特高压投资金额,我们用每年核准线路对应的总金额(一般核准开工后,建设周期2-3年),来说明特高压推进力度的加大。截止2019年底,国家发改委已累计核准31条特高压项目。特高压产业的空间,由核准、开工的特高压线路数量所决定。目前已经推出的主要线路,建设周期可以到2023年左右,从更长的周期角度而言,长三角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其次海上风电项目有望成为特高压直流项目新的增长点。(电力设备新能源张一弛、房青)

  ⑥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投资预计100亿元,未来2-3年增速约25-30%。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的充电桩总数已达122万个,其中公共桩52万个、私人桩70万个。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已覆盖全国404个城市,形成了“十纵十横两环”的充电网络,2019年新能源汽车充电量约为80亿度。据中国政府网报道,4月9日,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表示,预计2020年全年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新增私人桩超过40万个,公共充电站达到4.8万座。金额方面,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约84亿元、64亿元、100亿元。我们预计,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仍将带动充电桩设备需求量的增长。预计未来2-3年,投资金额的增速约25-30%左右。(电力设备新能源张一弛、房青、海外周旭辉)

  ⑦ 高铁与轨道交通:预计2020年城轨投资达7800亿元,同比增长20%。我国高铁近年来在波动中不断发展。自2014年以来,我国铁路投资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而14年后开工项目逐渐转化至2018-2019年通车里程逐渐上升。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全国铁路投资仍将保持在每年8000亿元以上的水平,其中铁路机车购置金额约1000-1200亿元,其中动车组约300-400标准列,动车组市场空间约600-800亿元。而城轨方面, 2014-2016年在政策支持下,轨交新项目恢复开工,地铁进入开工高峰期,2017-2018年上半年受“去杠杆”政策影响,地铁行业建设进入下行期,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9年我国新增城轨运营里程达到968.8公里,同比增长32.94%。根据《以新基建为名,城轨驶入快车道》,我们预计2020年城轨通车里程同比增长31%,从保守假设出发,假设2019、2020年城轨总投资增速低于通车里程增速,即增速分别为19%、20%,则预计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金额有望超7800亿元,与铁路总投资接近。(机械佘炜超)

  2、新基建相关行业基本面处在什么阶段?

  从政策面看今年新基建加码毫无疑问,目前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但政策之下,更重要的是各领域基本面究竟如何,行业景气度盈利周期处于什么阶段,对此则众说纷纭。我们从总量和行业双向分析。

  策略视角:5G引领新一轮科技周期,泛科技盈利整体向上。新基建七大项多数属于泛科技领域,而科技股存在明显的科技周期,我们前期《回顾美国1980-2000年科技长牛-20200109》、《本轮科技周期到哪步了?-20200217》多篇报告就此进行过讨论,结论是我们正处于5G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周期,对应盈利整体向上。横向对比看,中美科技周期演变类似,美国1980-2000年代科技崛起及中国2010-2015年科技浪潮,均为电子硬件逐渐向软件内容传导并扩散至场景应用,以中国为例,2010年后这轮科技周期有着较为鲜明的技术周期背景,这一时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成熟、并迅速过渡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历史阶段,叠加这一时期宏观与产业支持政策,技术突破、硬件设备、移动终端升级推动了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等产业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推动了游戏、新媒体等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突破和硬件设备普及,“互联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科技股盈利也出现上行,首先是创业板盈利好转,创业板指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从12Q4的-9.2%升至13Q4的21.1%,而创业板(剔除创业板指成分股)从-1.5%升至10.3%。进入2014年下半年,中小市值科技股业绩也开始好转,同时并购重组题材开始受到市场追捧,这时中小市值科技股表现更好。而针对本轮科技周期,首先宏观角度看,科技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国内有直接融资等支持科技发展的政策,外部贸易摩擦倒逼国产替代,近年来产业政策重心转向高端制造业,支持产业升级,扩大5G、半导体投资。从技术视角看,5G中后期带动软件革新需求,最终万物互联、人工智能。5G最革命性的意义在于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的融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最终实现万物互联。往后看,类似3G、4G 网络搭建后引发的换机需求、进而手游、视频、互联网+等应用场景落地,5G网络搭建完成后,对手机电池寿命、芯片、摄像头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动相关硬件需求,从而引领泛科技产业链景气向上。而从盈利看,在此之前科技股已经历了6年较完整的盈利周期,创业板指净利润同比增速从12Q3低点-9.7%升至15Q3高点38.0%,而后震荡下行至19Q1的-36.4%,中小板指则从12Q4低点-2.7%升至15Q2的19.2%,而后震荡下行至19Q2的-6%,这期间有上一轮并购重组引致的商誉减值压力也较为完整的释放,最新披露财报显示20Q1/19Q4中小板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为-17.2%/-0.5%,创业板为-27.5%/23.7%。中期视角下疫情过后基本面重新回升,参考历史2003年以来科技股盈利周期前3次为3-4年,13-19年周期持续了6年。我们前面提到5G迎来的科技革命开始,科技板块盈利有望再次进入上行轨道,其中电子19Q4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已转正至26%,我们预计2020年中小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创业板为12%。

  自下而上行业视角,重点讨论新基建七大项行业景气度与盈利基本面情况

  ① 5G:2020年仍是投资5G通信设备侧产业链的黄金期。首先5G产业链包括网络设备、终端、应用三大环节,每一环节均又对应规模巨大的产业链。从产业空间来看,电信网络设备环节,2019年四家全球主要通信网络设备商运营商网络业务相关收入合计6212亿元。无线网络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则主要包括通信PCB、基站射频部件、基带芯片、处理器芯片、光模块。其他网络设备则主要包括传输设备、交换设备、路由器设备。而5G产业链步入到终端消费电子环节和应用端,细分市场及整体市场空间进一步放大。全球每年手机终端销量超过15亿部、数万亿元市场,包括射频、光学(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基带及处理器芯片、机壳结构件、各类连接器及PCB.5G时代,大连接、大带宽、低时延,可能推动在人工智能、IoT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VR内容应用、智能驾驶等领域,诞生新的产业巨头。其次从盈利端来看,我们分别对5G产业链网络设备中的主设备商及关键部件的重点公司进行统计,其中:1)主设备商:①中兴通讯:公司2016-2019年归母净利润为-24(-173%)、46(+294%)、-79(-253%)、51亿元(+174%),我们预计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65.65(+28%)亿元、79.94亿元(+22%)。②烽火通信:公司2016-2019年归母净利润7.60(+16%)、8.25(+8%)、8.44(+8%)、9.79(+16.0%)亿元,我们预计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0.58(+8.1%)、13.09(23.3%)亿元。2)关键部件厂商:2016-2019年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8%、-41%、387%、81%。最后中长期投资逻辑看,2019年我国5G正式商用,2020-2021年步入5G大规模建设上升周期阶段。三大运营商2020年5G无线网络二期招标在3月份均已披露启动,并且步入4月,招标结果陆续揭晓。同时,今年也将是5G配套的传输网建设投资大年。因此,我们认为2020年仍是投资5G通信设备侧产业链的黄金期。从中长期来看,随着5G基础设施落地,将逐步迎来终端换机潮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当前疫情只是递延、而不会取消5G未来的相应需求,我们继续看好5G&云计算产业链,尤其设备龙头、自主可控、云安全与5G应用端建议重点关注。(通信朱劲松)

  ② 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加速上云,B端产业互联网将迎发展大机遇。首先产业链视角,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发展,包括了终端边缘侧(各类数据采集终端、边缘侧的控制与操作台以及最终发展成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网络侧(基于有线或各类无线网络传送,Wifi6、NB-IoT、Lora、4G LTE、5G等各类通信协议)、云端(包括IaaS、PaaS、各类工业应用SaaS及对外系统接口)。也可以按上游-中游-下游对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进行区分。上游主要体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所需要的各类智能终端采集硬件设备和软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工业级芯片、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中游则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负责工业大数据的处理,从架构上可以分为边缘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下游应用场景为各类应用场景的工业企业设备。其次业绩层面,由于工业互联网正处于发展初期,产业体系还未完全成型,因此对整体板块盈利端分析及预测对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参考意义不大。反而市场更关注这一板块的中长期投资逻辑,工信部在最新发布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文件中,强调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要求打造10个标杆网络,推动100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当前各行业已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案例,且两化融合水平较高的行业,更具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优势和成本优势。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白皮书(2018)》,在纳入统计的22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中,机械行业占比高达33%,电子、交通设备制造、电力行业占比分别为14%、14%、13%,钢铁、服装、石化和家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分布。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共同催化下,工业企业加速上云,B端产业互联网将迎发展大机遇。建议关注云计算方案、IDC、物联网模组及工业互联平台方案商,同时在全产业实现互联下,网络安全厂商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同样至关重要。(通信朱劲松)

  ③ 大数据中心:产业链中企业B端数据的应用价值将逐渐显现。大数据产业链按照数据价值实现流程,可分为六大层级:数据源、大数据硬件支撑层、大数据技术层、大数据交易层、大数据应用层与大数据衍生层,其中每一层都包含相应的IT硬件设施、软件技术与信息服务等,构成了大数据产业链的完整闭环。从中长期投资逻辑看,信息基础设施是起点,5G极大的提升了数据量并且增加了数据维度,这为后续的数据挖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硬件层仍是大数据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IDC统计,2019年国内大数据相关硬件市场占比约为45.2%,包括服务器、存储等等;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约占32.2%,软件部分仅占约22.6%。不过我们预计,随着硬件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以及机器学习、各类高级分析算法与政企业务的融合,软件的占比有望逐渐提升,特别是AI相关软件有望成为国内大数据市场重要的细分领域,成熟期硬件的比例可能下降,软件的比例可能提升。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我们认为企业数据是其重要资产,在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成为企业构建B端互联网的基石。正如新一轮B端电商的发展,其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打通产业数据、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B端赋能。目前A股计算机公司涉及到了绝大多数行业,软件开发与企业业务流程、核心数据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些数据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产生出更多的价值,辅助客户的经营决策。我们认为,要重视应用软件所接触的数据价值,相关大数据应用软件将不断涌现。(计算机郑宏达)

  ④ 人工智能:数字化、智能化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目前正处于感知智能试点阶段。从产业链看,人工智能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实验室阶段、试点阶段、推广阶段和普及阶段。我国人工智能正处在感知智能的试点阶段,主要的试点领域包括:智能硬件、机器人、虚拟场景、安防、虚拟服务和商业智能等。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是AI芯片,基础层的AI芯片一般指面向AI计算应用的芯片,其中以GPU、FPGA、ASIC为代表的AI芯片是目前可大规模商用的技术路线。按照AI芯片部署的位置可以分为云端芯片、终端芯片;根据AI芯片承担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内多家初创公司已先后完成数轮融资。从业绩层面来看,由于人工智能是一个+各行业的概念,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体系还未完全成型,多数从事人工智能的工业均未实现盈利,我们认为分析及预测盈利情况对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参考意义不大。建议市场关注这一板块的中长期投资逻辑,我们认为伴随我国对人工智能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重视,将在计算能力、感知、认知、平台、应用等领域加速产业的发展,带动千家百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进步。(电子陈平)

  ⑤ 特高压:2020年存量线路加速+新线加码,进一步提升特高压产业景气度。特高压产业链主要包括:设备原材料、设备、招标、建设方。技术层面而言,特高压设备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特高压产业的周期性更多得由项目数、核准、开工的进度等因素决定。2018年9月,能源局发文提及加快推进12条特高压线路,由此特高压产业开始步入投资建设上升周期。2020年存量线路加快推进+新线,进一步夯实投资持续性,一方面对于这12条线路中,尚未核准的7条线路的核准工作,予以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国网近期推出了3条新的路线,进一步夯实特高压产业投资的持续性。其次特高压板块过去三年的盈利情况来看,由于2017-2018上半年为产业低谷,板块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产业中长期逻辑方面,特高压建设周期较长,一般是2-3年,相关订单的收入会逐步确认。特高压存量项目核准、开工的加速,以及新线的推出,有望使特高压板块,尤其是核心设备龙头公司的业绩在未来数年保持快速增长。具体公司的业绩表现方面,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净利润中,特高压占比较大,平高电气2019年确认18间隔特高压GIS,2018年确认15间隔特高压GIS及苏通管廊GIL。预计主要公司2020-2021年的收入、净利润会有持续较快增长。(电力设备新能源张一弛、房青)

  ⑥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运营头部企业走出亏损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升带动充电桩持续稳健增长。首先充电桩产业链主要包括:充电设备原材料:充电模块/充电机、壳体、底座、线缆等;充电设备:直流快充桩、交流慢充桩;若是个人桩,终端用户为新能源汽车车主。若是公共桩,则一般由充电运营商来运营,向车主提供充电服务。看充电桩所处产业周期,早期处在投资阶段,随着充电需求的逐步提升,会经历由亏损-盈利平衡-盈利的发展周期,目前周期阶段来看,头部企业逐步走出亏损期;充电设备的技术层面,相对比较成熟。目前整体产业的投资,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处在投资金额持续增长的向上周期阶段。其次充电桩板块过去几年的盈利情况来看,整体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增长。最后从中长期投资逻辑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会持续拉动对充电桩这一电动车产业核心配套设施的需求。预计整个板块会保持快速增长。具体公司而言,随着充电业务的快速增长,充电桩核心企业相关业务均有较好表现,大部分公司的2019年的净利润表现,要好于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张一弛、房青、海外周旭辉)

  ⑦ 高铁与轨道交通:投资有望加速,通车端处于高景气阶段、开工端处于修复上升阶段。随着高铁和城轨产业链发展,我国轨交装备端业务景气也将逐渐提升。(1)从全国铁路看,我们估算全国铁路每年车辆购置金额约1000亿元,占总投资的1/8.2014-2019期间中国中车的动车组相关收入570-800亿元,车辆的采购受线路周期性开通的影响而存在波动,但整体中枢较为稳定,我们预计2020-2021年高铁动车组每年采购量达300-400标准列,对应市场空间约600-800亿元。其中主要部分如牵引供电、转向、制动和车体分别占整车成本的20%、13%、9%、9%。(2)从城市轨道交通看,我们估算城轨的单位里程投资约是铁路的4.6倍,且2020年投资金额有望达7800亿元,与铁路总投资接近。其中与设备相关的车辆购置、信号系统占比分别达10%、3%。除此之外,施工端设备如盾构机的需求也将受益项目建设的加快。(3)从轨交设备上市公司业务表现来看,2011-2019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8.5%、14.3%,其中2011年行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2.90%、46.83%,2014年行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4.64%和33.80%,2016-2019年行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基本持平。向前看,我们认为在多年的低迷后,铁路投资有望向车辆端倾斜,高铁动车采购有望回升至300-400标准列水平,城轨方面行业将继续保持高景气,产业链中车辆端的景气度有望提升。(机械佘炜超)

  3、新基建的估值讨论及重点公司

  基本面以外,对于新基建另一关注点在于估值,策略视角看新基建多为泛科技领域,因此以创业板作为样本分析估值水平,行业层面主要讨论子领域及重点公司估值情况。

  策略视角:科技板块动态估值不高,创业板估值溢价处低位。以创业板指代表的科技股自2019年以来表现强势,即使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冲击下,截至5月8日创业板指年初至今涨幅18.2%,高于同期沪深300 -3.2%、上证综指-5.1%,有投资者担忧科技股估值是否太贵?我们从纵向对比和创业板估值溢价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静态估值看,截至5月8日,沪深300PE-TTM为12.2倍、PB-LF为1.36倍,分别位于2005年以来从低到高20.1%、9.13%历史分位,20Q1/19Q4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为-18.9%/10.3%,今年一季报主要受疫情冲击,若以19Q4业绩,对应目前估值,PEG为1.2倍;创业板指PE为59.5倍,PB为6.26倍,PE、PB估值绝对值类似13年8月,20Q1/19Q4归母净利累计同比为3.9%/7.8%,以19Q4业绩,对应目前估值,PEG为7.4倍。若以沪深300指标作为基准,可以发现创业板指估值与利润匹配程度很差,这是因为商誉减值拖累了创业板的业绩,若计算创业板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19Q4创业板指归母扣非净利润累计同比为104%,在当前PE水平下PEG 0.55倍。从2-3年视角我们认为科技类行业盈利增速向上,可接受估值空间更大。衡量科技股估值的第二个视角是审视其板块溢价,我们前期报告《创业板估值到底贵不贵?-20180508》发现创业板板块溢价是真正决定创业板估值贵与否的核心指标,首先需要一个比较基准,我们发现MSCI China(除A股)指数是一个很好参照样本,它主要包含的是主营业务在中国的H 股、红筹股、中资民营股以及美国中概股,共153只个股。这些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类似,其估值水平可被视为国际定价基准,A股创业板与之相比存在三个估值溢价:A股较海外市场整体估值溢价、成长股较价值股的成长性溢价、创业板板块估值溢价。其中A股较海外市场整体估值溢价可以用A/H(除金融)估值溢价表示,成长股较价值股的成长性溢价可用以纳斯达克/标普500 估值溢价表示,余下的残差项即代表创业板板块估值溢价。这个板块溢价即是真正决定创业板估值贵与否的核心指标。从三个关键时点看,创业板牛市行情起点(2012/12/4)创业板板块估值溢价15.3倍,处于明显偏低位置;创业板牛市顶点(2015/6/5)创业板板块估值溢价71.6倍,创下历史高点;上证综指2440点(19/1/4)创业板板块估值溢价6.4倍,已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创业板板块估值溢价27.9倍仍处于历史低位,接近于13年3月水平。

  自下而上行业视角,我们重点关注新基建七大项板块及重点公司估值情况

  ① 5G:主设备商估值处于行业洼地,尤其具有显著优势。在5G大规模建设已启动、未来两年产业链均处于景气上行背景下,3月以来受海外疫情带来的市场整体调整影响,目前产业链估值水平整体仍处于历史合理区间偏低位置,其中主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当前PE(TTM)为35.42、46.14倍,PE(2020)为29.02、32.96倍,关键器件板块PE(TTM)为95倍。因此比较各子行业估值水平,主设备商估值处于行业洼地,尤其具有显著优势。重点公司推荐:1)中兴通讯:5G主设备商龙头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65.65亿元(同比增长27.5%),2020-2022年EPS分别为1.42元、1.73元、2.15元,我们给予2020年动态PE 30-35倍,对应合理价值区间42.60元-49.70元,“优于大市”评级。2)烽火通信:传输设备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增长8.1%),2020-2022年EPS分别为0.90元、1.12元和1.29元,给予2020年动态PE 35-43倍,对应合理价值区间31.50元-38.70元,“优于大市”评级。3)华工科技:5G基站前传光模块龙头和国内激光加工产业链技术龙头,受益5G前传光模块需求快速增长和激光加工下游受益3C需求回暖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39.2%),2020-2022年EPS为0.70元、0.85元、1.03元,给予公司2020年动态PE区间35-44倍,对应合理价值区间24.50-30.80元。(通信朱劲松)

  ② 工业互联网:侧重相应网络解决方案、网络安全供应商,其次关注终端模组类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尚处于发展初期,且众多参与企业有关工业互联网的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例较小,因此对产业链整体进行估值判断暂无参考意义,当前我们主要侧重对个股的分析。基于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和特点,我们侧重推荐相应网络解决方案、网络安全供应商,其次关注工业网互联网终端模组类企业。1)网络安全厂商:迪普科技: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34.7%),2020-2022年EPS为0.85、1.15、1.52元,我们给予公司2020年PE区间60-75倍,合理价值区间51.00-63.74元。2)网络平台方案商:①星网锐捷: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8.46亿元(同比增长38.4%),2020年-2022年EPS为1.45元、1.88元和2.34元,我们给予公司2020年PE30-35倍,合理价值区间43.50元-50.75元。②紫光股份: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22.82亿元(同比增长23.8%),2020-2022年EPS为1.12元和1.44元、1.94元,给予公司2020年PE区间35-40倍,对应合理价值区间39.20-44.80元。(通信朱劲松)

  ③ 大数据中心:产业链侧重基础设施、AI软件相关公司。我们选取中证大数据主题指数进行分析,指数选取为大数据提供信息技术设施、中间层、以及各行业大数据应用的IT公司中选取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以反应大数据主题公司的整体表现。估值方面,截至2020年5月8日大数据指数PE-TTM在103倍,目前处于近4年来相对高位。概念类指数由于纳入部分高估值概念性公司,导致整体估值偏高,为此我们选取了重点标的:1)信息基础设施厂商:浪潮信息,公司是服务器领域龙头,根据公司年报援引的Gartner、IDC的数据,公司2019年市占率全球第三、中国第一,中国市场x86服务器市占率超过34%,看好公司在传统服务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在云、AI、开放计算和边缘计算以及存储领域的拓展。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别为0.98元、1.32元,增速分别为52%和34.3%。2)大数据应用端:恒生电子,公司作为金融IT龙头长期受益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看好公司积极推进的中台战略,实现技术架构及业务架构升级,在金融云、区块链、AU等领域都保持领先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别为1.90元、2.25元,增速分别为7.7%和18.8%。3)网络安全:安恒信息,公司是网络安全后起之秀,在应用和数据安全领域业内领先,同时云安全、威胁情报、态势感知、安全服务等新产品新模式契合行业发展趋势,核心产品的前瞻性和影响力获得市场认可。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别为1.89和2.88元,收入分别为14亿元、20.6亿元。(计算机郑宏达)

  ④ 人工智能:让千家百业数字化、智能化。我们选取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进行分析,指数选取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公司中选取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以反应人工智能主题公司的整体表现。截至2020年5月8日,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的PE-TTM为86.2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我们认为伴随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预计2020年全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规模在350亿元左右,到2020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突破1万亿元,带动千家百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进步。概念类指数由于纳入部分高估值概念性公司,导致整体估值偏高,为此我们选取了重点标的:(1)兆易创新,预测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前)分别为9.51、11.92亿元,同比增54.1%、25.4%,对应EPS分别为2.96、3.71元/股;(2)澜起科技,预测公司2020~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2、11.93亿元,同比增20.1%、13.4%,对应EPS分别为0.93、1.06元/股;(3)科大讯飞,预测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扣非前)分别为11.65亿元、15.52亿元,同比增36.7%、33.2%,对应EPS分别为0.53、0.71元/股。(电子陈平)

  ⑤ 特高压:整体板块合理PE 25倍左右,目前仍有较大空间。特高压板块目前对应2020年PE约16倍。基于特高压建设处于加速阶段,新线也陆续推出。未来新线的推出,有望进一步提升板块净利润的增速。整体板块合理PE在25倍左右。具体公司而言:国电南瑞,预计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54.01亿元、65.20亿元。同比增24.4%、20.7%。目前对应2020年PE约18倍。合理估值区间为PE 20-25倍。许继电气,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52亿元、8.53亿元、10.3亿元。同比增53.0%、30.7%、20.8%。目前对应2020年PE约23倍。合理估值区间为PE 23-28倍。平高电气:预计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6.08 亿元、7.17亿元,同比增21.7%、17.9%。目前对应2020年PE约20倍,合理估值区间为PE20-25倍。(电力设备新能源张一弛、房青)

  ⑥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合理估值区间在30-40倍左右,目前21倍区间。目前充电桩整体板块估值对应2020年PE约21倍。对于充电设备企业而言,合理估值区间在20-25倍。对于充电运营企业来说,因为充电桩的建设,有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充电运营企业也非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因此合理估值区间会相应的高一些,在30-40倍左右。具体公司而言:科士达,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3.94亿元、4.75亿元、5.73亿元。同比增22.7%、20.8%、20.6%。目前对应2020年PE约18倍,合理估值区间PE 20-25倍。(电力设备新能源张一弛、房青、海外周旭辉)

  ⑦ 高铁与轨道交通:行业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看好优秀公司成长性。我们选取申万铁路设备板块市盈率(TTM)来反映行业估值水平,从历史看,2000-2010年行业估值大部分处于30-90倍,2011-2014年期间估值大部分处于15-30倍,自2015年以来,行业估值持续下行,目前行业市盈率为18倍,处于2015年以来的低位。预计2020年行业景气有望持续复苏,板块归母净利润率增速回升至20%,估值有望修复。具体而言:(1)运达科技:公司是行业领先的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近年来积极开拓城轨列车智能运维系统新市场,目前已经在广佛线、深圳地铁、广州地铁等多个项目中中标。预计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0亿,同比增长53%,以2020年5月11日收盘后市值计算2020年市盈率25.7倍。(2)中铁工业:目前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世界规模第二大的隧道掘进机制造商,根据中铁工业2019年报,公司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第一。预计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8.33亿,同比增长13%,以2020年5月11日收盘后市值计算2020年市盈率12.0倍。(机械佘炜超)

  策略联合行业构建新基建重点公司共18家,详见表5:

  风险提示:向上超预期:疫情快速有效控制,国内改革大力推进;向下超预期:疫情传播不确定性增加。

(文章来源:股市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