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小微企业拿到钱?一名城商行副行长开出两剂“药方”

《财经》杂志 文 | 《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 | 袁满  

2020年06月01日 07:09  

本文3240字,约5分钟

国家相关部门应尝试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信用,比如拿出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担保基金。此外进行结构性供给引导,明确哪类企业能够更便利地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银行、担保机构等纷纷施以援手,但部分中小微企业依然反映拿不到贷款,在“生死线”上挣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述话题一直是市场争议的热点。《财经》记者在前期调查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企业认为银行没有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因害怕可能出现的坏账而不愿承担更多责任;但多名银行业从业者亦表示,银行本是市场化机构,若承担过多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一旦出现不良贷款,谁来埋单。

争议背后,多方人士竭力探寻破局之道。“此前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当前主要的问题不是出在数量或价格上,而是结构,光有降息还无法解决供需结构化错位的问题。”华南地区某城商行副行长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据了解,该行当前80%的贷款投向民营企业,90%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