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被洗白后,病毒究竟如何进入北京新发地?疾控人士:仍是未解之谜,一定从京外带来

文/《财经》记者 信娜 孙爱民  实习记者  朱贺 编辑/王小  

2020年06月17日 19:17  

本文3987字,约6分钟

进口三文鱼产品并非病毒携带载体,人际传播或物品环境污染是更大的可能性

自6月11日至16日,北京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累计137例,大多数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直接或间接相关。位于丰台区的新发地批发市场,是此次北京新的疫情暴发地。新冠病毒到底是如何进入该市场,目前,相关部门会同学者仍在探索中,初步判断病毒来自北京之外,但具体的传播路径仍是待解之谜。

不过,明确地是,被冤枉的三文鱼可以洗白了。

此前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这引发人们对此次疫情最初是否来自三文鱼的猜测。6月16日晚,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这次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的被污染的局部场所,通过检测确实发现三文鱼有被污染的情况,但是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

这说明,三文鱼表面所检出的病毒,是进入到新发地市场后被污染的。

一位疾控系统人士也质疑了此前沸沸扬扬的“进口冷链运输传入病毒”的推测。他向《财经》记者表明,没有这一说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此前人们关于冷冻海鲜制品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带毒,并传入市场内的推测。

那么,新冠病毒究竟如何进入新发地市场?“现在完全没有很清晰的头绪”,上述疾控系统人士开宗明义,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现在还在调查,“你有疑问,我们也有,我们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解答这些问题”。

“由于初期病例均与该市场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再结合发病时间的流行曲线,由此推断疫情在早期即被发现,目前北京市疫情还处于上升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6月17日下午的发布会上如此介绍。

庞星火提到,考虑该市场是北京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物流广泛、人员密集,疫情扩散风险大,控制难度较大,不排除发病人数未来还会维持并持续一定时间。

不过,在吸取了武汉抗疫经验后,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暴发后,从追踪、锁定到检测、救治一套反应机制,效率远高于六个多月前的武汉。

病毒可以在阴暗潮湿污染环境潜伏多久?

6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上海参加调研活动时,发言指出:新冠病毒会在一些阴暗潮湿、污染的环境潜伏下来,在一定时间后,再突然暴露、传播到人群。《财经》记者注意到,这一发现出乎国内包括高福在内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意外,新冠病毒出现之前,其家族其他可感染人类的成员如SARS、MERS,都没有这种特性。

基于此,高福推测,“北京这新一波疫情,很有可能不是5月底、6月初才出现的病例,很可能在一个月之前就出现,已经有好多无症状感染或者轻型病人,才导致环境中会有那么多的病毒”。他同时强调,“目前还只是推测,需要进一步验证。”

对于这种推测,一名流行病学专家不太认可,“中国疫情到现在,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伴随有症状的确诊患者出现的,从没出现过只有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

这名流行病学家告诉《财经》记者,北京的疫情防控一直都很严格,去任何公共场所都需要测体温,此前已经有56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轻症患者被漏掉的可能性不大,病毒在4月份就出现、并且在市场上传播的可能性也不大,“从国内外对于病情潜伏期的认知,14天应该就是一个合理期,从最早6月4日发现的患者往前推时间就可以”。

上述参与北京防控工作的内部人士也倾向于这一说法。他认为,此前北京已近60天没有新增本地确诊病例,那么北京就没有传染源头了。

“无论是物品也好,还是人也好,一定是从北京以外的地方带进来的。”上述参与北京防控工作的内部人士分析,可能存在三种可能:北京以外的人进京带来的病毒,北京的人到外面去后,又把病毒带回来,也有可能是物品带有病毒。“这三种可能我们都在齐头并进的做工作”。

新发地市场疫情暴发前夕,北京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相似可对比的情况,是2019年年末的武汉。

因接连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聚集性病例,揭开了疫情暴发的一角。后续多项证据表明,华南海鲜市场只是疫情的暴发地,此前,在武汉境内,病毒已在人群中悄然传播。

2020年1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等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指出,基于425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研究人员得出回顾性推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传人。

研究表明,截至2020年1月1日之前,有55%的发病病例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尽管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最初被认为是武汉疫情的源头,但在2019年12月下旬开始,未接触该市场的感染者数量呈指数增长。

隐性病例存在吗?

自6月11日新发地市场疫情暴发以来,至6月16日,北京本地确诊病例达137例。   

从目前公布的确诊病例相关情况看,患者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这种“寄宿”在肺部细胞的病毒,不仅会引发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也可能侵袭其他器官。这也令及时发现确诊病例困难重重。

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是新发地市场工作人员,在疫情溯源采样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她并没有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6月13日,自觉关节不适。后结合其流行病学史,肺部影像,血液检查等,最终判定为确诊患者。

上述参与北京防控的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个疾病很特殊,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有些病人的症状不典型不特殊,病人自己难以察觉,诊断的医生也没有意识到,容易造成误诊。

这种并不典型的症状,令及时发现病例变得更为困难,也令病毒进入新发地市场前,北京是否已出现新冠病毒隐形感染链的可能性,陡然增加。

“这也是一种传入方式。”上述疾控系统人士认为,“如果这些非典型症状或者轻型病人没有及时就诊,我们无法发现”,而且如果是隐性感染者,或者没有症状的人,那就更无从发现了。

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没有显示出任何症状。这种病例的产生通常取决于患者体内的病毒量与患者的身体免疫情况,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同一种病毒,可能引起显性感染,也可能引起隐性感染。比如,乙型脑炎病毒,常可引起人与动物的急性致死性感染,但在大多数人和动物群中,乙型脑炎病毒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者是可以人传人的。”浙江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陈坤对《财经》记者说,“至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隐性病例,是否由于病毒本身的致病能力导致的,这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病例来验证。”

新冠病毒对全身器官都有威胁

截至6月17日,从北京卫健委陆续发布的公告可见,此轮疫情中有3例患者确诊时症状为重型。

一位48岁男性,河北人,住丰台区花乡,工作单位为新发地市场。其在6月9日出现咳嗽等症状,14日由120急救车转运至航空总医院,确诊后,临床分型为重型。

另一位是50岁的河北男性,其工作单位和现住址均为新发地冰鲜海鲜市场,是市场司机兼进货员。6月6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12日就诊北京天坛医院,核酸检测为阳性,经专家会诊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重型。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微生物与免疫系学者,6月16日在学术期刊《免疫学》(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内皮、心脏、肠道和肾脏也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攻击。

研究者统计了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其中,8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为轻症患者,症状主要为发烧、咳嗽、咽喉肿痛、嗅觉消失、头痛和肌肉酸痛。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在男性,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

北京此次疫情通报中,两名确诊者出现了腹泻症状。武汉曾经也有同样案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下称“中南医院”)作为较早采取防控措施的医院之一,仍然出现多名医务人员感染。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分析,原因之一便是最开始接诊了一位“腹部不适”的感染者。

当时主要是发热或急诊等高概率接触到病人的医生佩戴了口罩,彭志勇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经谈到,普通科室遇见感染者的概率低,医生戴口罩比较少。

正是这名因“腹部不适”住进医院的感染者,最早引发了中南医院的医护感染。1月10日前后,一名患者因腹部不适,被中南医院收治。在彭志勇的研究样本中,这名腹病患者感染了与其相关的10余名医护人员,其中一名医生又将病毒传染给了家人。

4月17日《科学》发布的一篇文章也提到,新冠病毒不仅能对肺部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对其他组织脏器带来毁灭性影响。综合多项研究来看,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病毒还有可能入侵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也难以幸免,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新冠病毒RNA阳性,在内窥镜检查中也发现了结肠损伤迹象,都表明该病毒感染了胃肠道。

这也并非是新冠病毒发起攻击的终点。尽管尚不清楚该病毒能否直接侵入眼睛,但多达三分之一的住院患者会出现结膜炎,另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肝脏或胆管受到了损伤。

全球病毒学家、临床医学专家对这种新病毒的认识还在进行中,这也意味着,也许有其他未曾发现的非典型症状,从而使早期发现病例,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上述参与北京防控的内部人士认为,早期时,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更多考虑患者的肺炎症状。后来认识到,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例表现为肺炎症状,相当一部分有嗅觉等其他临床表现,关节不适可能也会有。但具体有哪些临床表现,还有待于我们对更多病例进行观察。总体而言,还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财经杂志】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