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幅1.52%也算“爆发” ,银行业要打动投资者太难了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编辑/袁满  

2020年06月24日 18:43  

本文3705字,约5分钟

本次银行股的拉升引发了市场的不小关注,这源于银行股的低迷表现。有投资者调侃:“1%的涨幅就可以称为爆发,知道银行股有多惨了。”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股东见面会上提出,银行业转型可以将挑战转化为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沉寂良久的银行股总算迎来“涨幅居前”的一天。

6月24日早间,银行板块拉升领涨大盘。张家港行(002839.SZ)盘中一度涨停,封单高达90万手,涨幅逾7%。紫金银行(601860.SH)、常熟银行(601128.SH)、杭州银行(600926.SH)、宁波银行(002142.SZ)等纷纷跟涨。截至收盘,A股上市银行全线飘红,银行板块涨1.52%,居各大板块前列。

来源:同花顺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银行股走强,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进入牛市周期,非银金融板块也在近日出现异动;另一方面,国常会给市场传达了降准预期,上周末未降准,市场预期延续至端午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银行股的拉升引发了市场的不小关注,这源于银行股的低迷表现。有投资者调侃道:“1%的涨幅就可以称为爆发,知道银行股有多惨了。”

在银行股普遍低迷的背景下,要如何客观看待当下的银行业?中国银行业未来又是否存在机会?从招商银行(600036.SH)6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传递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银行业还有大量机会

一般来说,股价表现与标的公司的基本面息息相关。在赚钱能力方面,银行业从来都是佼佼者。但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面临多重挑战,这也让市场对银行的预期下调。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整个银行板块跌幅达14.61%;另一方面,银行估值也一路下探,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36家A股上市的银行仅四家未跌破净资产。

在当前市场对银行的预期较悲观的背景下,6月23日,有投资人在招商银行股东大会现场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提问。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商业银行像农民一样,就得勤奋,就得按照规律做事情,不要乱来。只要做到这一条,商业银行基本能成功。

在他看来,中国目前具有最好的投资机会。“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总体上碰到一些困难,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所谓高质量增长就是中低速增长。尽管如此,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中国的投资机会还是最好的。去年,我同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交流,我问他为什么看好中国?他说日本、欧洲、美国都已陷入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泥潭,我们做金融的最怕这个,所以中国还是很好的经济体。”

而对于银行业来说,未来若干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田惠宇认为,中国银行业面临了四大挑战: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二是从高利率环境变成中低利率环境;三是融资、支付的脱媒;四是互联网的冲击。

但是换个角度看,以上四大挑战也可以看作是四大机会,田惠宇认为,转型可以将挑战转化为动力。

首先,要摆脱对规模增长的依赖。规模增长的后面就是广大股东的利益,不依靠频繁地在市场上发行普通股来补充资本金,支撑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长。否则银行就会出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情况。

“这些年大家都在讲故事,说打造‘轻型银行’,一方面搞规模扩张带动盈利增长,但分红分不出去;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不断地融资圈钱,那肯定不是轻型银行。盈利能增长,依靠自己的资本能支撑盈利增长,并在某种程度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种规模就是适度的,不能拿绝对数来衡量规模增长。”

其次,要摆脱对利差的依赖。收入结构不光靠贷款利息(净利息收入)支撑,随着转型的深入,中间业务收入、非息类业务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这对整个银行的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客户服务能力、营销组织方式和流程、效率、IT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田惠宇总结道,“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剧了以上四大挑战,并没有改变趋势,比如疫情来了利率下行得更快一点。中国走向发达经济体是大势所趋,发达经济体的中低利率、零利率是大势所趋,我们早晚会面对这一天,所以需要早点应对。”

避免同质化竞争 金融科技趋势不改

在当下银行业的转型中,金融科技是“高频词汇”。以招商银行为例,据田惠宇介绍,在提出金融科技银行战略以后,招商银行在成本投入方面除了常规的费用,主要都投入在科技。去年的信息科技投入超过93亿元,今年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

有投资者提到成本收入比的问题,对此田惠宇表示,不能单纯地看成本收入比,一定要考虑利润增速、营收增速以及资本内生能力、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统一起来看。

他认为,现在全社会对银行利润过多有一些微辞,但是银行的定位不同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盈利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必须要存在,否则又要回到当年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阶段,银行的估值也会显著降低。

在他看来,战略投入是当年投入,当年不产粮食,未来某一天一定会产粮食。比如催收机器人的成本是员工成本的1/10,但产能是9倍;再如机器人处理自动化(即RPA流程机器人)用机器替代简单的外包,也大量节约了成本;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20毫秒即可对绝大多数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六。

“通过这些金融科技应用,资损率降低了多少,当年单项的投入产出是比较容易算清楚的。我们计划今年全行应用上云比例达到50%,明年到60%,后年到100%。”田惠宇说,全员对金融科技的感觉,看起来比较玄,但未来某一天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

让利1.5万亿影响几何?银行业利润增长面临压力

近期,监管政策要求金融业让利1.5万亿给实体经济,引发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关注。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一政策不仅会影响到银行未来的盈利,或许还会改变银行的估值。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是荣辱与共、共存共融、休戚相关、唇齿相依的关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银行业的政策导向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加大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的力度,进一步降低各项收费。

王良认为,在这种政策引导下,会对银行的净息差、利润产生影响,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利润增长压力非常大。

一是,在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引导下,流动性相对过剩。优质的资产,符合政策导向的资产,面临着资产荒的局面。今年整体的资产端收益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大幅下降必然导致银行利息收入的减少。

二是,从负债端来看,今年的负债成本还是保持相对刚性。因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存款组织的压力,尤其是高成本的主动负债的增长,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负债成本的刚性和资产端收益的下跌导致整个银行的利差水平收窄,这将对银行利润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是,资产质量方面,随着风险的发生、拨备计提的增加,又给银行利润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一方面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由于利差收窄、风险上升,盈利本身面临增长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业还面临来自外部,尤其是实体企业和媒体舆论的压力,因此,判断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在半年报、三季报和年底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王良说。

对于“让利1.5万亿”,田惠宇也给投资者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在特定的时期,投资者要看三年的小目标,因为短期扰动因素太多。过去几十年,中国有几个特定时期,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没有制定当年的GDP目标。

警惕资产质量风险 

除了净利润的增长压力,疫情的影响还体现在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上,有投资者针对此事提出疑问。

对此,田惠宇表示,疫情对资产质量最大、最直接的反映是信用卡贷款。信用卡贷款逾期和入催金额在2月、3月达到高峰,4月环比下降,信用卡贷款至少需要逾期90天计入不良贷款,这意味着5月份是信用卡不良生成的高峰。

另外,可能受冲击的是延期还本付息业务,这是抗疫大局的需要,原本到今年6月份,现在国家延长到明年3月。其中可能有一些道德风险或搭便车行为,这对后续不良的影响,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这种可能性降低。

王良认为,经济下行期,风险会上升,及时提足补充拨备对自营非标投资能有所覆盖,从而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以招商银行为例介绍了风险变化的趋势。在今年的一季报中,反映非常直接的就是零售信贷业务,比较突出的是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2月份疫情冲击,大家闭门不出,对于信用卡还款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时催收能力大幅度下降。

今年二季度开始,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整体来看风险出现了稳定,但是趋势仍有上升的压力。上升比较明显的还是在零售信贷和信用卡贷款,对公贷款资产质量则保持稳定。

其中,对公贷款的风险暴露通常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受疫情冲击非常明显的行业,比如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商业旅游、仓储物流等行业,预计下半年公司贷款的风险可能会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此外,零售方面,信用卡贷款仍处在风险的暴露期,整体情况比疫情期间更稳定,信用卡的消费额和交易额正在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信用卡交易额上升,催收力量不断加强,还款趋于正常。

王良还表示,“两会”期间总理提出对于普惠型的小微贷款的还本付息应延尽延,这些客观上会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总之,银行业风险上升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不敢掉以轻心。

《财经》记者张颖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