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四川信托百亿资金暴雷:接盘烂尾楼、输血问题机构大股东

文 |《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 | 袁满  

2020年07月04日 18:56  

本文5878字,约8分钟

四川信托的理财经理们查询发现,TOT大量底层资产为垃圾资产,并有巨额资金流向此前暴雷的安信信托大股东。当地监管机构则表示,四川信托大量开展违规业务,隐瞒资金真实投向,项目资金大量存在股东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不是监管层叫停四川信托TOT产品的发行,这场接盘游戏或许仍将继续。如今随着后续资金的中断,兑付危机自然浮现。

与252亿TOT信托投资人一样焦虑的,还有四川信托的理财经理们,因为即便是作为内部人,也不知道投资资金究竟去了哪里。

“川信(TOT产品)的底层资产到底是什么?涉及国之杰(安信信托控股股东)的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7月1日,四川信托成都总部川信大厦,多位理财经理在内部会议上对公司高层发出质问。

这场会议从下午2点半开到傍晚5点多,原定主题是“解读《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但最终演变成自家理财经理对公司的“讨伐”大会。

自6月11日,四川信托部分TOT产品兑付逾期以来,投资者数次到川信大厦讨要说法,但公司高层至今未能拿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部分投资者只能转而向负责销售的理财经理施压,多名理财经理反映已经遭受人身安全威胁。

《财经》记者获得的几份现场录音显示,理财经理对公司的不满情绪重点指向TOT产品底层资产质量及其披露问题。

一方面是底层资产查询程序繁琐,仍有部分产品无法查询到资金去向;另一方面则是底层资产质量极差,会议中一名“谢”姓员工将这些底层资产称为“垃圾”、“空气”。

前文理财经理所质疑的“国之杰”,指的是A股上市公司安信信托(600816.SH)控股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高天国与四川信托控股股东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沧龙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一直令市场颇多遐想。

安信信托暴雷后,业界预计其逾期资金数百亿,监管查证其涉及31个违约项目,处以1400万天价罚单。控股股东国之杰深陷负债和诉讼漩涡,实控人高天国因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已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与该公司相关债权面临的风险已经不言而喻。

据《财经》记者多方查证,该名“谢”姓员工是四川信托成都总部某财富中心总经理。

该员工发言中提到,公司底层资产包括浙江春天、成都国际商城、国之杰等,其中成都国际商城项目资产是成都市中心著名烂尾楼星汇广场。他进一步表示,这些问题资产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比其自己在公司的时间还长。

多名四川信托内部人员告诉《财经》记者,“谢”言下之意就是,公司用TOT产品资金接盘过去的风险信托项目,之前的信托投资者顺利退出,风险资产却进入了TOT资金池延续至今。

6月24日,四川信托与投资者的沟通会议上,四川银保监局非银处相关人士披露,四川信托存在“利用TOT产品隐匿底层风险资产,实质形成隐藏风险的资金池”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谢”姓员工发言中称:“我相信我们公司但凡买了3个项目以上的客户,大概率会碰到国之杰,我们到底是安信还是川信?” 也就是说,TOT资金池中大部分资金可能流入了“国之杰”。

四川信托当前TOT产品总计存续规模为252.57亿元,若底层资产质量果真如此,四川信托该如何收场?

追问底层资产

“我听了十几遍这个录音,把自己听哭了。”四川信托北方区域某理财经理李晟(化名)告诉《财经》记者,会议录音里说的内容就是她这段时间的遭遇。

今年6月11日,四川信托发行的申鑫系列、百福系列等TOT产品到达最后兑付期限,但投资者却接到无法兑付本息、产品无限期延期的通知。四川信托通过TOT产品隐匿底层风险资产的盖子被逐渐揭开。

据悉,四川信托TOT产品兑付逾期的直接原因是监管叫停TOT业务。

四川银保监局非银处相关人士曾披露,四川TOT项目底层资产大多逐步固化为风险资产,如继续发行,则是依靠后续投资者认购的资金兑付前面的投资者。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四川银保监局依法叫停了该项业务。

在此之前,媒体报道称四川信托已被四川银保监局“贴身监管”,监管人员每天去公司上班,公司印章也被收走。

逾期事件后,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披露,四川信托TOT产品总规模为252.57亿元,对应45个信托项目。其中2020年5月29日至2020年年底TOT项目大概率延期,总规模为129.9亿元;2020年到期TOT规模103.45亿元;2022年到期规模19.22亿元。

6月28日,部分TOT产品底层资产回款后提前兑付了约3亿元,四川信托TOT项目存续规模仍接近250亿元。

所谓TOT,即信托中的信托(Trust Of Trusts),顾名思义是投资信托产品的信托。四川信托TOT产品介绍中,资金投向还包括银行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高流动性产品,以及券商资管计划或基金资管计划。

尽管标明了TOT信托资金大致投向,信息披露却没有穿透到底层。也就是说,信托投资者对该产品底层资产状况一无所知。

包括李晟在内的多名四川信托财富中心员工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从未向理财经理说明TOT产品的底层资产状况,不少理财经理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购买了TOT产品,现在同样面临延期兑付。

对于自己也买了TOT产品这件事,李晟一直无法释怀。“我都不愿意去跟客户讲我也买了,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TOT产品兑付逾期以来,公司始终没有向理财经理披露关于产品本身或者风险处置方案相关信息。“客户来问,我什么都答不上来,现在知道的好多信息还是客户告诉我的。”

TOT兑付逾期之后,四川信托开通了底层资产定向查询通道,投资者可以通过理财经理提交查询申请。

李晟介绍,每查询一个产品底层资产,理财经理都必须在OA系统上提交申请,层层审批通过后再由理财经理直接与对应项目经理联系,对方再电话告知底层资产情况。“查询过程很麻烦,有些项目还查不到,根本联系不上项目经理。”

而已经查询到的部分底层资产,却让李晟等人觉得触目惊心。

据李晟透露,她所查询到的底层资产包括星汇广场(成都国际商城)、北京三奇和国之杰,其中星汇广场是成都市中心著名烂尾楼,至今仍未完成建设。

上述会议录音中,发言者“谢”姓员工提到的底层资产包括浙江春天、成都国际商城和国之杰,他直接称这些底层资产为“垃圾”、“空气”。

《财经》记者透过投资者拿到了一份申富系列底层资产清单。该清单由四川信托某理财经理查询后整理而成,罗列出申富系列129期—150期信托计划部分底层资产状况,其中也包括北京三奇和国之杰。

 

据该清单不完全统计,上述信托计划融资规模达16.41亿元,其中6.72亿元投向北京三奇;2.85亿元投向国之杰、国之杰蜀德;1.78亿元投向汉能集团;1.34亿元投向济宁富邦;1亿元投向金花。

《财经》记者查询发现,上述部分底层资产名称全部能够与四川信托已经兑付的信托计划对应起来。

其中,济宁富邦指向四川信托2013年发行的“四川信托-济宁富邦万象和项目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资方为山东济宁的开发商山东富邦盛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富邦”),期限2年。

《财经》记者获得的多份裁判文书显示,2016年四川信托因山东富邦拒不偿还信托贷款,将其告上法庭,四川信托最终胜诉,但直到2018年该案件仍然未完成执行程序。然而,该信托计划早在2016年便完成兑付,2016年一季度管理报告中仍写着“项目进展基本顺利,目前尚未发现重大风险”字样。

济宁富邦项目兑付资金从何而来?多方信息将答案指向了四川信托的TOT产品。

TOT为谁接盘?

6月24日,兑付逾期时间发生近2周后,四川信托忽然宣布丰盛系和锦绣系部分TOT产品提前结束,并于6月28日向受益人分配收益和本金,这些产品实际存续天数仅103天。

对于提前清算兑付的原因,投资者和理财经理得到的答案都是:项目对应的底层资产北京后海回款了。

《财经》记者未在四川信托官网查询到北京后海相关项目,不过通过其他渠道查询到“川信-北京后海文化创意工坊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川信-盛世3号北京后海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支产品。前者成立于2013年6月,存续期24个月;后者成立于2018年4月,存续期12个月。

这两个项目应该分别于2015年和2019年完成兑付退出,但现在却又出现在了四川信托的TOT项目中。

一位在四川信托工作多年的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确认,北京后海项目融资方此前项目到期后无力兑付,四川信托就用TOT产品资金接盘,然后在资金池内“滚”,6月28日原北京后海融资方回款后,这部分资金得以提前清算兑付。

据他介绍,四川信托TOT产品操作模式大多如此:信托项目出现风险无法兑付后,用TOT产品资金来接盘,有些项目后来能够回款,有些项目就一直在资金池里“滚”,依靠后续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兑付前期产品。

“这个东西说得难听点就是庞氏骗局,” 该内部人士直言,“但这种模式的出现也与此前信托行业‘隐形刚兑’的潜规则有关,如果项目出了风险不能兑付,谁还会买你的产品呢?”

前述四川信托内部会议中,“谢”姓员工亦称:“我们查底层资产看到的浙江春天、(成都)国际商城,还有安信(国之杰)那些,他们这些问题是在2012年、2014年就有了吧?这些产品在公司存在的年限比我在公司的时间都还长。”

而在6月24日四川信托与投资者的沟通会上,四川银保监局非银处相关人士透露:“四川信托出现当前的局面,根本原因还是该公司无视监管要求,以隐蔽的方式大量开展违规业务,通过复杂的结构隐瞒资金的真实投向,利用TOT产品隐匿底层风险资产,实质形成隐藏风险的资金池。”

同时,该人表示,四川银保监局“按照会里面的要求,4月23号以后对他们新发TOT业务进行暂停”。TOT业务暂停一个月后,四川信托出现TOT兑付危机。

对于监管认定情况,《财经》记者致电四川省银保监局和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请求置评,均未获得回应。

巨额资金流向国之杰 

据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透露,截至6月24日,该公司TOT产品总规模为252.57亿元,对应45个信托项目。这些产品募集的资金到底流向何方?

前述“谢”姓员工在内部会议上称:“我相信我们公司但凡买了3个项目以上的客户,大概率会碰到国之杰。”

前述四川信托内部人士也向《财经》记者独家透露,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安信信托的控股股东国之杰及其关联方,“我预料现在规模应该有100亿(元)了”。 

据他介绍,四川信托TOT底层资产中,融资规模较大的几个项目包括国之杰、成都国际商城等。

国之杰项目对应的信托计划是2017年3月发行的“博邦i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发行总规模30亿元,融资人为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资金用于受让国之杰持有的安信信托股票收益权。

该内部人士指出:“这笔信托最早由华东分部发行了一批,大概20多亿,后来总部一位领导又做了一批,这一批没有公开发行,是隐性的,这部分规模很少有人知道,后来全都‘滚’进了TOT,到现在最早的已经‘滚’了3年了。”

除此之外,四川信托以国之杰为融资主体的信托计划还有“宝鼎创赢2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规模18亿元,融资资金用途同样是受让国之杰持有的安信信托股票收益权。

该内部人士补充道,四川信托还曾通过“蜀系列”信托计划,为国之杰旗下或相关公司融资。

《财经》记者查证发现,四川信托2015年时曾分别设立“蜀业资本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蜀德资本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上海国业贸易有限公司和上海蓝亿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别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近3亿元。两支信托计划的风控措施均为国之杰及其实控人高天国提供的保证担保或个人连带担保。

四川信托TOT底层资产为何大量涉及国之杰项目?市场传言四川信托控股股东宏达集团与国之杰关系匪浅,是否与此有关?

四川银保监局非银处相关人士曾多次向四川信托投资者表示,该公司“违规开展关联交易,项目资金大量存在股东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违规违法行为是否与国之杰相关?

就上述问题,《财经》记者致电国之杰工商信息联系电话请求置评,对方表示公司没有对外部门,对此不予回应,并拒绝转接相关部门。

控股股东拒绝增资

TOT兑付逾期后,投资者代表与四川信托高层以及四川银保监局、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监管部门已就四川信托TOT产品风险处置问题开展3轮沟通,其中2轮形成各方代表签字的正式会议文件。

此前,四川信托高层承诺争取一年内解决问题,并初步给出风险处置方案。具体包括:出售川信大厦、宏信证券股权,股东增资或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增加15亿元资本金。

最近一次沟通会上,控股股东宏达集团和中铁八局宣布无增资意向,另有2家外部战略投资者已进入尽职调查阶段。

刘景峰表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对四川信托自有资金项下和信托资金项下资产进行全面评估核查,预计7月底完成审计工作,评估结果中不涉及保密条款的内容将被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宏达集团拒绝增资,投资者认为四川信托大股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当场对监管机构代表提出(监管)接管四川信托和大股东宏达集团转让股权两大要求。

四川银保监局相关人士回应称,限制大股东权力和接管都是特殊的监管措施,将向领导报告情况,后续具体措施还需要研究。

截至目前,四川信托仍然未能给出一份让投资者满意的风险处置方案。

《财经》记者就文中涉及问题向四川信托发去采访函,并通过微信与对方公关人员联系,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财经》所有,独家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财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