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铮鸣:要做好与疫情长期作战的准备,北京的防控经验非常宝贵

2020年07月12日 21:06  

本文1719字,约2分钟

“新冠疫情基本上是一个长期作战,不可能消灭,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7月12日,在“财经前沿2:如何应对疫情常态化”线上论坛中,牛津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流行病学专家陈铮鸣表示。

牛津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流行病学专家陈铮鸣

他谈到,对于新冠病毒的疫情现在有两个基本的科学判断。第一,这个病毒不可能消失,我们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必须与病共舞,长期作战。第二,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病毒是可防可控。

对于疫情防控,陈铮鸣表示,只有三条路,最理想的就是疫苗。第二,很多发展中国家只有走人群免疫,这带来的生命代价非常大。第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这样封城的状态,或者大家禁足,大家代价非常大,今年的秋冬非常关键。一些做的好的国家,一旦疫情管控放松了以后出现反弹,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英国也是上个礼拜全面开放,我可以肯定,疫情会反弹。但北京的经验非常重要,有零星的反弹,怎么让星星之火不燎原,各国可以从北京的防控当中获取非常宝贵的经验。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铮鸣:对于新冠病毒的疫情现在有两个基本的科学判断。第一,这个病毒不可能消失,我们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必须与病共舞,长期作战。第二,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病毒是可防可控,尽管在疫情初期,大家对这种提法有很多异议。国际的疫情控制也是参差不齐,假如中国作为防控的优等生,英国是勉强及格,美国是留级生,美国的疫情还在急剧上升,不存在第二波,第一波疫情还没有结束,美国现在已经有300多万的感染,第100万花了100天的时间,第二个100万50天,第三个100万大概只有20多天,所以它的疫情还在急剧恶化。像巴西、墨西哥、秘鲁等等形势是非常堪忧的,而且现在估计的感染人数大概1260万,其实是严重低估了疫情的真实情况,因为这涉及到检测的程度,还涉及到病毒的特性,有非常多轻症的或者无症状的感染者,这个疫情基本上是一个长期作战,不可能消灭,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从防控的角度来讲,只有三条路,最理想的就是疫苗。第二,很多发展中国家只有走人群免疫,这带来的生命代价非常大。第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这样封城的状态,或者大家禁足,大家代价非常大,今年的秋冬非常关键。一些做的好的国家,一旦疫情管控放松了以后出现反弹,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英国也是上个礼拜全面开放,我可以肯定,疫情会反弹。但北京的经验非常重要,有零星的反弹,怎么让星星之火不燎原,各国可以从北京的防控当中获取非常宝贵的经验。

问答环节

张燕冬: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想问,美国已经连续三天超过6万病例,但是从西方人的恐惧心理没有像中国人那么恐惧,中国病例数字很少,我有一个朋友昨天第一天出门,122天一直在家没有出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例,您从中国和国外的比较来看,是不是文化或者其他因素有一些影响?为什么病例多反而没有恐惧心理,病例少反而有恐惧心理?

陈铮鸣:肯定有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政府对这个病毒的态度,差异非常大。除了中国以外,东亚许多国家做的非常好,非常重视。这两天西方媒体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或者报道,第一次疫情肆虐了6个月左右,第一次看到英国的首相戴口罩,美国的特朗普也第一次戴口罩,巴西的总统第一次戴口罩,从他们的态度看出对疫情的判断,如果更多随着民众主观的判断指导防控,势必会出现非常大的错落。

关于“财经前沿”

“财经前沿”《财经》会议品牌系列精品线上活动之一,受众千万。秉承《财经》会议打造高端专业的国际思想交流互动平台的理念,“财经前沿”旨在借助《财经智库》、《财经》杂志和《财经》会议整体资源优势和多媒体平台优势,专注海内外政产学界顶级智慧,以小而精的形式,打破空间限制,聚合媒体资源,以直播或录播的线上论坛方式对当下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焦点问题展开小规模、大视野、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话与讨论,为关注全球巨变时代下中国发展前路的各界人士提供独到的前沿观点与思想启发。首期“财经前沿1----全球经济如何应对至暗时刻”在网上反响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