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下滑、由盈转亏,寺库一季报遭遇“滑铁卢”,奢侈品电商如何走得更远?

文 |《财经》新媒体王小贝 编辑 | 蒋诗舟  

2020年07月22日 16:21  

本文2056字,约3分钟

受疫情持续冲击,今年以来奢侈品电商的日子不太好过。近日,国内“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公布了Q1财报,从核心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共计10.0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滑14.5%;同时,寺库还打破了此前连续十四个季度盈利的表现,今年一季度由盈转亏,净亏损4250万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1580万元。

一季度,寺库的营收成本共计约8.4亿元,达总营收的84%;成交总额(GMV)24.76亿元,同比增长12.2%;订单总量及活跃用户总量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1.5%,但增速均明显放缓——在去年的四个季度中,寺库的订单总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6%、109.4%、74.2%和48.4%,活跃用户同比增速则分别为89.5%、67.7%、58.7%和50.9%。

对此,寺库首席财务官陈少军解释称:“今年年初以来的疫情给奢侈品消费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我们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表现受到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主要是由于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减缓和公众活动的减少。”

截至7月21日美股收盘,寺库报2.9美元/股,与发行价13美元/股相比,已跌去超七成。

放眼整个奢侈品行业,寺库的处境并非个例。贝恩咨询发布的《2020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春季版》指出,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奢侈品行业或损失300-400亿欧元,第一季度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25%,第二季度可能还会加速萎缩,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缩减20%-35%。不过,来自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态势逐步稳定,“过去几个月,中国的需求已强劲复苏。6月初,大多数奢侈品知名品牌的销售额增长了40%-90%。”

需要注意的是,6月3日,趣店宣布将以至多1亿美金的价格认购寺库新发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趣店将持有寺库约28.9%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趣店和寺库欲通过合作抱团取暖。”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对《财经》新媒体表示,垂直电商行业的生存环境正受到来自巨头的挤压。在奢侈品电商领域,据寺库官方提供的数据,其拥有中国25.3%及亚洲地区15.4%的市场份额。“但寺库同样遭到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冲击;另一方面,趣店也急于转型。与寺库结盟,一家做金融,一家做奢侈品电商,在业务上或能形成一定互补,但能否形成1+1>2的效果,还有待考验。”莫岱青认为。

在疫情冲击之外,近日网友发布的一则曝光视频也让寺库陷入争议。7月14日,抖音红人“阿酱星”称,在寺库购买了一款由米兰仓发出的巴宝莉挎包,收到货后认为包包做工粗糙,便将实物图片发至寺库在线鉴定平台,得到的鉴定结果为“假货”。第二次鉴定结果来自寺库的上海实体店,显示为“真货”,但随后他将该包寄到第三方鉴定平台“胖虎奢侈品鉴定中心”,再次被鉴定为“假货”。

阿酱星称,在寺库方面的建议下,对货品进行了第四次鉴定,中检集团上海公司出具的鉴定结果为“真货”。

该视频发布后,一度引起不少网友关注,还有用户留言表示也曾在寺库踩过“雷”。但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阿酱星晒出的截图显示,视频删除原因为“作品涉嫌侵权”,其团队负责商务合作的工作人员向《财经》新媒体表示,由于阿酱星的抖音账号被封禁,已将此次事件的经过发布于微博,不再做更多回应。

对于视频中提出的质疑,《财经》新媒体联系到寺库相关人员,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同时寺库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声明称,对于假货绝不姑息,并承诺假一赔十,对于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也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向《财经》新媒体指出,不少奢侈品电商平台都因商品真伪问题遭到用户质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方只对门店或专柜出售的产品负责,而不对其他渠道卖出的商品的真伪问题负责,而大部分第三方鉴定机构得出的鉴定结论难以得到品牌方的认可。在此次“阿酱星事件”中,消费者得到了多份结果相反的鉴定报告,但缺少来自品牌方的最终鉴定。

寺库创始人兼CEO李日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寺库对所有销售的商品进行百分百鉴定认证,对品牌方直供的商品也要进行严格抽检,每年寺库仅鉴定投入就超过5000万元。

李旻分析称,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若消费者主张收到的商品为假货,需要提出证据材料,否则难以获得相应赔偿。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财经》新媒体指出,长期来看,对奢侈品电商平台而言,除了要借助线上直播带货等多元化方式,以减缓疫情的冲击,更要重视解决正品保证和物流品质等问题,进一步获得品牌方和用户的信任,降低信任成本及获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