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疫情后多地菜篮子新策:菜场、生鲜电商或其他选择?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2020年07月28日 19:04  

本文4246字,约6分钟

“以往养土猪的,现在开社区店了;以往只卖水果的,现在也开始卖菜了。这个行业的竞争一直很激烈,但多市场主体对食物安全的保障是有益的”

老百姓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以食为天。

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异常状况冲击供应链之时保证老百姓日常的“菜篮子”“米袋子”及“奶瓶子”等食物安全,近日成为北京及深圳等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重要民生话题,其相关产业链的“进化”亦在加速。

将大量品类农产品的下游的销售进行联合,扩展至联动上游的生产,是这些中国重要都市圈中相关各方熨平供应链波动新尝试的核心理念。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蔬菜、水果为代表的经济类农产品市场化出现并加速,为粮食等农产品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破冰”及引领作用。从1988年国务院推动实施“菜篮子”工程、2010年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以来,与其相关的产业生态亦从最初的单一农贸市场演变为生鲜电商、居民社区店等多种新业态并存的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渠道如“打仗保障后勤”般保证供应,已形成了新一轮行业“风口”,都市圈农业、新销售模式发展不断加速,中国农产品流通方式尚未尘埃落定。但让普通消费者越来越方便、快捷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且供应无忧,则是行业参与者共同的出发点。

疫情袭来,对供应链形成哪些压力?

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让以往可能不太清楚自家所吃的菜是从哪里来的北京市民,借机多少了解了一些蔬菜供应链的重要性。

新发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外地货运进不来,北京“菜篮子”供应曾一度出现短暂短缺,当地《新京报》原本持续多年每日在A叠最后一版固定出现的新发地菜价指数,至今也尚未恢复刊登。

有行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达了“后怕”之意:新发地的大户占比70%的供应比例。而北京因为疫情防控,学校、机关等供应需求没有大规模释放。但如果北京的高校都正常开学,外地学生的吃菜需求一增加,保障压力会变得特别大。

为保障北京“菜篮子”供应,北京近年来的做法是直接对接产区,抓住北京周边、山东、云南与海南等三大主产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的牵头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亦曾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支持北京市与周边省市供应企业加强对接,积极组织货源调运,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北京与周边6省市形成了联保机制,相关省市成立了工作专班,梳理本地区输京大型骨干蔬果流通企业和货源,加强与北京方面对接。

据了解,北京在粮食方面的供应标准也较高:其仅地方储备就能保障全市6个月市场供应。还有一定数量的中央储备,加上企业商品库存,市场供应有保障。成品粮储备可保障全市32天市场供应,食用油储备可保障29天。周边省份粮食库存充足,有需要也可随时供应北京市场。

为进一步熨平市场波动,7月11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召开了菜篮子供应链委员会筹备会议。“新发地疫情给北京市民菜篮子问题带来新挑战,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保障城市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决定成立菜篮子供应链委员会。旨在建设现代菜篮子供应链保障体系,将菜篮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作为重点。”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如此指出。

按照行业人士的分析,北京的“菜篮子”供应链未来应考虑几个方面:应将供应化整为零,形成融合式供应链;将应急供给建立常态化、数字化运营机制;建立本地供应、周边供应和南方省份供应三层体系等。

类似新尝试并非孤例。以深圳为例:7月26日,深圳市米袋子菜篮子联合会(下简称“米菜联”)成立举行。该会会员单位涵盖生产资料、生产基地、加工配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电商网配、商超、街市、社区连锁店、专业服务机构等11大行业的152家骨干市场主体。“日常保供稳价、紧急时以非常规的努力拓宽货源渠道提高应急保供能力”,是米菜联向全体会员发出的四点倡议之一。此外其亦倡议了强化质量、推动扶贫等多个方面。

疫情过后,农产品如何更好供应?

农产品流通看似“土气”,背后亦有一套特殊的产业链运行规律。就蔬果流通体系和方式而言,全球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欧洲的“上游电子型”(上游通过电子商务市场拍卖形式进行预销售),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杠铃型”(上游生产规模比较大,通过物流将生产和销售相联系);相较之下,东亚地区大多属于“中央型”(通过大规模交易市场连接上游的生产和下游的销售)。

这三种食材的流通模式主要与当地的生产条件相关联。有相关行业人士曾如此向《财经》记者介绍:美国的农场规模中位数为1200公顷左右,欧洲为20到40公顷,东亚地区包括日韩及中国,农户的种植面积只有1到3公顷左右。“模式并无优劣,存在即合理。主要跟生产端及消费端的不同情况相衔接。”该人士称。

具体到中国:中国以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曾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粮食还是果蔬牛奶都凭票供应;改革开放以来,蔬菜是最先试水市场化价格调控的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也由此发端。

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其一为产地批发市场,其一为销地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即为后一类。随着其在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地位不断提升,亦出现了河北A地土豆直接运到B地零售,比运到新发地后再批给B地价格还要高的业内故事,其含义大致为经中间地集中后的效率较高。

但因为此次疫情,不少城市也在反思,如何发挥本地生产(尤其是生长期较短的蔬菜)对食物供应的稳定性作用,不要只关注成本而过度依赖长途大规模批零。以深圳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每天消耗蔬菜7300吨、水果2300吨、口粮5480吨,95%的食用农产品和85%的食品必须依靠外地输入,粮食更是100%依靠外地输入,具有明显的食品安全输入性风险。

亦有多位行业人士对《财经》记者指出:自2010年3月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推进以来,已基本实现了当初规划的主要目标。但十余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可能有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建设的必要性。目前部分地方开始在城市层面推动相关新尝试,值得关注。

按照2010年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全国各地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等纳入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为保证自身食物安全,在今年7月时,深圳则在城市管理层面进行了新的相关调整:该市政府近日在原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增加“米袋子”职责及有关成员单位,并结合实际增设工作组,调整为深圳市“米袋子”“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米袋子菜篮子领导小组”。

据《财经》记者了解:该办公室下设粮食及物资保障组、蔬菜组(综合组)、肉类组、流通组。其中,粮食及物资保障组负责统筹协调“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全市粮食及物资保障、肉类储备等相关工作;蔬菜组(综合组)负责市米袋子菜篮子办综合、统筹、协调工作,负责蔬菜水果保供稳价工作等;肉类组负责肉禽蛋奶保供稳价工作;流通组负责菜篮子产品流通保障稳价工作,加强批发和零售终端网点建设管理等。

前述刚刚成立的米菜联,则是一家“官督民办”的社团组织,其职责是努力发展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及保障城市“米袋子”“菜篮子”的重要抓手,搭建“米袋子”“菜篮子”应急保障平台、农副产品“供深标准”实施推广平台和行业交流企业发展平台。

对于该平台的成立及其发展,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德钧认为,“一方面米面和蔬菜的加工与储存方式差异较大,消费者购买频次差别也大,联合供应应考虑产品的差异性。不能把‘米袋子’和‘菜篮子’混为一谈。”“另一方面,销售地的大批发商集合起来,应注意不要给前端的生产商和产地农村经纪人带来过大的压价压力。”

而就疫情后都市圈农产品供应,其也向《财经》记者提出了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首先,为了提升自给率,有条件的都市圈应优先考虑生产蔬菜,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垂直农业、植物蛋白工厂等城市“内嵌式农业”。

其次,就销地批发市场而言,联合加工商、物流商是一个发展方向:在冷链生鲜的分割加工环节上,要积极推进SSOP/GMP/HACCP等食品安全标准,解决农食供应链系统性风险问题。必须通过强制手段让有监管、标准化、工业化、可追溯等贯穿生鲜食品加工包装物流分销等全过程。另外,积极进行转型尝试,例如将线下交易搬到线上,原来的占地建立品牌专柜、食材大厦等。“养猪养鸡种菜等,我们跟世界水平相差不大(除了规模),但在流通环节,初级加工深加工环节一比较,我们跟日本等国的差异确实是比较大的。”而为了进行扶持,国家可以在用地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第三,为满足中国人对生鲜食材的喜好,产业链的各方都在积极进行尝试,在线生鲜网站、社区店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都是值得鼓励的“终端毛细血管打通尝试”。

“以往养土猪的,现在开社区店了;以往只卖水果的,现在也开始卖菜了。这个行业的竞争一直很激烈,但多市场主体对食物安全的保障是有益的。”黄德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