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人口忧思—40年红利期将尽,中国老了19岁

文/毛大庆 编辑/朱弢  

2020年08月02日 14:32  

本文2770字,约4分钟

近几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于老龄化趋势的扭转或延缓效果甚微。由此,尽快启动针对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与产业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从经济学的视角上,人口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独立经济体内的人口变化,对于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经济活跃度、消费指数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尤其对于处于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尤其突出。且过往四十年,出生人口最高峰的13年的人正处于黄金年龄段。

自有人口数据统计记录以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标签一直属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也带来了老龄化和人口结构恶化等的问题。现行生育政策已经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宽松修正,但近几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于老龄化趋势的扭转或延缓效果甚微。

由此,尽快启动针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与产业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但是,首先要对中国的人口特点,以及老龄化的形态有清晰全面的认知。

人口结构堪忧,青年中国正在变老

今年,2000年出生的人口(00后)年龄来到了20岁,30年后,即2050年,00后将进入50岁年龄层。

人口中位年龄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的活力和创新性的重要因素,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政策利好、时局环境利好,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中国最大限度地吃掉了人口总量优势、人口结构优势的红利。

1980年,中国人口总量10亿,中位年龄22岁,这是一个足以笑傲世界的年龄总量结构状态,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精力旺盛。

同在那一年,美国的人口总量2.27亿,中位年龄30岁,比中国整整老了10岁。

2020年之前,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下,人口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40年间仅增长了4亿人口,但与此同时,人口中位年龄却来到了41岁。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变老。

而没有采取任何生育限制政策加上移民政策的美国,目前的人口总量比40年前多了逾1亿,人口中位年龄为38岁,从一个比中国老10岁的国家,变成了比中国还年轻3岁的国家。

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到2035年,中国的人口中位年龄将接近50岁,作为对比,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印度是34岁,美国是42岁。

到了2050年,中国的人口中位年龄是57岁,是真正的年近花甲,而印度为40岁,年富力强,美国则是44岁。

在198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5%,今年则为14%,2035年将增长到25%,2050年达到35%,即每100个中国人中,有35位65岁以上老人。中国将成为不折不扣的老龄国家。

最后一波人口红利即将吃尽

在老龄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另一个值得欣慰的数据是,中国的青壮年人口比例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准:

1980年,中国20岁-49岁的青壮年占比接近四成,目前这一比例微升至46%。但是,当老龄化持续演进至2035年,这一比例将微降至38%,到了2050年,则降至29%。

将老龄人口和青壮年人口的比例综合分析,到2050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35位老人,29位青壮年,剩下的36名中国人将分布在20岁以下,及50岁-65岁的年龄段。

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相对应的另一个数据,是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已经从1970年代前的6,降至1990年的2,再降至现在的约1.5。而全球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47,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67。

中国社科院在2019年曾预测,按中国总和生育率1.6的水平计,至2027年,中国人口将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

老龄化趋势已成社会识,由此引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的各方建议日渐增多。

多向承压,致“放开生”收效甚微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吁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随后,生育率明显回升,但一孩生育率回升幅度不及二孩生育率回升幅度。

在新政出台后,2017年新生人口有一定反弹,但随即在2018年又同比下降200万,2019年出生人口仅为1465万。

近三年来,生育新政对于推动中国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包含养育成本、生活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养育成本方面,随着中国人教育理念的升级,优生优育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本投入日渐增加。

据《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统计,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收入占比中达到26%,k12阶段的教育支出占比达21%,大学阶段的教育支出占比达29%。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在这份报告的受访者中,有超过六成的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将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在沉重的教育成本压力下,仅有不到三成的家庭有二胎生育计划。

如果以这份报告中的样本数据推演,一个家庭如果在保证不降低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养育二胎,那么综合两个孩子从出生至大学毕业的全部教育支出将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这必将以大幅压缩家庭生活质量。

在沉重的教育支出压力之外,是中国人生活观念的巨大变迁。在传统中国社会,“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一直是支撑着中国人高生育率的重要理念,而在80后、90后等适龄生育人口中,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养育是一种快乐,而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生育政策逐渐放宽,但并未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人口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中国80后、90后、00后、10后分别为2.22亿、2.11亿、1.633亿和1.6306亿。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超过俄罗斯和英国的总人口。

综合各种数据,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不确定因素。

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家庭的4+2+1模式将带来非常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在中国传统社会,老人通常由多个子女共同赡养,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与此同时,随着医疗健康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口寿命正在向上位移,2018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

在社会稳定、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时代。从积极的方面说,人民越来越幸福,但从另一个层面上,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必将逐渐加速。从2023年开始至2035年间,中国每年会增加2500万-2600万60岁以上人口,大致相当于英国的总人口。12-13年总体增加一个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数字的老龄化人口数字。

既然无可避免,那么,我们必须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迅速落实,才能尽量避免人口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隐忧。

作者为区域经济学博士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首席顾问、优客工场创始人,编辑:朱弢

相关阅读:《李铁、梁建章论战七回合:中国有没有人口危机?是否该鼓励生育?》